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要以藏品的评估、展览、委托拍卖、交易为经营,常年展览展示交易,不定期举行
鉴宝活动,每年定期委托举办春季、秋季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美国等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类拍卖
活动。
为迎合买家市场需求,中天海选陶瓷、玉器、近现代书画、古籍善本、
珠宝翡翠、印章、邮品钱币、文房四宝、竹木牙雕、金铜佛像等精品来满足不同藏家的各类需求。
征集范围:
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不限。
精品陶瓷:古代各窑口到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杂项清玩:钱币、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等。
明清家具: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
Lot 536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蒜头瓶
H 34.5 cm
RMB: 1,200,000-1,500,000
乾隆一朝崇尚摹古,追求融汇古今之精粹于一体,故其御瓷既能尊重历史本源,又不乏创新活力,本品即为解读此造器精神的佳例。
本品造型取法于秦汉铜器——蒜头瓶,其外型忠于原物,追求俊秀古雅之美,于此基础之上则赋予新的装饰风格,宣示皇家的审美品味。通体上下绘五层纹饰,过渡清晰自然,主题纹饰为三狮戏绣球图。一狮仰首顶球,一狮回首扑球,一狮前趋追球,以青花绘头尾眼睛,以釉里红绘狮身毛发;以青花绘飘带,以釉里红绘火焰。红蓝相间,互为辉映,在莹润细白的釉面衬托之下,令人顿生惊艳之美。其用笔精细,对三狮之刻画纤毫毕露,毛发茸茸之感尽现眼前,神态之憨拙逼真,更彰内府良匠状物之能事。
佳器必出良工之手,本品虽无款,但从纹饰与做工上看不仅于同时期民窑器物有天渊之别,更与徐展堂先生旧藏一例乾隆御窑唐英制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蒜头瓶如同双胞,应系出自一人之手。不仅如此,翻阅海内外公私收藏,同类相似之物存世甚少,可谓异常珍罕。
参阅:
(1)《徐氏艺术馆 陶瓷IV 清代》,徐氏艺术馆,1991年,图101。
(2)《S Marchant & Son, Imperial Porcelain of Kangxi, Yongzheng And Qianlong》,伦敦,1996年,页66-67,编号:45(封面)。
Lot 539
清乾隆 青花花卉贯耳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 19.4 cm
RMB: 1,200,000-1,500,000
唇口直颈,丰肩敛腹,小贯耳。这种“贯耳”造型,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黑衣陶壶之上传承下来的。延续至宋代,贯耳瓶多用于投掷游戏,因贯耳位置与瓶口相齐,起到三层圈靶的作用。至清代,它的形状稍加改制,贯耳移至口沿偏下以求对称,便发展成了纯粹的陈设器。本品颈部饰海水纹,中间以回纹相隔,两贯耳亦饰回纹,肩与近足处分饰覆仰蕉叶纹,细密整齐,层次清晰,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忍冬纹。这些满施青花料的辅助纹样,与腹部祝题纹样缠枝忍冬纹的疏朗,形成鲜明的对比。忍冬纹即卷草纹,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此为束花缠枝形式,构成波线形的图案,这种纹样在清代官窑瓷器中,比较少见。清代御窑厂除生产传统器型外,还恢复了明代瓷器中很多花色品种,此件即为清代较为典型的仿制明代样式的瓷器。据《清代窑烧瓷大事记》记载,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6月25日,清朝廷将一批明代官窑器(153件),运到景德镇御窑厂要求照样仿制,“烧造完时再将原瓷器交回”。
参阅: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第240页。
Lot 537
清乾隆 窑变釉贯耳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 30 cm
RMB: 450,000-550,000
窑变釉贯耳瓶旧称“均釉四方杏元双管瓶”,深受乾隆皇帝喜爱。本瓶呈四方倭角形,颈部对饰双贯耳,鼓腹,腹部饰桃形凸纹,长方形圈足。通体施窑变釉,釉汁肥厚斑斓,红蓝相间,斑斓交融,妍丽浓烈,灿若晚霞,深具乾隆时期窑变釉的典型特征。足内施酱釉。整体造型俊秀,挺拔大方,极富凝重古朴之感,堪称乾隆官窑仿钧釉器个中翘楚,保存良好,实为难得。
窑变釉是清雍正一朝创烧的仿宋钧釉色所繁衍出来的一个新品种,由唐英所创,为清官窑的一大特色。《稗史汇编》有云:“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乾隆朝,窑变釉烧造工艺已炉火纯青,在釉色的创制方面,除了稳定掌控“火焰红”之外,还兼具蓝绿等色谱,发色更为绚丽多姿。
参阅:
(1)《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50,图189。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00,图180。
(3)《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页274。
备注:
原配木盒。
Lot 538
清乾隆 青花花卉壮罐
H 29 cm
RMB: 300,000-500,000
Lot 534
清乾隆 鳝鱼黄釉绶带耳葫芦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 26 cm
RMB: 200,000-300,000
本品直口,采葫芦式,中间束腰并模刻两层覆仰莲瓣。瓶身两侧对称饰以绶带形双耳,耳跟贴饰如意云头,即「如意耳」。器身通体满施茶叶末釉,釉面密布绿色和黄色的细小斑点,犹如茶叶粉末,色泽深沉庄重,与优雅的瓶身相配,典雅大方。葫芦是长寿的象征,并谐音「福禄」,绶带如意耳亦昭示吉祥,秀雅中蕴美好寓意,诚为皇家青睐之物。瓶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相若作例,见于诸多重要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参考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列展于《国宝: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香港艺术馆,1997-8年,编号144;南京博物院藏,著录于《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1995年,编号70;一件近似作例,藏于台北,参考《故宫清瓷图录:乾隆窑.嘉庆窑.道光窑》,东京,1981年,图版80;一件日本横河民辅藏例,存于东京,收录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图版目录:中国陶瓷篇II》东京,1990年,编号701;一件景德镇陶瓷博物馆藏品,参见《景德镇磁器》,京都,1982年,页87;一件徐氏艺术馆藏例,收录于《徐氏艺术馆.陶瓷篇IV.清代》,香港,1995年,图版46,参见纽约佳士得,1999年9月16日,编号366。
来源:
日本藏家旧藏。
Lot 494
清雍正 黄地青花龙穿花渣斗
「成化年制」款
H 12 cm
RMB: 300,000-500,000
拍品造型、纹饰、发色为仿明宣德朝同类器而制,相类器另见上海博物馆藏明宣德蓝地白花龙纹尊。此尊形似奓斗,源自商周青铜器。雍正一朝,尤其是唐英督窑其间,继承并发扬“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的制瓷理念,慕古的同时亦有所创新。
拍品广口丰肩,鼓腹,圈足外撇,整体呈三弯式变化,妙曼灵动,优美自然。颈部及腹部绘缠枝莲纹,双龙穿行其间,首尾相逐,一龙回首,龙形矫健,身体修长,双目炯炯,姿态飘逸。全器将宣德青花的浓艳奔放,与雍正朝的细腻恬淡完美结合,深浅相间,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且雍正朝同类器物极少见之于海内外公私著录,甚为珍罕。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118,图112。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图3-41。
来源:
云海阁张宗宪先生旧藏(发票证明)。
Lot 497
清雍正 铁骨大观釉双兽耳汉壶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H 47.5 cm
RMB: 200,000-300,000
尊直口,口沿较厚,短颈,溜肩,扁圆腹,高圈足微外撇。腹部十字形穿带弦纹,交汇中心凸起菱形纹,双肩贴塑双牺耳。釉面发青灰色,清新雅致,釉质厚润,釉面有宋哥釉那种油腻酥光似的皱纹,而且通体满布青釉开片,下疏上密,粗纹色黑,细纹色黄,犹如“金丝铁线”,匀称美观。底足平扁且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之效,足内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件尊造型取自西周青铜器,造型浑厚古朴,腹部凸出的几何纹样线条挺拔,特色鲜明。此器形制硕大,端壮周正,气势恢弘,色泽纯美,很好的临摹出官窑釉面特有的玉质感。
雍正一朝瓷艺精进,御窑厂集历代名品之大成,所出之仿古颜色釉,斑斓多彩,成就空前绝后,仅从纯艺术的审美角度而论,雍正御用瓷器堪为康雍乾三朝乃至整个清代御用瓷器的典范。清蓝浦《景德镇陶录》称为:“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胤禛是一位深谙艺术真谛的君主,日理万机之余,对工艺品均表现出极大兴趣。其对宋器的钟情源于独特的传统文人情怀,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味追求的典范。作为一代君主,雍正皇帝拥有古今天下文人无法比拟的内廷收藏,又因自身特有的际遇铸就出高雅而恬淡的艺术品味。在品鉴内府丰富的典藏之后,其自然对宋官古物的理解和感悟皆高于常人,因此,雍正皇帝在摹古之中深深融入自身的审美要求与对古物本身的理解,所得摹作乃经其亲自化裁而成,经常对造型样式、图案纹饰、颜色搭配、款识字体乃至制作工艺等都依照自己的审美标准一一指点。“文雅精细”四字可做其对各类工艺品的审美标准。独特的式样反映了其“师古而不泥古”,在深得古器之形神之余,更增添了其所独有的艺术诠释与艺术风格,重现古器精魂的同时,呈现出雍正朝与众不同的新风貌。此件仿哥釉牺耳尊,完美地再现了宋代哥窑瓷器纯澈古雅的釉质与特征,同时加入了新的时代特点,古今交融,殊为异珍。
参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P86。
来源:
伦敦佳士得(据标签)。
Lot 496
清雍正 粉青釉模印花卉高足碗
「大清雍正年制」款
D 20.5 cm
RMB: 350,000-550,000
Lot 495
清康熙 天蓝釉苹果尊
「大清康熙年制」款
D 9.2 cm
RMB: 200,000-300,000
「苹果尊」因形似苹果而得名,为康熙窑创新的文房用具「八大码」之一。是清代康熙年间典型器之一。《陶雅》中有“苹果尊于苹果绿之外,又有天青、釉里红两种,皆珍玩也”,此中天青即为天蓝釉苹果尊。
本品通体施“天蓝釉”,淡雅匀净犹如碧空之色 ,可与同时代名品“豇豆红”比肩,此器胎体厚度适中,曲线优美且利于使用,显示了官窑设计理念。圈足修削利落,胎质硬朗且细腻洁白,表明胎土淘洗精良。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笔道遒劲,青花发色沉静。其上罩以“浆白釉”,更衬托官款俊秀端庄。小尊观之宛如一个娇嫩新鲜的苹果,可爱至极。釉面肥腴温润,呈色匀净淡雅,无瑕柔润,与小巧简美的器形相称,体现了单色釉瓷追求形色相合、以雅为尚的艺术造诣。实为一件难得的文房佳器。此类苹果尊应是宫廷书斋文房用具,烧造量极少,康熙以后鲜有制作,传世稀少,民国时已成为收藏佳品,时至今日此品相者,则尤显珍贵。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82。
Lot 535
清乾隆 仿官釉六方倭角洗
「大清乾隆年制」款
D 9 cm
RMB: 200,000-300,000
拍品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平底。通体施仿官釉,釉色古雅厚润,纹理开片,独具一格,疏密有致,彰显著赵宋文人以素雅匀净为上的美学理念,达到造型与色彩最佳结合的唯美境界,是为乾隆同类色釉之隽品。底足以带五个支钉的垫饼支烧,还原宋时芝麻钉之古韵。下配木制底座。整器造型古朴,釉色匀净,为清乾隆慕古之佳作。此式葵口六棱洗始烧于雍正一朝,乾隆早期继之,为此时宫廷摹古艺术之代表。清代雍乾两朝摹古之风盛行,宋瓷素雅大气,成为此一时期官窑慕古之典范。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十年(1745)二月初九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官窑葵瓣洗一件”,拍品应即仿此类宋瓷而制。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官窑葵瓣口洗(《孙瀛洲的陶瓷世界》,页38,图11),原为孙瀛洲旧藏,与拍品近似,可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