本公司的企业文化通过梳理、凝练、深植、提升,营造出积极的文化氛围、共享的价值取向和运营理念。“诚信为本、至上”是成立伊始就坚持的服务宗旨。以文化价值诉求为立品之本,公司始终怀着一颗崇敬之心做艺术品拍卖信息咨询,以精神和务实的态度去努力发掘每一件拍品的背后的文化价值;以诚信的服务理念去维护每一位藏家客户的利益,创造品牌的价值。
Lot 257
清乾隆 白地绿彩龙纹盖罐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高度:21cm
估价:JPY 3,000,000 - 5,000,000(RMB 174,000 - 290,000)
此小罐高21cm,器形规整,直口丰肩,圆鼓腹,圈足,平盖。胎质细坚,通体施釉,釉色莹润,光滑如玉。肩部同以绿彩作佛教八宝纹饰,腹部精绘五爪龙纹,龙形矫健,气势磅礴,栩栩如生,近足则以莲瓣为边饰。
佛教八宝为宫廷瓷器常见纹饰,又称八吉祥,分别为法轮、法螺、伞、华盖、莲花、罐、双鱼、盘肠,象征佛法胜外道、圆融无尽;法音警世,降伏众魔之意。
整体描绘生动传神,笔触皴染得宜,苍老中见秀润,浑厚中显劲峭,绿彩妍丽秀雅,底部青花书三行六字「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朝的绿彩瓷器,色调近似明代成化、弘治时期出品,唯不显黄。纹饰犹如斗彩,先以青花绘画,再填以绿彩,色泽明艳,清新悦目。正因如此,此种绿彩也称斗彩绿,或直接称斗彩也可。
此种盖罐则为典型清朝绿彩器形,康熙朝已有,惟体型较小;乾隆时制作较多,并延续至道光朝。及至后民国时期,亦有不少仿器,惟胎体厚重,器型笨拙。
同类馆藏例子,见南京博物院的「清乾隆斗彩云龙纹盖罐」;市场成交方面,2018年北京秋季拍卖有「清乾隆斗彩绿龙纹盖罐」以RMB 94.3万易手,此例早于1979年就曾经在香港苏富比登场。
清乾隆 斗彩云龙纹盖罐|南京博物院
Lot 299
清乾隆 霁蓝釉琮式双象耳瓶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高度:29cm
估价:JPY 600,000 - 900,000(RMB 34,800 - 52,200)
霁蓝又称霁青、祭蓝,釉料富含氧化钴而呈蓝色,施于胎体后高温烧成,色泽靛青幽谧如蓝宝石,故又有宝石蓝之美称。霁蓝釉始烧于元朝,发展至有明一代登上高峰。
清代《南窑笔记》便对宣德窑瓷器有如此形容:「青花有渗青铁皮绣者,盘足内涩胎无釉。又有霁红、霁青、甜白三种,尤为上品。」后人亦称甜白、霁蓝、霁红为「宣德三大上品」。
霁蓝之所以又名祭蓝,皆因主要造型多为祭器。以此乾隆瓶为例,器形源自新石器时代高古玉器 - 玉琮。
玉琮为良渚文化典型器,对于其意义有多种解释,如古人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或祭祀礼仪用器等等。
周朝以后,玉琮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礼仪重器功能,逐渐不为人识。例如乾隆皇帝,就以为玉琮为汉代车轮零件。直到近代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大家方对玉琮有了正确认识。
至于象耳方瓶,乃为乾隆朝开始流行之瓶式,自烧造之时直至晚清官窑皆有生产。器形方正,瓶侧饰象耳,故又有「太平有象」吉祥寓意,将治国理政及祈求国运昌隆之意蕴,寓于一器。
Lot 060
何绍基(1799-1873)
《行书书论轴》纸本 立轴
尺幅:127 x 60.5cm(约6.9平尺)
款识:雨农大兄大人属,子贞弟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朱)、子贞(白)
来源:东京某知名书道家同一收藏
估价:JYP 600,000 - 900,000(RMB 34,800 - 52,200)
何绍基生于书香门第,道光十六年(1836)中进士,当上学政官,为朝廷选拔人才。宦游之余,他潜心学问、诗词,醉心金石书画收藏,临池学书,各方面修养皆深,尤以书法成就最为后世称颂。
他是近代提倡宋诗的重要人物之一,提倡写诗要表现「真我」、「人与文一」。如此主张,与他的书法理念一脉相承。这位书法大家认为,「书虽一艺,与性、道通」,所以他的书风熔铸古人,自成一家,以笔墨直抒性情。
他将圆浑饱满的颜书、俊爽锋利的欧书、古朴雄浑的魏碑,融汇一体,独具面貌。他的行书体现出「生、拙、奇、崛」之美学,纵放雄奇,一扫清初馆阁体的姿媚。
Lot 067
吴昌硕(1844-1927)
《篆书「海天梦月图」》纸本 镜框
创作时间:癸丑(1913)年
尺幅:29 x 131cm(约3.4平尺)
释文:海天梦月圆。
钤印:俊卿之印(朱)、昌硕(白)
来源:东京某知名书道家同一收藏
注:上款人「象甫仁兄」为朱景迈(1880-?)
估价:JPY 1,200,000 - 1,800,000(RMB 69,600 - 104,400)
此幅写「海天梦月图」,为吴昌硕最擅长之篆书。虽仅有数字,却下笔老辣,意气风发,有一泻千里、气慨万丈之势。
吴昌硕曾这样评价自己:「我金石第一,书法第二,花卉第三,山水外行。」这固然是自谦之词,但从中可得知金石之学对他的艺术生涯有多重要。
吴昌硕酷爱篆刻,十多岁便学习治印、磨刀奏石,功力深厚。他多年来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反复钻研、临摹,故所作篆书凝练遒劲,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此作落款
作品落款云:「象甫仁兄以典丽之才,借解愁之蕴消香陨玉,时深感慨,属篆额」,此作似是象甫请吴昌硕写的。「象甫」即朱景迈,名门之后,是民国时期著名诗人、藏书家,与吴湖帆等大家皆有交游。
而「海天梦月图」应是一幅画作,此篆书作品或是朱景迈请吴昌硕题写的引首。有趣的是,名士郑孝胥有《朱象甫求题海天梦月图》一诗,或是朱景迈请他在画卷后的题跋。
原来的画卷今日已不复见,只留下吴昌硕的引首和郑孝胥的题跋诗,作品中想必还有不少当时的名家题跋,见证着民国文人的交往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