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总征集处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本公司秉承“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服务原则,集古玩艺术品鉴定、古玩艺术品展览、古玩艺术品销售等各类藏品交易的综合性平台。
大力打造大型艺术收藏品鉴定及销售平台,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的营销策划团队,并不定期举办大型交流鉴宝会、大型艺术品交易会。公司聘请文物鉴定专家为技术顾问,并安排具有资质和实战经验的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常年驻坐鉴定。
本公司基础服务包括:艺术品策划包装、艺术品摄影、艺术品鉴定评估、艺术品鉴融投资、艺术品展览、行业期刊杂志推广,以及高端客户资源共享和海外专场交易会等。
1.凡经委托人同意,拍品可在拍卖会前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展示、展卖;
2.藏品将在时间进行网上展示、展卖;
3.公司定期举办高端客户沙龙酒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4.公司定期请专家举办艺术品收藏讲座,引导藏品成交;
5.公司与多家拍卖公司联合,为委托人增加展品的销售途径;
6.公司借助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国际市场和会为委托人寻找更大买家.
“寸巢庵”为日本重要私人藏家,其所藏明清书画率多精妙之品,且传承有序,多源于日本重要收藏家族。本专题上拍“寸巢庵”所藏明清书画作品五件,其中宋濂、黄道周、文徵明等《名人墨宝》册,有日本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题跋,旧藏于日本影响极大的“武家”细川家族,其收藏者细川护立即永青文库的创始人。李世倬、李方膺、李鱓作品均为山口良夫旧藏,出版于《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一书,山口良夫为日本著名银行家、北魏造像收藏家、大阪市立美术馆的主要捐赠者山口谦四郎的次子,凭借雄厚的实力和严谨的精神,其所藏书画皆卓然可观。珍品流转,今重归吾土,藏家其宝之。
Lot 4001
李世倬(1687-1770) 临沈石田摹吴仲圭小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754年作 128×35 cm
出版:
《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四卷,第390页,JP34-047,东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著录:
(清)永璥:《益斋文稿》,《清代诗文集汇编》 第339册,第2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说明:
1.永璥旧藏并题跋。永璥(1712-1787),爱新觉罗氏,废太子胤礽之孙,弘晋第三子,字文玉,号益斋,又号素菊道人,工书,擅兰石。工书善画。
2.“寸巢庵”珍藏。
李世倬工山水人物花鸟果品,初学其舅高其佩,得王翚指点,临摹更益精进。临摹向来是学习书画的不二法门,从本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学习的态度和方向,审美的趣味。沈周的临摹已得到稍晚的董其昌的赞誉:“直得吴仲圭三味,非徒肖似而已”。对于沈周的水准和董其昌的鉴赏水平,我们自不必加缀叙。李世倬也是一位精擅临摹的高手,从其落款中亦可见其得意之处。临摹最难形神俱足,观此画线条流畅生动,毫无滞塞。全画线条的苍润相生,骨力洞达,构图严谨静穆。此临作中,李世倬用线粗犷沉厚,苍中含润,深得沈周气韵。是以湿笔中峰,用速度,摆动,顿挫巧妙融合,达到把不同风格的笔墨统一起来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极其高级的境界。最后李世倬的把沈周的落款也临得惟妙惟肖,落墨长枪大戟,铿锵有声,直追黄鲁直。董其昌的题跋也是飘逸空灵,圆秀淡雅。
李世倬曾一度担任地方大员,一直与永璥所处的上层文化圈保持着密切联系。李世倬为永璥绘制了许多作品,永璥大都题写诗文跋语,从诗文集的记载可窥一斑,如《题李太常仿王孟端乔柯茅亭图》、《题李榖斋策蹇寻春便面》、《题李榖斋钟馗册页》、《题李榖斋岁岁平安图》、《题李榖斋画西园雅集图》、《题李榖斋临唐寅韦庄诗句图》、《书李榖斋节临载竹图扇面后》、《题李榖斋临沈石田摹吴仲圭小幅挂轴》、《跋李榖斋九秋图》、《题李榖斋长江万里图》等。上述诸作,现存于世的有《钟馗册页》(辽宁省博物馆藏)、《长江万里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
文中提到的《题李榖斋临沈石田摹吴仲圭小幅挂轴》即是此幅,此次重新面世,对二人书画及交往研究,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资料。
Lot 4002
戴 进(1388-1462) 听雨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22.4×50.3 cm
出版:
《水墨美术大系(第二卷)李唐 · 马远 · 夏珪》,第19页,株式会社讲谈社,昭和五十三年(1978)。
说明:
1.黄君实题签。
2.汪季青、王礼治、徐令德旧藏。
汪文柏,清代诗人、画家、藏书家。字季青,号柯庭,一作柯亭,安徽休宁人,占籍浙江嘉兴(长水)。康熙间官兵马司指挥。性好习静,工诗、画、墨兰雅秀绝俗,点缀坡石,落落大方,山水萧疎简澹。精鉴赏,晚年手定诗稿《柯亭余习》,朱彝尊序之,又有《古香楼吟稿》,家有藏书楼“古香楼”“樆藻堂”“拥书楼”。
王礼治,字检叙,清初收藏家,生平不可考。
徐令德所藏书画名作有陈洪绶《芝石图》,今存故宫博物院。
3.“寸巢庵”珍藏。
4.此作出版物中尺寸与质地描述有误,或为未见实物所致。
戴 进 听雨图(出版图)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人。明末董其昌在《画禅说随笔》中首先提出:“国朝名士戴文进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以后画史相袭沿用,戴进遂成为“浙派”创始人。
作为浙派开创者,戴进的艺术风格,从早年到晚年变化不断。早年驻足家乡,山水画以南宋“院体”为主。中年寓居京城,一度进入画院,受当时宫廷画家影响,作品中经常出现马夏、李郭、盛懋等人的画法。晚年归乡杭州,专志绘事,形成了自己独特面貌。一是发展了马夏的水墨苍劲,变得简劲纵逸;二是融诸家之长,形成集大成的风格。
是幅《听雨图》,根据作者自题“写于玉河官舍”,说明作于中年居京时。玉河即玉泉,源出京城宛平县玉泉山,流入积水潭、太液池,故亦名“御河”、“金水河”。玉河官舍,意即京城官舍。
这一时期,他与宫廷画家交往密切,画风受其影响。其中石锐宗元代盛懋,戴进的画作中也出现了承盛懋法,如藏于苏州博物馆的《归舟图》。本幅《听雨图》亦是这种类型,细密工整,墨色清润,浓厚的气韵中透出隽逸的格调。画面采用左侧垂直,右侧水平的构图方式。左侧危峰高耸,松柏挺拔;右侧小舟和远山,隔江平行呼应。画家将小舟置于河岸和垂下来的树枝之间的处理方式,与盛懋表现手法相同。画中山石,以披麻和解索皴绘就,勾皴染结合,点苔浓密,是为盛懋风格特点。画中高士,身着宽袖长袍,侧卧舟中,左手支腮,双眼望外,全身心沉浸在听雨中。悠然自得的神情,更添几分文人意趣。
是作曾经清代汪文柏收藏,“汪季青珍藏书画之印”为其藏印。汪文柏,字季青,号柯庭,安徽休宁人。工于诗、画,精于鉴赏。家有藏书楼“古香楼”、“摛藻堂”、“拥书楼”等,收藏古书、法帖、名画极多。1972年黄君寔先生题签“戴静庵听雨图”,1978年出版于《水墨美术大系/第二卷—李唐 · 马远 · 夏珪》图19。
Lot 4003
宋 濂、黄道周、文征明、刘 节、恽寿平
名人墨宝册
册页(八开) 水墨纸本
出版:
1.《中国绘画总合图录 · 续编》第三卷,日本篇,第218、219页,JP36-079,东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2.《明清绘画书迹》,第32、68页,熊本县立美术馆,1992年。
说明:
1.细川护贞、细川护立旧藏。
2.内藤湖南题跋。
3.“寸巢庵”珍藏。
宋濂(1310-1381),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祖籍金华潜溪,迁居金华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刘节(1476-1555),字介夫,殿试以百首梅花诗入仕,世称梅国先生,南安府大庾县(今江西省大余县 )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武选公,因忤逆权臣刘瑾,谪宿松知县。后为陆广德知州,四川提学副使,广西提学副使,河南、福建参政,浙江左右布政副都御使,嘉靖十一年为刑部右侍郎,晚年回乡,创办“梅国书院”。著有《梅国集》四十二卷,《宝制堂录》二卷,《春秋列传》五卷传世,并编有《广文选》六十卷,《两汉七朝文薮》《周诗遗轨》《声律发蒙》等。
Lot 4004
李方膺(1695-1755) 墨梅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746年作 134×58.5 cm
出版:
《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四卷,第389页,JP34-033,东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说明:
“寸巢庵”珍藏。
李晴江乃“扬州八怪”之一,擅画梅丶兰丶竹丶菊丶松丶鱼等,尤其是画梅圣手,格调高古,豪放不俗,构图不着繁枝而水墨淋漓。
此幅立轴,堪称“标准式”的李方膺的代表作,虬干瘦枝,梅花淡墨用遒厚之笔勾勒而成,沉着中见灵动,高古读雅。梅干画如倔铁,曲中寓直,苍劲老辣。梅干出枝必有顺逆,李晴江逆枝尤其可爱!梅枝用古篆笔法,瘦硬挺峭,四面出枝,前后交织,简练疏朗。花瓣花蕾点缀其间,打破空间的生硬割裂,生动自然。
落款题李鳝诗,线如梅枝,书画合韵,相映有味。
Lot 4005
李 鱓(1686-1762) 杂画册
册页(十二开) 设色纸本
1736年作 25×40 cm ×12
著录:
1.《扬州八怪现存画目》,第222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
2.《扬州八怪年谱·上》,第29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
出版:
1.《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四卷,第398页,JP34-077,东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2.《南画大成》,第十一册,第2787-2792页,广陵书社,2004年。
说明:
1.此作为山口良夫旧藏。
2.“寸巢庵”珍藏。
李 鱓 杂画册(局部)
李鱓杂画册(局部)
李鱓杂画册(局部)
李鱓,扬州八家之一,曾随蒋廷锡学画工致花卉,后师从指画大师高其佩,进而崇尚写意。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于挥洒脱落中见规矩,不拘形似中得天趣。
此《杂画册》,共十二开,创作于乾隆元年。画中黄鹂、燕子、河鱼、虾贝、瓜果、花卉等,用笔简练,设色清丽,看似随意涂抹,实则不离法度,灵动洒脱、天趣盎然。同期,他还创作了一套《花卉册》,同为十二开,藏于重庆市博物馆。
李鱓在此作中,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他少年得志26岁中举,29岁供奉内廷。正欲一展抱负,可事与愿违后因遭忌离职。短暂的仕途结束后,他并没放弃报国之志,多年来往返于京城、江浙等地,寻找重新入仕的机会。乾隆元年,希望再次被点燃。据《杂画册》题识可知,这年六月至八月,李鳝客居京城,该是在寻找机遇。“平生江海心,游戏翰墨场”,道出了他的真实现状和内心追求。“稻多鱼多人顺遂”、“但愿岁岁其有时自今始”,表明了他内心的美好愿望。
此册出版于《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四卷,为山口良夫旧藏之物。山口良夫,关西实业家,大阪市立美术馆主要捐赠者山口谦四郎的次子,所藏书画卓然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