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以拍卖艺术品活动为主、弘扬中国艺术品文化,提高艺术品在中国影响力和地位的公司,一方面,也发掘出艺术品本身的利益价值,充分体现了价值的化。
经营理念、专注于信誉
公司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诚实守信的宗旨,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来树立良好信誉和口碑。
专注于团队、中正拥有的专家鉴定团队,的服务团队,为您提供、细致、周到的艺术品投资交易服务。
本公司常年举办古玩艺术品现场展览、国际艺术品展览、文化艺术沙龙;定期举办鉴宝交易活动、大型古玩艺术品交易会、会;通过网络预展宣传、平面及电视媒体宣传、买家推荐、客户定向宣传等方式,为藏友提供、、多渠道的藏品交易服务。
张宗苍在成为宫廷画家之前,尚在吴越地区担任河道一类的官职,虽然他并不依赖于绘事为生计,但当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皇帝第一次南巡途中,他通过“献册”的方式,受到乾隆的赏识,并得以进入宫中“奉旨准在如意馆行走”。从乾隆十六年(1751年)入宫,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授户部主事后“以老乞归”,张宗苍为乾隆皇帝服务的时间非常短暂,只有短短的约四年时间,但张宗苍的作品,在《石渠宝笈》中“百十有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清宫所贮藏他画作上乾隆的御题诗中,不乏“从来诗画要法古,不贵形似贵得神”、“艺苑于今谁巨擘,中吴宗苍真其人”这样的溢美之辞。乾隆皇帝出于对张宗苍画作的喜欢,在他南归身故之后,仍不断搜寻张宗苍尚未入宫之前的画作,并且编入到《石渠宝笈》当中。
张宗苍(1686—1756) 仿子久夏山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48×80cm
题签:张篁邨淡设色山水立轴。西园。钤印:同居于野(朱白)
题识:黄子久法本荆关,为元四家之冠,所作《夏山图》,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痴翁杰作也。向藏长安贵戚家,近归邗上扶风马氏,每过小玲珑山馆,辄向借临。乙丑(1745年)秋,羁旅淮阴寓斋,风气清爽,丛菊舒妍,意颇闲适。胸中此本跃然于目,挥洒出之,坐间但觉子久神来,不使玲珑山馆得珍为阁中独闭矣。吴郡张宗苍并识。
钤印:张宗苍印(白)、原字默存(白)、篁邨(朱)、馆娃宫畔人(白)
鉴藏印:永安沈氏藏书画印(朱)
出版: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八册第252页,文物出版社,1993年。
著录: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第七册第3154页,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第265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4年。
说明:鉴藏印“永安沈氏藏书画印”,为天津沈纪甫用印。本作原藏于沈氏,后归天津杨柳青画社。
沈纪甫,民国时期在津开设洋行,沈家收藏书画颇丰,大多为明清大家,其中尤以四王等正统山水画居多,爱新觉罗·溥侗(溥西园)专门负责为其整理书画,并题签。所藏书画大多归于天津博物馆。
出版及著录资料图
局部图
张宗苍在他题识中所提到的黄子久《夏山图》,即是元代山水画大家黄公望所绘制的,到如今,黄公望的《夏山图》早已久佚,只留下了一段自题:“董北苑《夏山图》曩在文敏公所,时时见之,入目着心,后为好事者取去,不可复见,然而极力追摹,至形梦寐。他日游姑苏与友人作此,追想模范,尽意为之,略得仿佛,挂一漏万。今归之明叔,获在收藏之列,但可睹其意思,而想象其根源耳。然而今老甚,目力昏花,又不复能作矣!时至正壬午(1342年)首夏望日,大痴道人书。”
通过这段自题,我们可以知道黄公望的《夏山图》是摹仿五代大家董源的《夏山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虚斋名画录》卷一中,《五代董北苑夏山图》(即董源《夏山图》)条目载有董其昌原题在画作上的跋文:“予在长安三见董源画卷,丁酉得藏《潇湘图》,甲子见《夏口待渡图》,壬申得此卷,乃贾似道物,有长字印。三卷绢素高下广狭相等,而《潇湘图》最胜。《待渡图》有柯敬仲题,元文宗御宝,今为东昌相朱藏。昔米元章去董源不甚远,自云见源画真者五本。予何幸得收二卷,直追溯黄子久画所自出,颇觉元人味薄耳!”
董源的《夏山图》是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作品,亦是董其昌所提出“南北宗”之说中,“南宗”的关纽。董源的传世作品至宋代已经很少,到了明代更是稀如星凤,明代董其昌得到董源的四幅作品,即《潇湘图》《龙宿郊民》《夏山图》和《秋江行旅图》后,珍秘非常,因而取了“四源堂”的斋名。明张丑《真迹日录》:“黄大痴临董北苑夏山图巨幅,绢本浅绛色,笔法雄伟,亦在董太史家真迹神品上上。”由此可知,不光是董源的《夏山图》,黄公望《夏山图》本幅,也一直被董其昌收弆在画禅室之中。
董源《夏山图》
上海博物馆藏
王时敏 绘、董其昌 题 《小中见大》仿黄公望临董源夏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黄公望《夏山图》仅存的题跋内容,可知黄公望在创作《夏山图》的年纪,约七十三岁,在古代社会,这算是非常长寿的年纪,在这个岁数依旧能够回味董源的画风,甚至心摹手追,足以说明黄公望对待董源的态度。而张宗苍在绘制《仿子久夏山图》的年纪也有五十九岁,在古代山水画的谱系图中,对待先贤的学习,黄公望与张宗苍是一脉相承的。
张宗苍原字默存,后改为墨岑,这种本幅的用印上即可获知。张宗苍是宋代理学创始人张载的十七世孙,但可能早在数祖之前便长居吴越,所以他号“太湖渔人”,另有“馆娃宫畔人”和“家世当年本钓徒”的印章。张宗苍早年受教于四王一脉、王原祁的学生黄鼎,成为了正统山水画坛的一员。画中提到的扶风马氏,即清代著名藏书家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二人,两人祖籍徽州祁门,长居扬州被称为“扬州二马”,家以盐业发迹后,筑小玲珑山馆等藏书,后朝廷开馆编纂《四库全书》,马氏成为了献书最多的私人藏书家。而张宗苍在入宫效力之前,在扬州多次临摹马氏兄弟所收藏的黄公望《夏山图》,所以张宗苍在除却黄鼎门下,入宫效力之外,最重要的学习纪录,就在这件作品上面得到了印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董其昌题王时敏绘《小中见大册》,其中仿黄公望临董源夏山图一帧董其昌对题写到:“黄子久临董北苑画二幅,一为《浮岚暖翠》,在嘉禾项玄度。一为《夏山图》,即此轴是也。子久学董元,又自有子久,可谓兼宋元之绝。艺语云:冰寒于水,不虚耳。”相比宋元时期山水画的简朴,张宗苍所处的时代,山水画的发展早已不在满足于拟古,多方位的学习使得他的画面更加混融,除了系统学习过黄公望之外,还多师倪瓒,这个在他流传的画目记载中可以悉知。张宗苍本幅多用折带皴,少施以浅绛,长皴短刷,近景细为点染,将夏日山林树木繁冗的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子久之中,自有宗苍”了。
局部图
局部图
图画上有鉴藏印“永安沈氏藏书画印”一枚,关于这方鉴藏印的主人,现今大多都以为是清末时期的福建永安望族,并且以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藏品,指出这个清末福建家族收藏颇丰,且呵护书画,大多将收藏印盖于画心左下角云云。实则这枚收藏印的主人,为民国时期较为著名的私人藏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光启先生在他的书中说到:
《云峰树色》上面有两方印章“永安沈氏”,曾经是天津沈家(沈纪甫,在津开设洋行)收藏的。由于沈家收藏很多书画,博学多才、艺兼文武的戏剧学家爱新觉罗·溥侗(溥西园)专门负责为其整理书画。书画套一律都是蓝色的,上面是白签。我到天津以后,经我从沈家收购上来的书画,都入藏到天津博物馆。今天我们在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书画里,经常可以看到“永安沈氏”这样的印章。
—《刘光启自述(眼力)》天津文博院 编
从现有钤盖有永安沈氏印章的作品来看,其中较为知名的有故宫博物院所藏曾鲸《葛一龙像》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嘉《江南春色图》等,另藏有陈淳、王翚等明清大家的作品在市场中流通。本作恰好有溥侗题签,恰和刘光启先生记述的内容一致。
款图
清胡敬的《国朝院画录》中记述了张宗苍在宫内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内容,文中有一段最值得注意:“昔每观宗苍画,问:成否?曰:气韵未至。少旋,曰:气韵来,则画就矣。此最得画法三昧,庸史不知此也。”他在学习黄公望、倪瓒等人之后,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更加强调“气韵”的审美概念,在乾隆看来,这也是张宗苍能和其他画画人有所不同的关键。
乾隆御制诗集中又有《题张宗苍夏山图》等作,可见《夏山图》作为一个范本,被张宗苍一直重复,从胡敬记录中的作品名称统计来看,模仿董源、黄公望的数量较多,且多有乾隆御题,而本作也完全可称“得气韵”的那一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