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专场拍卖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名称:迪拜专场拍卖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1.00元/168

最小起订量:1/16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85381497

更新时间:2025-02-09

发布者IP:183.9.209.38

详细说明

  本公司拥有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占地面积数千平米,具有文化艺术品鉴定、评估、展览、销售、保管、交流、交易与拍卖的大型艺术品运营公司,旨在服务中国文化艺术行业,为广大藏友打造全新的,安全可靠的交易平台。

  信用认: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中拍协自律公约成员单位

  特业务:古籍善本、西画雕塑、玉石器、古典家具、珠宝翡翠、邮品钱币、工艺品杂项本公司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总部设于中国。每年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拍卖会,以及四期“公司四季”拍卖会。

  我们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确立了鲜明的发展战略,面向国内外坚持采纳与借鉴理念和成熟模式来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在藏品挑选、藏品鉴定、初步估价、授权委托、运输保管、图录编制、登记备案、展示、展览交易、联合拍卖、付款交割、卖家结算等均体现水准,从而树立了化公司的积形象。

  张学良

  行书明·方孝孺《立春偶题》其一

  近现代写本

  1页纸本

  46×60.5 cm

  张闾媖是张学良与元配于凤至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少帅唯一的女儿。1933年热河抗战失败后张学良下野出洋,张闾媖便随父亲一同赴欧洲,之后又赴美国留学。

  张闾媖与父亲张学良

  留学期间张闾媖与陶鹏飞相识相知,二人于1941年初结为伉俪。在此之前长辈们曾有意撮合张闾媖与孔祥熙之子孔令侃,但张闾媖不为孔家的财势所动,这位有着新思想的望族闺秀执意要顺从自己的心意,最终选择了寒门出身但很有内涵的陶鹏飞作为自己的丈夫。陶鹏飞是辽宁凤城人,为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生,也是老校长张学良的学生。他学识渊博,处事严谨低调,为人热情诚信,深受张学良将军和于凤至夫人喜爱,在美国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创立中华联谊会,在海外华人中威信极高,人们尊称其为“陶公”。

  张学良

  养生诗一首

  1990年写本

  1页纸本

  21.5×27.8 cm

  作为张学良家族唯一精通中文的子嗣,陶公夫妇秉承张氏家族人脉,广结善缘,与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孙科、陈诚等政界人物,张大千、黄君壁、胡适、赵元任等文人墨客,董浩云、李海天、王永庆、何士礼等商界巨子交游甚笃,书信往来频繁。

  张学良致陶鹏飞、张闾媖夫妇信札及书籍

  近现代写本

  3页并1册

  尺寸不一

  1961年受到美日及香港、台湾反蒋势力不断抨击的台湾当局为了缓和形势、营造政治清明氛围,并促进台湾教育、经济、科技的发展,发起“阳明山会议”,邀请海外著名学者及港台名流代表为台湾发展建言,张学良女婿陶鹏飞作为海外学界代表也在被邀请之列。他在教育科技专题会上做了主旨发言,并对台湾今后教育、科技方面的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引起了与会者的普遍赞扬,蒋介石亲致感谢函与礼物,送到陶鹏飞夫妇下榻的皇后饭店。求贤若渴的蒋经国亦力邀陶鹏飞夫妇来台湾工作,并提供优渥的薪金待遇。

  1961年陶鹏飞、张闾媖夫妇应邀赴台北出席学术会议,宋美龄设家宴款待陶公夫妇,图为蒋夫人和张闾媖握手晤谈。

  蒋经国(左一)在台湾接待陶鹏飞(前排执羽毛扇者)等海外学者

  陶鹏飞夫妇抵达台湾后获准破例前往朴园探望张学良,这是张闾媖与父亲分别二十多年后的首次重逢,也是陶鹏飞第一次见到张学良。后经台湾当局同意,陶鹏飞夫妇利用参加阳明山会议的空余时间,又多次探望软禁中的张学良将军,但需遵从台湾当局对张学良将军制定“软禁条例”,全程由“保密局”人员陪同,并提前对谈话内容设限。

  陶公夫妇看望张学良与赵一荻

  陶鹏飞夫妇在随后赴朴园探望时将受邀“回国”一事告知了张将军,并征求张将军意见。他们夫妇认为父亲会喜出望外,但令陶鹏飞夫妇感到“意外”的是,张将军听到此事后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提任何意见。在随后和陶鹏飞夫妇的多次会面时,张将军也绝口不提此事,只是谈笑风生地谈说些种花除草、美食健身、书画养生等日常生活琐事,陶鹏飞夫妇很是不解,但因“保密局”人员在场,也不好多问。直到阳明山会议结束,陶鹏飞夫妇准备离台返美的前一天,专程到朴园最后一次探望张学良将军,在临别辞行之际,张将军避开“保密局”人员,将早已写好的这封信交到女婿陶鹏飞手中。

  张学良致陶鹏飞信札

  1961年写本

  1通2页附1封纸本

  19.2×26.5 cm

  回到美国后,陶鹏飞夫妇反复研读此信,并通过特殊途径得知:台湾当时的情况远非他俩在参加“阳明山会议”时看到的表面现象,蒋氏父子虽然想发展台湾经济教育,尝试政治民主改革,但因国民党长期腐败、派系争斗、复杂的官场生态,导致各机关人浮于事,官员竞相聚敛。作为政治家,张学良知道台湾当时的政治生态不适合一直在国外学习生活的陶鹏飞夫妇,但因处于软禁状态,每次和陶鹏飞夫妇会面,保密局人员寸步不离,任何不利于台湾当局的话都不能说,所以只能通过此件亲笔密信婉转表达。陶鹏飞夫妇深解父亲信中含义,感念父亲用心良苦,此后一直长居美国,潜心学术研究。

  张学良

  挽蒋公联句

  1975年写本

  1页纸本

  19.2×26.5 cm

  除张学良的墨迹之外,陶公夫妇的旧藏中还有少帅元配于凤至夫人致长女张闾媖信札一通。1940年陪伴被幽禁的张学良辗转流迁的于凤至被确诊为乳腺癌,后赴美求医,一面与病魔抗争,一面沉浮于商海,撑起张氏家族的一片天。张学良与于凤至共育有一女三子,三子早夭,长女张闾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长期居住在美国,是于凤至唯一的安慰。

  于凤至致张闾媖信札

  近现代写本

  1通1页纸本

  17.2×22.8 cm

  于凤至(1898-1990),吉林梨树人。出身于富商之家,天资聪颖,经史皆通。与宋子文、宋美龄等为挚友,是宋美龄母亲的干女儿。父亲于文斗与张作霖为至交,在父辈安排下于1914年11月25日与张学良成婚,上世纪四十年代赴美求医,为夫奔走疾呼的同时投身商海,积累了大量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