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0首页

名称: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20首页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168.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72388874

更新时间:2024-05-25

发布者IP:183.46.217.118

详细说明

  清代历经二百六十余载,在书法历史中更是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清代书法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无论是用笔、用墨、以至章法都有所创新。其中伊秉绶超绝古格,其隶书放纵飘逸,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梁书同则以行草见长,结字端严稳妥,用笔娴静流畅、从容洒脱。

  伊秉绶(1754-1815) 隶书七言联

  对联 水墨纸本 151 ×33 cm.×2

  题签:

  梅花百树鼻功德。上。钤印:丙良拾得

  茅屋三间心太平。伊汀洲隶书极精。

  题识:

  梅花百树鼻功德,茅屋三间心太平。汀州伊秉绶。

  钤印:

  伊秉绶印、广陵太守、墨卿、周钟尊簋之斋

  鉴藏印:

  修峻鉴定

  出版:

  《历代名人楹联墨迹》,第89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作为清代的书法大家,伊秉绶在隶书上取得的成就尤为显着,康有为云:“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汀洲精于八分,以其八分为真书,师仿《吊比干文》,瘦劲独绝。怀宁一老,实于斯会,既以集篆,隶之大成,其隶楷专注六朝之碑,古茂浑朴,实于汀洲分分隶之治。而启碑法之门。开山作祖,允推二子。”将伊秉绶推为开山作祖德一代宗师,可谓的评。伊秉绶成就之高和他取法的广泛和深入是有关的。从现存的秉绶墨迹中可以看到,《衡方碑》、《张迁碑》、《裴嵚纪功碑》、《韩仁碑》、《受禅碑》、《五凤等字刻石》等都是他取法的对象。

  何绍基《东洲草堂诗抄》赞伊秉绶:“丈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漆楮如简。行草亦无唐后法,悬崖溜雨驰荒藓。不将俗书薄文清,觑破天真关道眼。”焦遁《雕菰楼集》谓“公之起居言笑,蔼然君子儒也。时濡墨作隶书,如汉魏人旧迹。”从此幅对联可以看到,其字有平实的纵,浑厚的横,而去隶不远,虽然弱化了蚕头燕尾之笔,但在笔意上,丝毫没有忽略,令人读之,有含蓄古雅之感。其书点画沉着匀净,转折自如,有一种雄强稳健之风。

  伊秉绶(1754-1815) 行书七言联

  对联 水墨笺本 1813年作 169 × 32 cm.×2

  题签:

  伊墨汀行书真迹。斌孙题。

  题识:

  读书自是第一事,学道须持不二心。书奉秋轩四先生诲正,癸酉暮春伊秉绶。

  钤印:

  寒玉斋、伊秉绶印、吾得之忠信(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伊秉绶》第31印、第40印、第37印)

  说明:

  1.原藏家购自文物商店,收归故宫博物馆代管后归还。裱背留有文物商店的标签、抄家时简单记录的编号和清理文物时文物单位登记的编号。

  2.卞斌孙题签。卞斌孙,晚清民国扬州著名书法家,善草书。卞氏为扬州名门望族,伊秉绶亦在此为官多年,交游广泛,留下了诸多墨迹。

  库签

  取印对比

  梁同书(1723-1815)行书《香山诗乐府卷》

  手卷 水墨纸本 1807年作

  引首:25×64 cm.

  画心:27×635 cm.

  题跋:27×80 cm.

  说明:

  1.翁同爵、翁之善、杨继振、翁永孙、庞洁公递藏。翁同龢、翁永孙、萧退庵题签。

  翁同爵(1814-1877),字玉甫,翁心存之次子,江苏常熟人。官至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

  杨继振(1832-1897),字幼云,字又云,晚号二泉山人,汉军镶黄旗人。收藏甚富,金石、图书皆收罗,藏书数十万卷。

  翁永孙(1872-1944),字忍华,号忍夫,江苏常熟人。翁曾树次子。收藏有颇多的翁同龢遗墨。曾辑校《瓶庐诗钞四卷》、《瓶庐文钞六卷》,整理出版《翁松禅全集》。

  庞洁公(1901-1965),江苏常熟人。辛亥以后改为机器碾米厂,后又开设布厂、旅馆、南货店,经营堆栈。富收藏,同乡好友俞鸿筹常为其藏品作跋文。

  梁同书行书《香山诗乐府卷》(局部)

  书法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有名的“父子书法家”,被引为佳话,如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代欧阳询、欧阳通父子,北宋“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大小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元代赵孟頫、赵雍父子;明代文徵明、文彭、文嘉父子……有清一代,则属梁诗正与粱同书父子。

  梁诗正以雍正八年(1730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的出身,授翰林院编修,旋充《大清一统志》纂修官,开始入仕生涯,后历任户、兵、刑、吏、工五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曾参与编撰《石渠宝籍》、《秘殿珠林》,其诗文书法兼擅,备受乾隆帝恩宠。其子梁同书,继承家学,12岁即能作擘窠大字,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后,十七年特赐进士,官侍讲(从四品),署日讲官,同样成为乾隆帝近臣,而其在书法的成就则更有出蓝之誉。

  梁同书行书《香山诗乐府卷》(局部)

  许宗彦云:  “公书初法颜柳,中年用米法,七十后愈臻变化,纯任自然。本朝能书人,鲜有长于大字者,公作字愈大,结构愈严”。《昭代尺牍小传》中亦谓:  “山舟书出入颜柳米芾,自立一家,负盛名六十年,所书碑版遍寰宇,与刘石庵、王梦楼并称刘梁王”,可见梁同书在当时极负盛名。梁同书所处的时代正好是碑学掀起之前,帖学衰微之末,清代初期在赵孟頫、董其昌书法笼罩的氛围中,出现不少注重传统、恪守帖学的书家,梁同书就是其中的代表。据《履园丛话》谓:“先生博学多闻,尤工于书,日得数十纸,求者接踵,至于日本、琉球、朝鲜诸国,皆欲得片缣以为快,年九十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盖先生以书见道者也”。

  梁同书行书《香山诗乐府卷》(局部)

  此件行书《香山新乐府》,长逾六米,小字行草书香山乐府十二篇,其笔力遒劲,点画圆润清腴,结字自然浑成,虚实相映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浓郁的文人气息。据翁永孙题跋,此卷用纸为金粟山藏经纸,乃宋代特有的著名纸品,因纸厚重,纹理粗,精细莹滑,久存不朽,甚为名贵,更见其重视。“以六十同袍之谊,不及报于生前,只增感怆耳。”“尽十纸乃止,手腕衰钝不堪,请鉴于地下故人,弥用愧责”,饱含对故友的怀念之情。后经翁同爵、翁之善、杨继振、翁永孙、庞洁公递藏,卷尾有翁永孙、赵癯公、俞鸿筹题跋,是传承有序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