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Lot 3922
十面灵璧图卷
规格:
引首一26×112.5cm;
引首二47.5×143cm;
画心55.5×1150cm;
题跋55.5×1132cm
旷世奇作《十面灵璧图卷》
《十面灵璧图卷》描绘的是“石隐庵居士”米万钟所藏罕见奇石,分绘十图,分别从正面、背面、左面、右面等十个角度以真实尺寸描绘奇石,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创举。可以视为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追求360º全景式呈现藏品视觉效果的一种努力和尝试。除中国传统绘画笔墨外,又参以几何原理、音律节奏、五行之说,可谓奇作。其绘画思想和技法后人难以超越,从人文精神涵盖的隐居、赏石文化的不可复制性,以及卷后题跋者对明代晚期政治生态的勾勒、传承次序构建的历史维度等多方面,均令世人瞩目。
画卷中吴彬的落款处
十面图识之后,更有明清诸家题跋,计十一人十二段(耆英题跋分两段书写),顺次如下:
01 米万钟 (1570-1628)
02 萨迎阿 (1779-1857)
03 李维桢 (1547-1626)
04 董其昌 (1555-1636)
05 叶向高 (1562-1627)
06 陈继儒 (1558-1639)
07 耆 英 (1787-1858)
08 邹迪光 (1550-1626)
09 张师绎 (1575-1632)
10 高 出 (1579-1630)
11 黄汝亨 (1558-1626)
传奇历程:400余年受尽荣宠,上世纪80年代末创下中国书画拍卖纪录
明代米万钟爱石成癖,万历戊申年,他于南京六合县任职时得到一方灵璧石,此石造型雄奇,面面可观,兼具五行之美,峥嵘嵯峨,有三山五岳气象。他爱不释手,将其命名“非非石”。两年后,米万钟请吴彬为这块灵璧石绘制长卷,吴彬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研究,才成功以十个不同角度入画,每一画侧俱配米万钟书法,描述灵璧石之相对角度。随后,米万钟邀请众多文人好友为画题跋,共同完成了这幅27米长的鸿篇巨制。
吴彬《十面灵璧图》前正面
吴彬《十面灵璧图》后正面
渐至清朝,《十面灵璧图卷》流传至满族将领萨迎阿手中,他为此画题写跋文讲述收藏经过。此后,中国陷入战乱,《十面灵璧图卷》无处寻踪。
直到1989年12月6日,《十面灵璧图卷》现身纽约苏富比拍卖,并以121万美元天价成交,打破中国书画成交纪录。购得手卷的美国藏家兹夫伉俪惜之如眼,干脆以佳作为藏窦之名,是为「十面灵璧山居」。
时至10月18日,《十面灵璧图卷》于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天价易主,传奇画作再添浓重一笔。
《十面灵璧图》局部
《十面灵璧图》局部
《十面灵璧图》局部
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的灵璧石「锁云」,与《十面灵璧图》同场拍卖
《十面灵璧图》局部
《十面灵璧图》局部
《十面灵璧图》局部
《十面灵璧图》题跋部份
全卷高清大赏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十面灵璧图卷》是明代“奇才”画家吴彬于1610年左右为同时期的“奇人”米万钟所珍藏并钟爱的一块“奇石”绘制的一卷“奇迹”,可谓晚明“尚奇”之风的写照。
米万钟,字仲诏, 别号“友石”“湛园”“石隐庵居士”等。在朋友们的眼中,米万钟以嗜石而闻名,被称为有“石癖”。
北京颐和园内的“青芝岫”(米万钟旧藏)
北京中山公园的“青云片”(米万钟旧藏)
《十面灵璧图卷》绘就后,得一众文坛巨擘、书画名家题咏赞颂,使米万钟、吴彬、画作和这一文化事件,成为当时的文坛“奇观”。整个历代名家题跋长达十余米。
邢侗题引首“岩壑奇姿”
后观底与米万钟跋
前观底与米万钟跋
画后米万钟跋
萨迎阿跋
李维桢识
董其昌跋
叶向高跋
陈继儒跋
耆英跋(一)
邹迪光跋
张师绎跋
高出跋
黄汝亨跋
耆英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