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Lot 2804
清雍正
黄釉暗刻折枝花卉云龙纹大盘
直径 D 32.2
“大清雍正年制”款
来源:欧洲私人旧藏
黄釉是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铅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窑,在明清官窑中占有重要地位。因“黄”与“皇”谐音,明清宫廷对黄釉瓷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地位低者不得僭越,此盘为内外皆黄釉,不仅为御用,更是皇家尊贵身份的象征。唐英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陶成记事碑》中列举时下新制五十七种品类,其中一种载为“一仿浇黄器皿,有素地、锥花两种……”,此器即为仿浇黄器皿中锥花一品,且雍正时期的黄釉瓷器较所仿前朝器发色更明快清新,实为收藏上选。
Lot 2813
清道光
青花穿花凤纹椭圆碗
长 L 26.5
“大清道光年制”款
Lot 2810
清康熙
五彩龙凤纹碗
直径 D 15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来源:2009年购自英国
此式五彩龙凤纹碗创烧于嘉靖御窑,但烧造数量较少,至清康熙御窑厂复立,此式作品因纹饰喜庆而受到皇室喜爱,被用于饮宴等场合,遂逐渐流行,并作为固定品种一直延续烧造至清朝末年,为清代官窑最为经典的品种之一。本品制作精美,吉庆考究,施彩浓重,青花逸丽,堪为康熙官窑典范之作。
Lot 2811
清乾隆
绿彩云龙纹盖罐
高 H 21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来源:2002年购自比利时
此类绿彩云龙纹盖罐为二次烧造而成,先以青花勾勒轮廓,后填绿彩,低温烧制,按制瓷工艺,当属斗彩一类。此器为清代御窑传统样式,自康熙时起延续烧造至清晚期,但乾隆时期此器数量相对较少,且原盖多有散佚。本品胎体细腻,釉面光润匀净,纹饰清新素雅,实为收藏之上选。
Lot 2815
清雍正
青花缠枝莲纹鱼潜
直径 D 57.3
来源:欧洲私人旧藏
Lot 2814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鼓墩一对
高 H 42.5
来源:20世纪90年代购自欧洲
专诸刺王僚
临潼斗宝
Lot 2821
清晚期
粉彩花鸟开光人物故事图兽耳花口大地瓶
高 H 132.5
带座
清代中晚期,以戏曲人物故事作为瓷器装饰题材,再度流行起来。此时所绘戏曲人物故事,为突出故事情节,多以开光形式进行装饰。本品腹部及颈部所绘两面人物故事为《临潼斗宝》和《专诸刺王僚》人物故事,另外两面绘以传统“刀马旦”战争人物故事,其具体出自何处,有待进一步考证和研究。
Lot 2822
清
铜炉一套七件
尺寸不一
来源:英国私人旧藏
此套铜炉七件成套,根据炉身大小,以盖、座调节高度,形成以体量最大的狮耳炉为中心,两侧对应依次排开的放置方式,置于随形旧包装内,赤红铜色与浅蓝绢面遥相呼应,蔚为壮观。盒内所纳铜炉,按照造型自左至右分别为:冲天绳耳、蚰耳、天鸡耳、狮耳、鱼耳、桥耳、朝冠耳七式,基本涵盖了铜炉之传统样式,且制为不同体量,置于一处,颇为协调。就皮色而言,栗壳、棠梨、枣红诸色兼备,饶有趣味。此七件铜炉,除天鸡耳炉于颈部和足墙錾刻锦地凤纹和鱼鳞纹,其余均光素无纹,端庄静穆,尤显慕古之悠思。
Lot 2825
清中期
铜错金银兽面纹提梁卣
高 H 42.3
Lot 2827
清乾隆
青白玉兽面纹出戟尊
高 H 21.5
“大清乾隆仿古”款、带座
兽面饕餮,是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想象而形成的图案,是青铜器上常见纹样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兽面刻画常巨大而夸张,装饰性极强,并具有庄重威严之感。本品制作于仿古之风盛行的乾隆年间,造型古朴庄严。整器以浅浮雕刻画兽面纹作为主体纹饰,刻工进行,形态高古,颇具上古青铜器韵味。
Lot 2826
清中期
白玉福寿洗
长 L 13
带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