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怎么征集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怎么征集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1.00元/168

最小起订量:1/16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86126614

更新时间:2024-04-04

发布者IP:14.150.174.76

详细说明

  本公司将更大的推广私人洽购的业务方式,以保障艺术品可以达到更有效果的流通。

  拥有众多善于此经营管理的行业精英,迄今已成功举办上百余场拍卖会,通过“包装、展览、销售、鉴定、交流、估价、点评、拍卖、寄售、保管”的十合一互动平台,为海内外收藏家搭建交易互动平台。解析华人艺术市场波动及判断收藏趋向,为客户降低潜在投资风险,提供合宜的投资建议,规避风险,以达到投资报酬反馈。

  1、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不限。

  2、陶瓷:历代陶瓷,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3、翡翠玉器:高古玉、和田玉、翡翠等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4、杂项文玩:竹木、文房四宝,绣品、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邮票钱币等。

  5、明清家具: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佳。本公司秉承:发扬传统文化,创造辉煌未来的企业精神,规范化的操作和化的管理,能够为海内外朋友提供热情、、、周密的服务。本公司定期举行春季、秋季等多场大型拍卖会,并不定期出席各类慈善拍卖、义卖会等活动。

  文徵明曾云:「石田(沈周)之名,世莫不知,知之深者誰乎?宜莫如吳文定公(吳寬)。」成化八年(1472),吳寬在會試、廷試中均獲第一,為明朝蘇州第二位狀元。吳寬為官之後,雖多數時間身居北京,但一直與好友沈周互通書信,往來頻繁。並最終在書法藝術上,成為代表文人審美趣味「吳門書派」的前期發展力量。此時同在京城為官的「茶陵詩派」李東陽,亦與沈周、吳寬等人交遊往來,他們彼此詩畫唱和,構建出當時文人圈層的深厚友誼。

  」

  lot 1908

  沈周 (1427-1509) 《游大石雲庵行書冊》

  冊頁水墨紙本25×14 cm×11cm

  1496年作

  萬特國際黃金珠寶中心-東門

  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

  著錄

  1.明朱之赤撰《朱臥庵藏書畫目》,第32頁,清抄本(徐乃昌積學齋舊藏)。

  2.《美術叢書續集第六輯·朱臥庵藏書畫目》,第24頁,上海神州國光社,民國二年(1913)。

  3.《美術叢書二集第六輯·朱臥庵藏書畫目》,第24頁,上海神州國光社,民國二十五年(1936)。

  4.《中國書畫全書(四)·朱臥庵藏書畫目》,第811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

  5.《中國書畫全書 第四冊·朱臥庵藏書畫目》,第811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

  6.《美術叢書16 二集第六輯》,第112頁,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

  萬特國際黃金珠寶中心-東門

  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

  說明

  1.此作初為明末收藏家朱之赤所藏,後經清末廣東收藏家孔廣陶岳雪樓、番禺李天馬遞藏。民國三十八年初春,李天馬與時任總統府資政的李石曾在廣州結識,二人時相過從,談論收藏,故李天馬將此冊贈予李石曾。1949年以後,李石曾旅居瑞士,並攜此冊。且李氏另藏有宋代沈周專冊,並與此冊相配。考證宋代沈周與明代沈周,甚有收穫,特鐫「沈周考證之家」以記其事並鈐在此冊之上。李石曾曾搜集唐顏真卿、宋文公、元鮮于樞和明清諸家手跡合成六代文獻墨跡專冊,此本即是其中之一。此外,另有歷代藏家蔣維崧、潘佩裳、李澤甫等人藏印於其上。以上著錄信息中所載作品形式皆為「游大石雲泉庵行書詩卷」。

  2.明清以來,由於長卷形式的書畫作品翻閱費時和保藏不便,故而冊頁形式於明清兩代十分盛行,很多收藏家都會選擇將書畫小品、信札、長卷的歷代法帖等集中改為冊頁裝,以便保存和翻閱。

  3.孔廣陶、李天馬、李煜瀛、周錫培題跋。周錫培,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道光年間。善書,精鑑賞,曾為宋代李公麟《老子授經圖卷》(孔廣陶《岳雪樓書畫錄》著錄)、元代吳全節《行書白雲觀》(香港藝術館虛白齋藏)作跋。

  4.李天馬、李煜瀛題簽。

  沈周 《游大石雲庵行書冊》局部

  lot 1909

  吳寬 (1435-1504) 《楷書御製文集抄》

  冊頁水墨紙本 22×28.5 cm×15cm

  1496年作

  萬特國際黃金珠寶中心-東門

  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

  出版

  《陳之佛藝術館》總第05期,第106-107頁,慈谿市陳之佛藝術館,2012年。

  萬特國際黃金珠寶中心-東門

  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

  說明

  1.沈周題端;王穉登、許之漸、杜伯秋(Jean Pierre Dubosc)、張學良遞藏。許之漸(1613-1701),字儀吉,號青嶼,江蘇武進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任戶部主事,擢御史,以剛直稱。曾遭削籍,旋得復官。有《槐榮堂詩鈔》。

  2.Jean Pierre Dubosc(1904-1988),中文名杜伯秋、杜伯思、杜博思等,娶盧芹齋女為妻,對中國古代書畫鑑藏深感興趣,與吳湖帆、張蔥玉等鑑藏巨擘多有過往,所藏精品如任仁發《五王醉歸圖》。杜氏於1949年策劃展覽「A Loan Exhibition:Great Chinese Painters of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並刊印圖冊。據此圖冊可知杜伯秋庋藏明清書畫質量頗高。

  3.彭紹升、秦仲文題簽。彭紹升(1740-1796),字允初,號尺木,江蘇長洲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進士,選知縣,不就。專心讀書,喜佛學,留心當代掌故,有《二林居集》、《一行居集》。

  4.冊首有杜伯秋藏品標籤(J.P.Dubosc Collection)及資料頁一份,編號C147。此種圓形標籤屢屢見諸杜氏藏品,例C150為文徵明行書詩文冊(2019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lot1075)。

  沈周題耑

  杜伯秋藏品標籤及資料頁

  吳寬活躍於明代中期,官至禮部尚書,與徐有貞、李應禎、沈周、王鏊同為「吳門書派」的先導,一改明初以來單調乏味、千篇一律的台閣體書風。吳寬善真、行、草書,尤工行書,師法宋代蘇軾,尊其人遂愛其書,故其書法師承東坡筆意。邢侗在《來禽館帖》中曾說:「匏翁吳中前輩,行誼擅絕,不直文翰之工爾也。書法蘇學士,濃顏厚面,祛去吳習。」

  ← 滑動瀏覽 →

  吳寬 《楷書御製文集抄》 局部

  吳寬學習的是蘇東坡「端莊淳樸,凝重厚實」的書風,而一反當時吳中盛行的「纖巧媚美」的風格。吳寬學習蘇書,心摹手追,神形兼善,更可貴的是其筆法能出新意。因此,王鏊說他「作書姿潤,時出奇倔,雖規模於蘇而多自得。」(《震澤集》卷二)這正是他能高於同時代一般書法家之原因所在。對稍後步入書壇的書法家祝允明、文徵明等人,起到了開路先鋒的作用,提供了美學啟示。吳寬有時也作草書,兼善狂草,他常臨摹唐懷素的《自敘帖》,幾乎到了與之亂真的境地。

  ← 滑動瀏覽 →

  吳寬《楷書御製文集抄》 局部

  此冊為吳寬楷書節錄《明太祖御製文集》數篇,成化十三年(1477)所作,時吳寬四十二歲。冊首為沈周題「匏庵」二字,「匏庵」為吳寬的號,吳寬與沈周為至交,在沒有當官之前,吳寬很不得志,科舉屢試不中,兒女相繼離世,沈周多次寫詩安慰鼓勵他,兩人的友誼一直持續到遲暮之年,期間不乏互相唱和之作。

  《楷書御製文集抄》中的楷書字形偏扁,呈左低右高之勢,顯得寬綽有度,側鋒用筆,時見起筆的露鋒,濃墨與枯筆相間,增加了節奏感,雖字字獨立卻通篇氣韻生動,一改台閣體程式化的面貌,雖不見精雕細琢的安排,卻時見精彩之筆,足見才情。此冊在章法上,採用縱有行、橫無列的方式,給人帶來視覺上的輕鬆感。在書學的意識上,蘇軾的「尚意」主張和內在修養的重視,吳寬都很好地繼承了。此外,他還極其重視楷書,認為想要練好行草書,必須有紮實的楷書功底,就像沒有不會走路便會跑步的人。他的學書思想顯然超越了同時代人,跳出藩籬而直追唐宋,將個人情感融入到書法作品之中,這無疑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

  ← 滑動瀏覽 →

  吳寬 《楷書御製文集抄》 局部

  吳寬在明代台閣體書風風靡朝野之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跳過元代,直師宋人,這樣的書學思想顯得難能可貴,從而使得明代書法在書法史上大放異彩,區別於各個朝代而形成其特有的面貌,從這個角度看,吳寬對於整個明代書壇的意義尤為重大。此冊為吳寬中年手抄《明太祖御製文集》,是準備「錄而尊閣於家」的,其恭敬之情更非普通書法作品所能相比,誠為吳寬楷書中的上品佳作。

  lot 1910

  吳寬 (1435-1504)行書

  《燈下觀白氏集簡濟之君謙二友》

  立軸 水墨紙本 120×50 cm

  萬特國際黃金珠寶中心-東門

  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

  著錄

  1.吳寬:《匏庵家藏集》,明正德刊本。

  2.吳湖帆:《吳氏書畫記》卷三,《吳湖帆文稿》,第390頁,中國美院出版社,2004年。

  萬特國際黃金珠寶中心-東門

  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

  說明

  1.郭毓圻、吳湖帆舊藏;吳湖帆舊藏、題簽、題跋。「雙林郭氏家珍」或為清乾隆著名鑑賞家郭毓圻收藏印。金俊明(1602-1675),原名袞,字孝章,號耿庵,江蘇吳縣(蘇州)人。少隨父官寧夏,往來燕趙間,以任俠自喜。諸邊帥爭欲延致幕府,不就。歸里後,長居「春草閒房」,折節讀書,靡不研究,著名復社中人。好錄異書,工詩古文兼善書畫,尤長墨梅。嘗寫陶詩及畫梅寄王士禎兄弟,士禎甚寶之。世稱「三絕。」著有《春草間堂集》、《推量稿》等。史載金耿庵於雙林巷「春草閒房」舊址在乾隆年間由里人郭氏重修,更名為「友恭堂」,後吳大澂祖父以此為寓,復原「春草閒房」,遂請奚鐵生補《春草閒房圖》,一時名流歌詠殆遍。

  又,清吳縣詩人石嘉吉《聽雨樓詩》有記:「春草閒房懷金耿庵:屋宇不堪宏敞,而尚修整,庭廣纔數弓,初無花木之勝,明窗四拓,遠隔囂塵,古蒼人稀,過者望而知其為隱君子廬,郭匏雅曾居之,今亦易主矣。」

  郭毓圻(清乾隆年間,18世紀),江蘇吳縣(蘇州)人,字匏雅,後號狷甫,乾隆三十年(1765)舉人,官國子監典籍。性恬淡,工畫山水,師董源,用淡墨乾皴似張宗蒼。善鑑古,喜收藏。

  2.吳湖帆 (1894-1968),名倩,本名萬,號倩庵、東莊,別署丑翼燕。齋名梅景書屋,晚清著名書畫家吳大徵之孫,近代繪壇大師,書畫鑑定家。世居吳中(今江蘇蘇州),其宅為明代金俊明「春草閒房」舊址。自幼受家庭薰陶,拜陸廉夫學畫,赴上海後辦書畫事務所、正社書畫會。1939年設梅景書屋招生授徒。早年與溥濡被稱為「南吳北溥」,後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齊名,在海上畫壇有「三吳一馮」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