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740
徐悲鸿(1895-1953)
霜草神驹
立轴设色纸本
1942年作
105.5×53.5 cm
题识:卅一年四月,试写于多风之下关,悲鸿。文缃仁嫂夫人惠正。
钤印:悲鸿之画
鉴藏印:大石斋藏、大石斋
签条:徐悲鸿霜草神驹真迹。唐云同志鉴藏。赖少其题。钤印:赖少其
说明:唐云旧藏。
徐悲鸿于1942年在云南保山、昆明举办画展。又至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重庆盘溪筹备成立中国美术学院。此幅《霜草神驹》正是作于1942年,自云南至大理途中。无论对于新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还是徐悲鸿个人,都处于巨大的转变中。旧的社会制度被取代了,徐悲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为人民服务成为新的艺术基调。徐悲鸿在美院成立典礼的致辞中称:“已往我们为专制的统治者服务,且有如此业绩。我们现为人民服务,应当有更进步的收获,更辉煌的成就,以迎接新中国的到来。”面对这一历史巨变,他的心情是“无限兴奋和愉快的”,当他以这种坚韧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作奔马时,其笔下奔马亦有一种恢弘的历史感,一种奔腾不息的精神,一种充满力量感的强悍作风,恰如徐悲鸿此时的心境。
犹如画中的奔马从远处疾驰而来,奋蹄如飞,意气风发,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这种威武的马形象实际上也是徐悲鸿自己的精神象征。徐悲鸿探索出大写意马的笔法,驾轻就熟,信笔挥洒,准确地勾勒出骨骼、肌肉的关键部位,用重墨突出刻画头部、四肢、肩、胸、足等传神之处,造型精卓,用笔洗练,体积感、质量感、空间感都意到笔随地显现在墨色之中。焦墨写就的马鬃衬托这略施白粉的额头和鼻骨,散开的马尾是画面产生优美潇洒的运动感。
对于徐悲鸿来说,笔墨已是次要的,他多在画中寄寓一种内心的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他这个爱马之人多年对马的观察、写生,来源于对时局的关注,来源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来源于一种在苦难中顽强拼搏的力量,所以此幅徐悲鸿的《霜草神驹》反映出来的精神内涵,令人观之振奋。更可贵的是,此幅作品为画家唐云旧藏,有大石斋鉴藏印两方,且有赖少其为之题签条:徐悲鸿霜草神驹真迹。唐云同志鉴藏。赖少其题。可谓藏者、题者均为名家的徐氏奔马精品,多位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经此画串联,殊为难得珍罕。
Lot741
徐悲鸿(1895-1953)
神驹行空
立轴水墨纸本
乙亥(1935年)作
68.0×107.0 cm
题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乙亥春仲,悲鸿。
钤印:悲鸿之印
鉴藏印:非杞之宝(二次)、稷香
柳诒徵(1880-1956)题诗堂:栈豆拘牵关驽骀,霜蹄万里蹴云开。徐生老笔超曹霸,震纸龙池霹雳来。伏枥我方惭老骥,行空世不乏神驹。扫除氛翳清霄汉,此是吾民天马图。诒徵,一九五二。钤印:柳诒徵、直道宁三点潜鳞待飞
1933年,教育部委托徐悲鸿先生负责赴欧洲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会,徐悲鸿率领的“中国近代绘画展览会”成功在欧洲各国举办,并且与各美术馆交换美术作品,在西方国家美术馆建立中国绘画专室,宣扬中国文化,购置教具。回国以后,徐悲鸿举办西洋画展与实用美术展,积极全面地开展美术教学环节的写生、创作、展览活动。在国立中央大学的艺术创作与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日寇侵华战争的铁蹄正在向中华民族逼来。1935年,徐悲鸿为了激励大众的民族精神,创作大量作品,危亡益亟,愤气塞胸,写此自遣,以奔马象征中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对祖国寄以奋发图强的希望。
徐悲鸿多次画骏马奔腾的《奔马图》赠送各界朋友,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此幅整张大尺幅仅画一匹骏马,奔放不羁而略有忧郁,并在右上角题云:“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当时的中华民族正遭受外来的侵略,画家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出。
画上有柳诒徵先生长题诗堂,书法与画作相得益彰。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亦字希兆,号知非,晚年号劬堂,又号龙蟠迂叟,江苏省镇江人。17岁考中秀才,后就读三江师范学堂。1914年2月,应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授;1925年北上,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和东北大学、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并曾任南京图书馆馆长、考试院委员、江苏省参议员。以柳诒征为南雍双柱之一的南京大学,是现代儒学复兴的策源地;以其为国学支柱的学衡派,成为后世新儒家的学术滥觞。柳诒徵初学唐碑,以颜、柳为基础,既而学赵、董,纯是帖学馆阁路数。1901年后学北碑,经张謇而受张裕钊的影响,又与张小楼相切磋。1908年后入两江师范学堂任教习,又受到李瑞清的启迪,临写北碑突飞猛进。篆、隶、真、行、草各体兼能,尤以北碑成就最高。善书汉、魏二朝碑版,尤擅写经石峪、颜真卿。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柳诒徵先生题诗堂曰:
栈豆拘牵关驽骀,霜蹄万里蹴云开。
徐生老笔超曹霸,震纸龙池霹雳来。
伏枥我方惭老骥,行空世不乏神驹。
扫除氛翳清霄汉,此是吾民天马图。
是幅诗堂题于一九五二年。在三十年代,柳先生即做此诗,专为徐悲鸿所绘马题句,字句偶有相异,诗中称徐悲鸿画的马是中华民族的天马。天马行空,能够扫除敌人的嚣张气焰,可振奋国民精神,正是徐悲鸿艺术的精神内核。
Lot742
徐悲鸿(1895-1953)
奔腾
镜心设色纸本
1939年作
82.5×106.5 cm
题识:廿八年九一八,悲鸿聊抒抑郁。
钤印:悲鸿、聊以自娱
出版:《袖海楼藏画选》,第14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
来源:袖海楼旧藏。
袖海楼主人杨启霖(1917-1998),生于广东潮安,少年随祖母“过番”到南洋。1941年底战争爆发,新加坡沦陷,因胆识惊人,渐升为商行管理层。二战结束后,与商行合作专营树胶和土产转口贸易,后又辗转香港做原料贸易,奠定事业基础。新加坡独立建国后,推动工业化,杨启霖审时度势,设厂经营原料加工,成功扩大事业规模。杨启霖和早年许多本地华商一样,热心社会公益,长期担任同济医院等多个慈善机构的董事。60年代期间,上海朵云轩销往新加坡的书画,杨启霖也是最大的购藏者。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许多书画家到新加坡举办画展,他几乎每场必到,并购买全场最主要的作品。80年代中后期纽约和香港开始拍卖中国书画,年事已高的杨启霖又积极参与竞标。自5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经过40年积极购藏,全盛时期的袖海楼累积古今书画近千件,成为新加坡重要的中国水墨书画收藏。
杨启霖(左)与杨仁恺(右)品鉴书画
新加坡是徐悲鸿艺术生命的重要转折点。当他身处家愁国难、悲困交加之境一来到这个南洋小岛,竟会另出一番天地:山穷水尽疑无路,海天长阔是星洲。时代与历史的巧合,使得徐悲鸿在此遇难呈祥。1939年,徐悲鸿画展的影响力遍及全岛,它所创下的纪录许多还未被打破。徐悲鸿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美术人才,促进了一个时代的美术繁荣。他摒弃了西方现代诸流派而选择了现实主义有主见、有选择,批判的吸收东西方美术的精华,成功地刷新了中国画的面貌。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徐悲鸿震动不已,数写奔马等深具精神意义的作品,抒发他在颠沛流离、处境艰难的时候,仍渴望报效国家的心情。这幅奔马图正是作于九一八事变的时间节点,是宏大历史背景中,艺术的注脚。
九一八事变之后,徐悲鸿的创作从历史题材逐渐转向寄情之作,尤其是其笔下的动物作品,大多寄托了画家的心绪与民族情怀,正如其所言:“画什么东西,都要有精神的寄托”。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鞍马,多厩畜肥马,徐悲鸿笔下则是筋骨骏健的战马。他画马也不打底稿,由于写生得多,对马的运动和结构解剖的要点都很熟悉:“待心手相应之时,或无须凭写实,而笔下未尝违背真实现象”。他画马鬓、马尾都用浓墨,笔墨飞舞,使人看之振奋。浓墨重笔画鬃毛和马尾,率笔勾乌马身和四肢,淡墨渲染,笔墨精湛,形神兼备。
Lot743
徐悲鸿(1895-1953)
天马
横披设色纸本
52.5×73.5 cm
题识:悲鸿。
钤印:徐悲鸿
来源:原得自捷克禾祺拍卖行之捷克斯洛伐克驻中国外交官安东尼·哈谢克(Antonin Hasek)私人收藏专场。
安东尼·哈谢克(1908-1983)于1950至1952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驻北京大使馆担任总领事。捷克斯洛伐克为1949年后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五十年代期间,中捷两国关系友好,领导人互访频繁,安东尼·哈谢克因此得以结交中国各界名人。他热爱中国艺术,收藏中国书画作品颇多。
历代画史中不乏以画马闻名者,而以水墨大写意法画马,则始于徐悲鸿,他突破了细线勾画轮廓、再加以晕染的传统画马方式,将画马提高到“一洗凡马万古空”的艺术境界。
是幅《天马》,奔马昂首引颈,四足凌空,势若御风而行,意气风发。画面取奔马的正侧面,略以圆浑有力的线条勾勒外形,躯干的湿墨浓淡相间,富于变化,间以留白体现高光、飞白状写皮毛质感,恣意而能准确传神,生动表现出运动中骏马的肌肉骨骼;马鬃马尾用阔笔横扫,飞动之势破空而出。画家以酣畅的笔墨纵横挥洒,线条劲健,墨韵奔放,将马的奋发之气淋漓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