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送拍要求2021
本公司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及多年来积累的市场经验和买家市场为全球艺术品投资者、收藏家提供鉴定、评估、交易、拍卖、甄选、展览展销、网展网销等服务。自公司成立以来,已连续在香港地区举办了多场以“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为主题的艺术精品博览会,并屡创佳绩,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这也奠定了公司在艺术品展览服务领域的行业地位。
本公司承诺:公司愿为各地藏友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所有的交易活动都以诚信为先,我们愿随时接受广大藏友对我公司交易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有关的合作方式等问题均可进行专门洽谈。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七
1册附木盒 纸本 30.3×11.2 cm
北宋绍圣四年(1097)福州东禅等觉院刊崇寧万寿大藏本
是经为《正法念处经》中“饿鬼品”之二,千字文编号“初”字,由北宋福州东禅等觉院住持传法沙门智贤化缘募捐,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阖郡官僚同资禄位雕造”,是我国第一部私刻大藏经。因在福建福州东禅寺雕版,在鼓山涌泉寺刷印,完成于北宋崇宁年间,又是为皇帝祝寿而雕刻,故也称“福州藏”、“鼓山大藏”、“崇宁藏”、“崇宁万寿大藏”。此经共14版,每版36行,行17字。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七(局部 印图)
经首刊印有“大藏经印版计五百余函 时绍圣四年二月 日谨题”款识。“绍圣”为北宋哲宗赵煦年号,“四年”为公元1097年,可知此经已有923年的历史。封面书有“正法处经卷第十七”及“初”字。经首、末及中间钤盖长方形朱色“鼓山大藏”印章3方,经末还钤盖长方形墨色印造工“张华印造”印章1方。瓷青纸封面并封底,入潢藏经纸刷印,纸质坚挺厚实,品相完好,历经近千年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存世罕见。
看点一:崇宁,南方经文系统之组
大藏经又称一切经,是佛教经典的总集。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上,其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流通,数量日益增多,在多个朝代都曾被汇编成“藏”,如“乾隆藏”、“嘉兴藏”。而“崇宁藏”是我国汉文佛教大藏经南方系统的第一部,其行款、版式、装帧样式、装潢风格,对后代《毗卢藏》、《思溪藏》、《碛砂藏》、《普宁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等影响深远。
乾隆大藏经 故宫博物院藏品
“崇宁藏”之名为宋徽宗所赐,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在福州东禅等觉院开雕,崇宁二年(1103)冬竣工雕毕,礼部员外郎大藏经都劝首陈旸上奏朝廷,请赐大藏名称,宋徽宗敕赐“崇宁万寿大藏经”。崇宁二年之后,续有宋代新译经、宋人撰著、天台教典等续补入藏。大约在政和二年(1112)之后不久,大藏全部工事完毕,最终全藏总计約6000余。此后直至元代中后期的至正年间,崇宁藏经板经历过多次重修补雕,而补版时的募缘刊记则成为了后人辨识“崇宁藏”历史的重要依据:
《阿育王经》卷八经首:“皇叔保宁军承宣使知内外宗正事士衎,伏睹福州东禅寺大藏经板,年代浸远,字画漫灭,不堪印造,特施奉资,命工损者重修,朽者新刻,圆成一藏,计五百六十馀函,庶传永远。所集鸿因,仰祝今上皇帝圣寿无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法论常转。绍兴二十六年(1156)五月日谨题。”
《首楞严经义海》卷二十七尾题记:“朝议大夫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曾噩,敬施俸资,就东禅大藏经板内,拣出朽蠹漫灭有妨看诵者,重加刊换,永久流通。宝庆贰年丙戍(1226)四月日谨题。”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卷首:“福州路东禅院慧空大师雕造大藏经印板五百馀函,岁月浸久,蠹怀滋多。至治年间,比丘祖义募缘雕换万板,以寿其传。恭为祝延圣寿万安,十方檀信,法界有情,同圆种智。时泰定丙寅(1326)六月日谨题。”
元末,东禅寺毁于兵火,大藏经板与寺院毁于一旦,崇宁藏的印刷则在这里戛然而止,故事却并没有终止,大藏散逸至万人家,流传至后世。“崇宁藏”在我国只存百余册零本,因其罕见与珍贵,均被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看点二:鼓山大藏,命途坎坷的身世之谜
鼓山大藏,指福州鼓山涌泉寺散逸出来的钤有“鼓山大藏”印章的“崇宁藏”本,“鼓山大藏”之名,随历史流传益增盛誉,“鼓山大藏”之物,却“洛阳纸贵”,一册难求。目前我国收藏钤“鼓山大藏”的单位多为公藏图书馆、博物馆,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和台湾中央图书馆等,数量不过一、二十册左右,私人收藏极少,因而此次将举锤的《正法念处经》更可谓稀品。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七(局部 文字图)
国图所藏经册便以此拍卖的大藏为版,其 “鼓山大藏”印为长方形,朱墨水印,印文凸出纸面,古朴端正,清晰完整,印色沉着,盖属于早期钤印。
“鼓山大藏”何时如藏涌泉寺?又是何时散逸?其“身世之谜”在历史上至今仍未有定论。
今涌泉寺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院李际宁曾于2018年为《正法念处经第十七》作序时根据明、清多版《鼓山志》,考量过鼓山大藏从东禅寺散逸至涌泉寺的过程和时间,认为“鼓山大藏”入藏鼓山涌泉寺与第二十八代住持宗逮有关。宗逮从1154年(绍兴24年)出任住持,1163年(隆兴元年)在“印造新经”上题写愿文。加之《鼓山志》中对于公元1159年暴雨洪水涌泉寺重修的记载,其推断请到“崇宁藏”的时间应该在1159年至1163年之间;如果从发愿文看则1163年的可能性最大。之后由于该寺历史上屡遭水淹,又多次历经劫火,寺院屡兴屡毁,导致该寺藏经命运多舛,四散流离。
虚虚实实之间,人们在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对于“鼓山大藏”又多了一分期待。
《鼓山志》十二卷,明谢肇淛、徐㶿撰,明万历刻本,卷二“涌泉寺”:
“涌泉寺在山之半,其初为潭,毒龙居焉。每兴云雨,损人禾稼。唐建中四年(783)从事裴胄请僧灵峤颂华严经于潭傍之岩,龙遂去,不为害,因建华严寺于下。会昌中(841—846),鞠为蓁莽,七十余年,梁开平二年(908),闽忠懿王审知填其潭为寺,因名涌泉寺。宋乾佑五年(952,后周广顺2年)改名鼓山白云峰涌泉院。
国朝复改为寺。宋绍兴己卯(29年,1159)秋暴雨,自小顶峰发洪,冲突方丈法堂,西庵皆崩。是年住持宗逮重建。”
卷四:
“第二十八代宗逮禅师。宁德县人,依姓林氏。绍兴甲戌(24年,1154)权府提刑赵公请住当山,其创葺具建置置志。先是本寺藏经乃闽王命工缮写,岁久字迹不明,师为印造新经,以便披阅。丁亥岁(干道3年,1167)书偈告寂。”
《鼓山志》十二卷,清释元贤撰. 清刻本,卷三:
“第二十八代蓬庵禅师,讳宗逮,姓林,宁德人。依龟山圆明禅师披削,后参东禅岳禅师。契旨,举充座元。绍兴甲戌(24年,1154),权府提刑赵公请住当山。上堂云:‘世尊道,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遂喝云:‘玉本无瑕却有瑕。’己卯(绍兴二十九年,1159)秋暴雨,小顶发洪,上下二院屋舍俱怀,师修复之。丁亥(乾道3年,1167)腊月二十三日,无病书偈告寂。全身塔于本山罗汉台之右。(《续传灯》)。”
《鼓山志》十四卷,清黄任撰,清乾隆26年刻光绪二年补刻本,卷四:
“第二十七代蓬庵禅师,讳宗逮,姓林氏,宁德人,依龟山圆明师披削,后参东禅岳禅师契旨,举充座元。绍兴甲戌权府提刑赵公请住当山,上堂云:‘世尊道,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遂喝云:‘玉本无瑕却有瑕。’己卯秋暴雨,小顶发洪,上下二院屋舍俱坏,师修复之。丁亥腊月二十二日无病书偈告寂。全身塔于本山罗汉台之右。(《续传灯》)。”
看点三:保存最为完整的稀世珍品
“鼓山大藏”因其稀有而价值极高,而此次北京保利拍卖收集到的《正法念处经》更是现存零本中书品极其完好的一本。可以说见到如此具有历史研究意义的拍品,对于藏家而言定是难得的机会,不容错过。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七(整体图)
该卷1函1册,纸本,经折装,磁青书衣,封面泥金书经签。开本高30厘米,宽11厘米,上下单栏,无行界,上下栏距为24.5厘米。每版36行,折为6个半叶,半叶6行,行17字。开篇卷首有题记:“福州东禅等觉院住持传法沙门智贤,谨募众缘,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阖郡官僚,同资禄位,雕造大藏经印板,计五百余函。时绍圣四年(1097)二月日谨题。”后为首题:“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七。初。”次行题着译者:“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册内首、中、尾三处钤“鼓山大藏”长方形阳文朱印,尺寸为4.3×1.3厘米;卷尾钤 “张华印造”长方墨印,尺寸为3×0.9厘米。册内有刻工名“忠”。末版刊“十四帋尾”。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七(局部 卷尾页图)
李际宁曾感慨大藏之凋零,然而今正法念处经重见于市面,可谓广结众缘,将这佛教经典推向世人面前,或许将继续这段流传百年的佳话,书写出“崇宁藏”、“鼓山大藏”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