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征集时间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公司征集时间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1.00元/168

最小起订量:1/16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84044384

更新时间:2024-04-22

发布者IP:183.46.217.118

详细说明

  本公司征集范围:

  1.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不限,历代着名画家及名人绘画精品,岭南名人书画及海派书画精品.

  2.精品陶瓷:古代各窑口到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宜兴名家紫砂、历代精品瓷器、明清景德镇官窑及民窑精品、宋瓷名窑完整器、毛瓷当代景德镇名家手绘瓷。

  3.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4.杂项清玩:竹木、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古琴,,奇石,,竹雕.

  5.明清家具: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好。

  6.金属器皿及造像:青铜器、明清宫廷或藏传精品佛教造像及法器、佛寺壁画、石雕佛头。

  7.当代绘画及雕塑艺术:要求有作者;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梅沙弥等,元嘉兴魏塘(今属浙江嘉善)人,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吴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著名的隐士。从明正德到清光绪的各个版本《嘉善县志》中,都把吴镇放在人物志“隐逸”篇中来记载,而与吴镇同时期的画家盛懋、张观等人则被记录在“艺术”篇。在古代,“隐逸”是高士追寻大道的方式,而“艺术”则泛指各种技术技能,属于工匠的“小道”。吴镇被后世所推崇,实与他高超的绘画技艺和崇高的个人品格密不可分。在吴镇墓前,至今仍竖立着明代万历年间的县令谢应祥题写的墓碑“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画隐”是历代人们对吴镇最贴切的称谓之一,“画”和“隐”两件事几乎贯穿于吴镇的一生。

  吴镇肖像 载于《义门吴氏谱》 平湖市图书馆藏

  一、吴镇隐居的原因

  根据吴镇于元至正五年(1345)《四友图》中的跋文“梅花道人游戏墨池间仅五十年”推断,吴镇大概在十五岁就已经开始学画了。而吴镇有了隐逸的想法,时间则可能更早。吴镇产生隐逸想法的原因,也十分复杂。

  吴镇墓

  (一)时代背景

  吴镇出生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七月,正是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第一年。其时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为了巩固蒙古人的地位,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民国学者屠寄在《蒙兀儿史记》忽必烈汗的本纪中记述,“于时大别人类为四等:曰蒙兀人、曰色目人、曰汉人、曰南人。南人者,宋(指南宋)之遗民。其疏贱尤在汉人下者也。”蒙古人和色目人是特权等级,在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上大大高于汉人和南人。南人又称新附人,是南宋政权统治下的各族人民,地域包括元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和河南行省南部等,由于归附元朝的时日尚短,其待遇比北方的汉人更加不如。吴镇是元嘉兴魏塘人,是不得不接受民族压迫的南人。

  元朝统治者不重视科举,科举制度一度废除,直到元皇庆二年(1313),元仁宗才下诏恢复科举,当时吴镇已经34 岁。从元延祐二年(1315)开始,元廷每三年举办一次开科取士。后来又因权臣阻挠,科举考试在元至元二年(1336)和元至元五年(1339)连续停办两次。整个元朝历史,仅举办了16次科举考试。尽管元朝统治者恢复了科举考试,但是科举对汉人和南人依旧是不公平的。元朝的科举分左右榜,采取四等人分卷制,规定四等人各选75 人参加会试。南人在人口比例上所占份额最大,但是应试人数却与人数较少的蒙古人和色目人相同。即使通过考试,汉人和南人也无法得到公正的待遇,尤其是最后归顺的南人,很难进入统治阶级的核心层,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正因如此,元朝很多汉族知识分子只好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客观上促进了元代中国画和戏曲的发展。

  (二)家族背景

  1981 年,平湖县(今平湖市)发现了《义门吴氏谱》,为了解吴镇的身世提供了重要资料。据吴镇家谱记载:吴镇一世祖是河南汝南人;三世祖是北宋开国元勋;四世祖娶宋太宗女,做了皇帝的驸马;九世祖吴革是护国名将。北宋灭亡后,吴家南下,其中一支落在了嘉善境内。在南宋,吴家仍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吴镇十六世祖吴潜曾两度为相;十七世祖吴寔抗元战死沙场;祖父吴泽仕承信郎,参加过保卫襄阳的战斗。南宋灭亡后,吴泽毅然辞官不做,确立了吴家“宋亡不臣元”的政治品性,吴家也从此定居在嘉兴一带。辞官后的吴泽带着吴镇的父亲吴禾到海盐航海。吴镇的父亲吴禾“家巨富,人号‘大船吴’”,吴家的船只有着相当强的远航能力,可以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吴镇在祖训的教导下,终身没有为官。同时由于吴家有着显赫的家世和巨额的财富,也使得吴镇能够悠然自适,潜心创作,终身过着隐居的生活。

  芦花寒雁图 83cm×29.8cm 绢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三)个人品格

  《(明正德)嘉善县志》中记载,吴镇“性高介”,这一用词一直沿用到《(清光绪)嘉善县志》当中。《康熙字典》记载“高,崇也”“坚确不拔亦曰介”,意指吴镇品性崇高、坚毅。关于吴镇生平的细节在《(清光绪)嘉善县志》和《义门吴氏谱》中亦有记载。

  吴镇年少好剑术,后来与其兄吴原墇师事毗陵柳天骥,学天人性命之学。吴镇学《易》有悟,乃一意韬晦。

  吴镇的三叔吴森是赵孟頫的至交,是一位收藏家,吴镇家族收藏了不少六朝、唐代、五代和宋代大家的画作,因此吴镇能够在年少的时候就有机会临摹到大家的作品。吴镇不仅擅画,在书法和诗词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吴镇作画常常自题诗文于其上,时人号为诗、书、画“三绝”。《(清光绪)嘉善县志》记载,吴镇的画“有势力者求之不得”,但是却慷慨地送给贫士,让他们能够通过卖画获取银钱。可以看出,吴镇虽为隐士,却有着一颗悯人之心,对人间的疾苦并非不闻不问。

  在同时期的倪瓒、杨维桢等人声名远播之时,吴镇却默默无闻。吴镇不与达官显贵相攀,甚至也很少与文士相交。已知的只有吴镇为王蒙的山水画册题过诗文,可以证实二人是忘年之交。吴镇的画一般是自题诗句,不见同时期的文人为他题诗。吴镇的朋友大多是和尚和道士,因此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他字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梅沙弥等,实际上并没有关于吴镇正式皈依的记载。吴镇还曾自称“橡林一个老书生”,他贯通儒、道、释三教,精研佛法、道理却非僧非道,精通儒学又不肯入仕为官,终身过着隐逸的生活。

  维本渔父图 32.5cm×65.6cm 纸本水墨

  美国佛利尔艺术陈列馆藏

  吴镇的隐逸或许是无奈的。吴镇生于元初,死于元末,他的一生都生活在元朝残酷的民族压迫之下。吴镇年少好剑术,元朝却严令禁止汉人和南人私藏兵器和拥有马匹。吴镇学贯三教,元朝的科举却处处为统治阶级服务,排挤汉人和南人。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更何况吴家“宋亡不臣元”的政治品性,吴镇从小受家训熏陶,自是不愿为官的。因此吴镇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节操,他寄情山水,隐居自适,拒绝与统治者合作。

  吴镇的节操和品行在他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吴镇的作品中最重要的题材有两类,分别是渔隐山水和墨竹。吴镇一生创作了很多的渔父,这些渔父是他自身生活的写照:泛舟碧波,诗酒江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吴镇晚年又精写墨竹,通过咏竹以言志,他的品格就像他笔下的竹子一样:清峻不阿,高风亮节。这一点从他的题画诗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果说《洞庭渔隐图》中的“只钓鲈鱼不钓名”是他面对尘世功名利禄的淡然,《墨竹谱册》中咏雪竹的“斫头不屈,强项风雪”则是他的满腔愤懑和对残暴统治的指责。

  秋江渔隐图 189.1cm×88.5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吴镇创作的隐逸题材作品

  吴镇创作的隐逸题材作品主要有渔隐山水和渔父图。元代渔隐山水虽为赵孟頫所首倡,赵孟頫、黄公望、王蒙等均创作过渔父图,但是吴镇的渔父图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最大。国学大师饶宗颐称赞吴镇“集以渔父为题一类词画之大成”。在吴镇的存世作品当中,隐逸题材的作品大概有十余幅,除一幅《溪山高隐图》不见渔父外,大多是渔隐山水。这些渔隐山水的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吴镇55 岁到66 岁之间。最晚的一幅《红叶村西图》,作于吴镇74 岁,题诗曰“挂起渔杆不钓鱼”,吴镇享年75 岁,此时很可能是吴镇的身体状况已经欠佳,因而创作了最后一幅渔父图。

  吴镇笔下的渔父并不是靠捕鱼为生的渔夫形象,而是怡然自得、诗酒江湖的隐士形象。吴镇的渔父图中大多题有渔父词,诗、书、画在同一幅画面上相映成趣,同时兼具了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是吴镇著名的“三绝”作品。根据构图的不同,吴镇的渔隐山水画又可以分为以山水为主体和以渔钓为主体两类。

  (一)以山水为主体的渔隐山水画

  以山水为主体的渔隐山水画存世较多,创作时间略早于以渔钓为主体的渔隐山水画。包括《秋江渔隐图》(55 岁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芦花寒雁图》(57 岁作,故宫博物院藏)、《秋枫渔父图》(57 岁作,故宫博物院藏)、《洞庭渔隐图》(62岁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渔父图》(63 岁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红叶村西图》(74 岁作,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等。这些作品的特点是,画面以山水为主体,大多采用“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常用湿笔浓墨,画面有烟雨迷蒙的湿重之气。渔舟和渔父仅占据画面一角作为点缀,却是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给画面带来生气与灵气。画上还常题有一首渔父词,与画中的渔父形象遥相呼应,共同揭示主题。以《洞庭渔隐图》为例,采用了“一河两岸”式的布局,近景河岸绘错落有致的老树和丰茂的水草,河面广阔,使用了大片的留白,一叶扁舟穿梭其间,隔岸绘山坡一角,山石嶙峋,同样水草丰茂,最远处是朦胧的山影。整幅画面层次分明,明暗互衬,吴镇擅用的湿墨衬染技法体现得淋漓尽致。顶部正中草书题渔父词一首:“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新,只钓鲈鱼不钓名。”“只钓鲈鱼不钓名”是吴镇的名句,也是后世对吴镇隐逸生涯的评价。

  洞庭渔隐图 146.4cm×58.6cm 纸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以渔钓为主体的渔隐山水画

  以渔钓为主体的渔隐山水画存世两幅,分别是佛本《渔父图》卷(63 岁作,美国佛利尔艺术博物馆藏)和沪本《渔父图》卷(66 岁作,上海博物馆藏),是吴镇临摹五代画家、隐士荆浩的渔父图之作。在五六米的长卷上,吴镇绘制了广袤的湖面和湖面上的十五只渔船,十几个渔父或垂钓,或酣睡,或闲坐,或驻足远眺,或拨棹航行,怡然于湖上,寄情于山水之间。整幅画面以渔舟和渔父为主体,山水、草木、楼阁等反而成了衬景,在画面留白处题写了十六首渔父词,与渔舟几乎一一对应。这些渔父词的作者已经不可考,可能是前代一个诗人或多个诗人的创作,吴镇在题写时加入了自己的创作和修改。

  (三)渔父词

  吴镇一生题写了很多的渔父词,其中有些是前人遗作,有些是自己创作,这些渔父词和他笔下的渔父一样,共同承载着吴镇的精神与理想。唐圭璋编纂的《全金元词》中,共收录元代的渔父词42 首,其中吴镇的渔父词就有20 首。吴镇的渔父词中反映出了一些吴镇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比如《秋枫渔父图》题“千尺浪,四鳃鲈,诗筒相对酒葫芦”,表现出一个诗酒江湖的文人墨客形象。又如《渔父图卷》题“雪色髭须一老翁,能将短棹拨长空”,描绘了一个志存高远的隐士形象;“孤舟小,去无涯,哪个汀洲不是家”看到了吴镇心如止水、超然物外的洒脱;“只钓鲈鱼不钓名”更是直书胸怀,道出了吴镇的价值追求。

  三、吴镇隐逸生涯的历史评价

  评价吴镇的隐士地位,离不开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大环境,我国古代历史中有形形色色的隐士,不同的隐士有不同的行为轨迹,后世评价亦褒贬不一。在各种类型的隐士当中,吴镇的隐士身份一直被后世所尊重与推崇。

  (一)我国古代隐士文化的发展。

  隐士与“官僚”相对,他们有道德,有才干,具备了做官的素质,却因为某种原因不愿为官,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样的人就是隐士。隐士一词的落脚点在“士”,《周易》有云“天地闭,贤者隐”,可见能成为隐士的人首先是一个士,甚至是士中的优秀分子,即贤者,普通人再怎么隐藏自己也不能称为隐士。当官僚产生之时,大概隐士就产生了,有记载的、较早的隐士有巢父、许由、王逆、善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