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公司
张大千1899-1983 纨扇仕女
Zhang Daqian Elegant Lady with Fan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13.5×51 cm. 44 3/4×20 in. 约5.2平尺
RMB: 8,000,000-10,000,000
【题识】风渐暖,只觉起来能倦。飞絮落花君不管,瑶阶浓绿换。小扇罗纨羞展,双凤檀槽争按。谁道归程天样远,量愁天更短。谒金门。并题似敷五仁兄法家正之。乙酉四月,大千张爰,大风堂下。
【印文】张爰私印、三千大千、摩登戒体、大风堂
【说明】上款「敷五」即王敷五,民国年间大商人王占元之子。王占元,原名德贤,1885年被保送入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学习,1890年毕业后投入宋庆的毅军。后弃戎从商,在北京、天津、大连、保定、济南、馆陶等地购有大宗房地产和私人住宅,在交通、盐业、金城等银行均有巨额投资。在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庆丰面粉公司、三星面粉公司、华北制冰厂以及敬记、永顺兴、干祥厚等茶庄也拥有股份。王敷五继承了乃父的商业天分,亦为天津有名的富商,是天津颐和银号董事、保定干义面粉厂董事、济南鲁丰纱厂董事。王氏父子二人都雅好书画,与其时的画坛名流如于非暗、张大千、齐白石多有应和,所藏多且精。
张大千 《纨扇仕女》局部
《纨扇仕女图》绘于1945年5月张大千从敦煌归来之后,是时大千正借寓成都昭觉寺,完成并展出《大墨荷通屏》、《西园雅集》等巨幅作品。此时正值大千精力最为旺盛之时,才思敏捷,目力亦佳,是其工笔人物画创作的颠峰时期。
此幅《纨扇仕女》不作任何背景铺垫,独写偏首持扇仕女一位。画中仕女呈现出高雅、轻松和沉思之态,这种中国传统美女的气质是西画所无法表现的。仕女身着素色曳地长裙,裙摆飘逸轻盈,腰束蓝系带,胸前微露朱红色亵衣,腰间褥裙花纹极尽精美,明显地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仕女发髻轻拢,头戴簪花,面容恬静,温雅俊逸;其身微侧,手执团扇而背于身后,面目神情似含淡淡的落寞忧郁,十分形象生动。仕女明眸秀眉,眼波流转,有若樱桃的朱红小嘴,俏丽的脸庞,气质温柔娴静,凝目画外若有所思,带有幽幽的闲愁。整个画面洁净素雅,以衬托出大家闺秀的崇高气质,看似愁绪万端,又给人以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逼视的距离感。
张大千 《纨扇仕女》局部
敦煌莫高窟藻井上的华丽宝相花
整个画面虽简洁精练,但又不失变化,充满生气。在笔法上大千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线条挺健,另有粗、细、浓、淡之分,亦显轻灵飘逸,具有流畅的线条之美。人物整体比例精准,造型稳秀而又灵动自然。
张大千《天女散花》1935年作
保利拍卖2018春拍成交价:RMB 84,525,000
LOT 656
张大千1899-1983 红叶双栖
Zhang Daqian Birds and Red Leaves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36×68 cm. 53 1/2×26 3/4 in. 约8.3平尺
RMB: 6,000,000-8,000,000
【题识】戊子二月大风堂中作,蜀郡张大千爰。
【印文】张爰、大千居士、青城客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书画部工作人员。
「工笔作花鸟,须形意并重,更要注重神,否则便流于标本画而匠气十足。」
——张大千
张大千 《红叶双栖》局部
红叶双栖是张大千在三、四十年代经常创作的的题材,经由明代的陈洪绶,上追宋人的工笔花鸟,例如滕昌佑、林椿、宋徽宗等。大千题画时曾说,「青城山中樟楠漆树,未秋先红,璀灿如锦」,指得就此画中的这种红叶,是他在青城山居时秋冬间庭院中的实物。枝上栖息的白羽鸟,大千名之为「玉鸦」,有时也称作「雪鸦」,是大千在青城及成都所蓄养的一种异鸟。
赵佶 腊梅山禽图 台北故宫藏
此幅为四尺整张,画工笔翎毛一对,悠闲双栖于红叶高枝之上,笔墨润泽,妙笔传神,丝毫不入工匠气。一拳既「瘦」且「透」的山形奇石,稳坐于画幅右下方,浑穆苍古,超凡脱俗。石前横出一丛双勾翠竹,生动有风致,其色靛蓝,于红叶高枝相配,一纵一横,互呈异彩。画作创作于戊子(1948年)二月,时值张大千五十岁,正是画家当其壮年之时所作的工笔翎毛精品。
张大千 《红叶双栖》局部
画面清新淡雅,构图借边起势,张大千用中淡墨勾枝干,行笔节奏顿挫,线条坚实有力,以细线勾勒出叶的形态变化,再以照殿红、朱砂等晕染。画中枝干较长,枝干的伸展和姿态的舒展都得以充分展现,枝干一气呵成,顿挫有力。叶子的正侧、反背、俯仰,布置得生动自然。细腻精心勾勒了每一个枝叶和花苞,虽层层渲染,但仍颜色通透,艳而不俗。整枝红叶形态高贵,似乎在微风中摇曳轻舞,宛若晨风中的淡妆佳人,身姿曼妙。刻画之精之妙,早已跃出宋人之上矣。叶旁的白头翁也是经过大千变形夸张的,沿用了宋人院派的写生技法,极富华贵儒雅之韵,给人以灵动之感。写意的太湖石在画面右下方应和工细的红叶与小鸟,进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
张大千仿宋人笔古木幽禽
北京保利2012春 成交价:RMB 18,975,000
《红叶双栖》为张大千工笔重彩的风格一路,在继承宋代院体花鸟画传统的基础上,又以实物写生为主,注重生趣和清新之感,设色则细腻自然。画面更具欣赏性,符合时代的审美需求。该作最初得自上海,1950年以后一直是香港一个显赫家族所收藏。
LOT641
张大千1899-1983 秋江渔隐图
Zhang Daqian Landscape
镜心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mount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01.5×50.5 cm. 40×19 7/8 in. 约4.6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题识】漫道白鸥闲似我,渔舟更比白鸥闲。拟赵仲穆笔。戊子上九,大千居士爰。
【印文】蜀郡张爰、三千大千
【著录】
1.《名家翰墨》第40期,第113页,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2.《张大千研究》第292页,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96年。
3.《艺术大师张大千》第225页,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
4.《永远的张大千─纪念张大千诞辰110周年书画精选集》第105页,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年。
秋江渔隐图》完成于一九四八年,是年张大千寓居于上海好友李秋君宅邸——瓯湘馆,时常与祖寒、秋君兄妹等谈画论诗,共探艺事,并在上海市中国画苑举行盛大画展,被绅商人士争购一空。此幅作品是张大千拟元代画家赵雍笔法的作品,赵雍(1289年-1369年)字仲穆,吴兴人,赵孟頫之子。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精鉴赏。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饮中八仙图》等。
张大千 《秋江渔隐图》局部
张大千以平远视角展现出由进至远一江两岸的构图,一叶扁舟掩映余近处葱葱郁郁的树林之间,舟上高仕独坐其中,曲臂半倚在船上,似是闲适地享受着垂钓的乐趣。画面中的自然景色秀丽清幽,人物情态恬静优雅。整幅作品构图疏密有致,山石多以干笔勾勒而少渲染,大千善用覆笔重色,长短披麻皴交互使用,用笔圆润,在繁密中力显空间,古拙幽深,潇洒磅礴。
LOT636
张大千1899-1983 溪山秋霁图
Zhang Daqian Landscape in Autumn after the Rain
立轴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87×58 cm. 34 1/4×22 7/8 in. 约4.5平尺
RMB: 6,000,000-8,000,000
【题识】溪山秋霁。乙巳八月写于纽约旅邸中,爰翁。
【印文】张爰、大千居士、东西南北之人
【著录】
1.《张大千精品集》,第40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2.《中国书画作品集(二)》,第192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泼墨泼彩,不仅是张大千继其集传统大成之后走向个人创新巅峰的画风;也是他去国十余年后,成功地将中国画中泼墨大写意风格结合当年世界抽象绘画潮流,开发出他独特豪放、法古变今、前无古人、走向世界画坛的伟大成就;更是传统与创新中国画的主要分水岭。」
——傅申《张大千的世界》
张大千 《溪山秋霁图》局部
这件泼墨山水巨构完成于一九六五年,正是张大千泼墨与泼彩山水画创作的鼎盛时期。《山园骤雨》、《秋山图》、以及此幅作品均是是年创作的重要作品。笔者查阅《张大千年谱》(李永翘着)得知,一九六五年六月,大千先生从巴西赴美国检查身体,在美国寓居一月。七月与王季迁,张目寒夫妇游览欧洲,途经瑞士,比利时等地,此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雪山翠峦的淋漓朦胧之于艺术家的启发。在七月于伦敦举办的「张大千画展」中,他以泼彩抽象法创作了不少描绘瑞士风光,并且大异于昔时以黄山、峨眉山等为其胸中山水意境的画作,大获成功,引起英国藏家的热烈反响。后由于身体不适,遂于八月离开伦敦飞往纽约就医,彼时张大千虽居住在巴西八德园,但却深受胆结石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痛困扰,需要多次往返美国纽约就医,并筹措高额的医药费。寓居纽约养病的数月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于艺术的探索,此画即是先生此时的杰作之一,画法新颖,气象万千。
张大千 《溪山秋霁图》局部
张大千《溪山秋霁》以雄浑的大泼墨技法展现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所言「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的场景。他用浓墨泼出壮硕的山头,于竖向构图中描写深山峡谷间烟岚出没的情境,再以石青、石绿泼点其中;山峦之中只有几处岩壁与屋舍掩映其间,乍一看,画面空间几被大块面泼墨覆盖,实则在大片泼墨中留有一线留白,如霭似瀑,迷蒙中营造出云流飘荡之感;全图除少数皴笔之外,大部份都运用泼墨渲染。画面下部留白的宽阔水面,将一片桃源胜景与山色迷蒙分隔开来,细细观察发现,光影的明暗在画面细节处显现:向阳的几株梅花争相开放,而阴影处的枝叶上尚有若隐若现的白雪停留,稍显迷蒙,似乎在等待云雾完全消散后阳光的沐浴。
LOT635
张大千1899-1983 云霭仙游
Zhang Daqian Wondering In The Cloud
立轴水墨纸本 1968年作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90.5×57.5 cm. 35 5/8×22 5/8 in. 约4.7平尺
RMB:1,600,000-1,800,000
【题识】五十七年戊申六月,写寄稚琴仁兄留念。爰皤于五亭湖上。
【印文】大千唯印大年、五亭湖
【说明】上款人「稚琴仁兄」即张稚琴,又名张稚琴,安徽无为人。张稚琴青年时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后于中央财政部任科长,抗战时期,任湖南保安司令部主任秘书。张稚琴曾任长沙〈力报〉总经理,后又主持并筹办了著名的香港〈文汇报〉,并担任总经理一职,作为香港资深的新闻从业者,与多位书画名家友善,一生收藏颇丰。
张大千 《云霭仙游》局部
《云霭仙游》绘制于一九六八年,款识中所记「五亭湖」为张大千先生于巴西圣保罗市所建的「八德园」内最为著名的十景之一。一九六八年正是张大千先生迁居美国加州「可以居」的前一年,「巴西时期」的结束亦标志着他创作鼎盛时期的到来,并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独具一格的「泼墨山水」。
张穉琴上款的张大千<赤壁泛舟>
从画面的表现形态来看,此幅《云霭仙游》画面中的抽象元素相较于传统泼墨山水画有了较大的改变,以往作品中都有屋舍,松树或是点景人物等具象掩映于画面之中,而这幅作品将山色氤氲与水色迷蒙淋漓尽致运用墨块展现,古人云,「墨分五色」,张大千正是利用这种理念,运用大面积浓淡色块的交迭营造出层次感与空间感,亦显现出山势与肌理。画家的心灵与笔法何其自由,可以上天入地在无垠的宇宙肆意遨游,却始终尊崇内心的思辨准则与艺术准则,颇有唐代司空表圣所说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