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通过审核的公司,文物鉴定的鼎力支持,国内外客户的雄厚实力。聚华商财力,定向委托搜天下藏物。搭建业内规模较大特明显的拍卖广场,成就级品交易平台。
各项业务洽谈及行政统筹
古董珍玩征集私洽及拍卖业务
为藏家提供检测、鉴定、开具
4杂项古玩:竹木、文房四宝、紫砂壶、钱币、、田黄、鸡血石、天珠、金银器、青铜器等。
5珠宝首饰:各类宝石。
6明清家具: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
7其他珍品:陨石,阴沉木,瓷板画等本公司以拍卖艺术品活动为主、弘扬中国艺术品文化,提高艺术品在中国影响力和的公司,一方面,也发掘出艺术品本身的利益价值,充分体现了价值的化。经营理念、专注于信誉,公司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诚实守信的宗旨,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来树立良好信誉和口碑。
Lot 5069
铜鎏金文殊菩萨
14世纪,马拉王朝
尼泊尔
H42.5 cm
估价待询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备注:
重要亚洲私人收藏
西天梵相 天巧神工
——尼泊尔马拉风格铜镀金文殊菩萨像赏析
在影响西藏佛像艺术的各种外来艺术中,或者说在西方学者惯称的喜马拉雅艺术体系中,尼泊尔艺术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流派和风格,它以悠久的历史、绵延不断的艺术传承、鲜明而独特的民族风格特征,在南亚和东南亚佛教艺术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历史上,尼泊尔艺术影响了其周边广大的国家和地区,而对我国西藏地区的影响尤为明显和突出,它从公元7世纪开始影响我国西藏,12世纪后随着印度帕拉王朝的灭亡,更成为影响我国西藏佛像艺术的主流风格。因此,可以说历史上尼泊尔艺术对我国西藏佛教艺术影响的时间之长、程度之深、地域之广,是南亚次大陆其他艺术流派无可比拟的;如果不了解尼泊尔艺术,就无法了解西藏佛教艺术的来龙去脉,也无法看清西藏佛教艺术的整体发展面貌。此次北京保利推出的这尊铜镀金文殊菩萨像就是一尊标准的尼泊尔风格造像,它以完美的造型、华丽的装饰、精巧无比的工艺充分展现了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佛像艺术的辉煌成就和鲜明风格。
此像头戴大花冠,头顶束高发髻,髻顶安火焰宝珠,耳边装饰扇形冠结和U字形翻卷的缯带,头后有两绺余发垂于肩部,大耳垂肩,耳下坠花瓣形大耳饰。面呈倒三角形,额部高广,额前露出涡旋状的发根,额心饰方形白毫;双眉如剑,劲利地向两侧上挑,双目如秋水,目光俯视,饱含着无限温情;鼻梁直挺,上端连着剑眉,形成倒人字形,美丽而英俊;双唇抿成窝状,嘴角上翘,秀美中透着微微的笑意。身躯健硕,肌肉圆实,宽肩细腰,体态优美。上身袒露,胸前戴项圈和长链,下身着裙,腰间束宝带,手臂、手腕和脚腕戴钏镯。全身仅有装饰而无衣褶,健美的身躯和肌肉显露无遗。所有的装饰上皆镶嵌宝石,珠光宝气集于一身,更显雍容华贵。双腿结跏趺端坐,左手当胸结说法印,右手高举于身体右上方,手执宝剑。宝剑是文殊菩萨身份的重要标志,象征文殊菩萨的智慧猛利无比,能够斩断众生的一切执着和烦恼。整体造型端庄,法相圆满,工艺精致,装饰华丽,不仅展现了佛教追求的庄严和寂静之美,也高度契合了世间人体雕塑的美学典范,达到了世间与出世间、世俗美与宗教美的完美融合。
看到这尊造像,稍有审美经验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同样的赞叹:完美、庄严、殊胜、难得、美轮美奂、妙不可言。其优胜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造型之美。从大处来看,此像身躯圆润厚实,四肢硕壮有力,肌肉饱满而富有弹性;身体上下呈明显的三屈枝式,腰肢有力,体态优美自然;全身结构匀称,造型端庄大方。从细处看,它的面颊饱满,富于肌肉感;双目似柳叶,美丽动人;嘴部微凹,双唇凸出而柔软,唇部刻出清晰的唇线;下颌凸起如馒头状;手掌和脚掌大而厚实,肉感极强,手指和脚趾造型圆润,头部向外翻卷,尤为生动写实。可以说它的全身从内到外,从整体到局部,无不生动自然、活灵活现,在在处处充溢着青春、雄健、俊朗、律动的生命活力。二是工艺之美。全像以尼泊尔擅长的金工工艺制作,不惜工本,千锤百炼,铜质精良,表面又施以金彩,金光灿灿,给人光洁圆润、柔滑细润的艺术美感。同时其全身的装饰新颖别致,也足显其工艺之优长。如它的花冠、耳珰、项圈、璎珞,手镯、臂钏、足钏、宝带等,做工繁复讲究,形制美观大方,恍若真人佩戴于身一般,若非高超的工艺技术,很难达到如此真实的效果。这些优胜特点各有其不同的艺术表现,造型之美使其具足了内在十足的气韵,而工艺之美使之增添了精巧和华丽的外表。通过造型和装饰的巧妙结合,最终实现了内外的完美融合,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展现出惊世骇俗的大美艺术风范。
那么,如此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为何人所造,又属于何种艺术风格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它为尼泊尔纽瓦尔人所造,属于尼泊尔马拉造像风格。所谓马拉风格,是指在尼泊尔马拉王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佛像艺术风格,造像风格由王朝名称而来。尼泊尔造像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时期:即李查维王朝时期和马拉王朝时期。李查维王朝(约公元4至13世纪)开创了尼泊尔佛像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漫长的李查维王朝统治期间,佛像艺术风格始终以刚劲为美,造像躯干筋瘦,肌肉紧实,躯体线条硬朗,虽然整体造型端庄,工艺精细,但不免有些呆板和僵硬。从13世纪开始,尼泊尔进入马拉王朝时代,马拉王朝造像与前期风格大为不同,开始追求肌肉的表现和装饰的华美,佛像造型完美,躯体圆实,肌肉饱满,装饰繁缛,明显地在前期风格基础上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造像变得生动形象,符合现实人体特征,具有现实生活情味。马拉造像艺术的发展和演变始终与马拉王朝的兴衰一致,开始于13世纪初,一直延续至17世纪,而其兴盛时期主要集中于13至14世纪,这一时期是马拉造像艺术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其风格成熟并显露尼泊尔民族特色的重要时期。
这尊造像就具有尼泊尔马拉风格的鲜明特点,其健硕壮美的躯体造型、精致华丽的装饰充分展现了尼泊尔马拉王朝强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面貌。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像在展现大美风范的同时,全身的多处也体现了尼泊尔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工艺技术特点。如它的面部,口和鼻子小巧而集中,给人妩媚秀美之感,明显具有尼泊尔纽瓦尔人的形象特征。它的躯体肌肉圆实,尤其是手足肌肉饱满,写实自然,手指和脚趾指节分明,头部向外翻卷,这一生动细腻的刻画是尼泊尔人最为擅长的表现技法,最具尼泊尔艺术特色。它的花冠中央部位做成圆形的花瓣形式;耳珰不仅做出花瓣的形状,还垂下一个小花瓣;项圈和手足的钏镯也皆为精致繁缛、立体写实的花瓣形状;它手握的宝剑,其剑柄和剑隔形式奇特,完全不同于我国中原和西藏地区的样式;等等,这些装饰形式新颖,雕刻精致,无不显露出尼泊尔民族鲜明的审美好尚和工艺特征。虽然尼泊尔马拉造像对我国西藏佛教艺术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巨大影响,但同一时期西藏制作的佛教造像与之相比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可以说马拉造像在造型、装饰及工艺上的极致追求和独特创造在这尊造像上得到了完美呈现,是同时期我国西藏及其他地区造像无法企及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鲜明突出的尼泊尔马拉风格金铜造像现存于世者并不多见,在数量上远远少于同时期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西藏萨迦等风格造像。经初步调查,目前堪能与此像比肩的马拉造像有四尊:第一尊为尼泊尔帕坦博物馆收藏的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高48厘米(图1);第二尊为法国雅克•巴雷尔家族旧藏的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高41厘米(图2);第三尊为国内私人收藏的铜镀金释迦牟尼佛立像,高50.8厘米(图3);第四尊为国内私人收藏的铜镀金金刚持像,高43厘米(图4)。这几尊造像的时代及造型、装饰和工艺完全一致,可以共同见证尼泊尔马拉造像的风格面貌和艺术成就,也可为此像的时代和风格提供重要参照。其中,第三尊和第四尊造像分别于201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和2018年北京保利春拍上拍出了8200万港币和4485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为近年尼泊尔造像市场表现的两大亮点,也足见国内外佛像市场和收藏家对尼泊尔马拉造像的喜爱和认知程度。
丨图1尼泊尔帕坦博物馆收藏的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高48厘米
丨图2法国雅克•巴雷尔家族旧藏的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高41厘米
丨图3国内私人收藏的铜镀金释迦牟尼佛立像
高50.8厘米
丨图4国内私人收藏的铜镀金金刚持像
高43厘米
最后,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尼泊尔马拉造像艺术与我国佛教艺术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它不仅影响了我国元代西藏地区的造像艺术,同时也影响了当时中原地区造像艺术,特别是在内地宫廷还形成了尼藏汉结合的新的艺术形式——元宫廷造像风格。当时出现了一位传播尼泊尔马拉艺术的重要人物,他就是名垂我国青史的尼泊尔人阿尼哥,他来自尼泊尔有着「良工之萃」美誉的古老都市帕坦,属纽瓦尔族。当年西藏萨迦派领袖八思巴为建造黄金佛塔求助于尼泊尔国王,尼泊尔国王很快征召到80名优秀的工匠派往西藏,阿尼哥即为其中之一。一行人完成西藏建塔任务后,阿尼哥随八思巴来到元朝首都大都,他以修复一躯宋室遗留针灸铜人的「天巧」之工获得忽必烈极赏,从此留驻大都,受到元廷重用。他先后供职于「梵相提举司」「诸色人匠总管府」和「将作院」等元廷设立的官方匠作机构,从事佛教艺术创作。他在大都生活了40余年,不仅在佛教艺术上贡献卓越,建有「塔三、大寺九、祠祀二,道观一」「凡两都寺观之像皆出其手」,而尤为重要的是在中原地区开创了新的佛像艺术风格,其造像风格被元代史料称为「西天梵相」(图5、图6)。「西天梵相」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广泛适用于元代西藏的尼藏风格造像(包括萨迦造像、夏鲁造像和丹萨替造像等)和内地的尼藏汉融合式风格造像(元宫廷风格造像),但尼泊尔马拉风格无疑是其原始的母本和祖型,本文推介的这尊文殊菩萨像就是其典型代表。过去一些国内外学者囿于「西天梵相」的概念去追寻元代宫廷造像的面貌,无异于刻舟求剑,殊不知「西天梵相」在西藏和中原内地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在发生变化,已逐渐脱离了「西天梵相」最初指代的尼泊尔马拉风格造像的母体,而元代史料上出现的和元人理解的「西天梵相」的真实面貌其实就是受中原艺术浸润而发生变异的元代宫廷风格造像,在元代中原佛教和艺术的历史语境下,「西天梵相」就是元代宫廷造像的代名词(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