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极致国际拍卖公司首页

名称:新加坡极致国际拍卖公司首页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70528914

更新时间:2024-11-10

发布者IP:14.150.241.44

详细说明

  罗伯特·印第安纳曾被历史学家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形容为浪漫主义艺术家,他于1969年写道︰“他的创作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它们代表了令人缅怀的过去:那个1930年代的印第安纳州和经历创伤前的美国。”

  彼时,印第安纳正以波普艺术家的身份攀上事业巅峰。他的画作借用石油公司的标志和各种代表美国企业力量的符号,表达出对庞大消费需求既喜爱又批判的矛盾情愫。而他的成名作品《LOVE》雕塑,同样代表了1960年代“权力归花儿”(flower power)一代的精神。

  罗伯特·印第安纳(1928-2018)《LOVE》,油彩 画布,91.4 x 91.4 cm.,1967年作。此作于2020年3月5日在佳士得纽约以1,155,000美元成交

  事实上,对于令其扬名的波普艺术运动,印第安纳的感受亦非常矛盾。他对政治敏感、率直敢言,不太喜欢波普艺术所推崇的消费主义理念。当越南战争白热化时,他曾试图澄清自己的立场︰“美国人绝对没有悲观的能力,他们只能接受奖励、富足和祝福。他们无法相信战争居然还有失败的可能性。”

  印第安纳的作品启发自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1928年,印第安纳生于印第安纳州纽卡斯尔,原名罗伯特‧克拉克(Robert Clark),是厄尔·克拉克(Earl Clark)和卡门·沃特斯(Carmen Watters)的独生子。他忆述童年生活时指出︰“我的人生深受‘经济大萧条’影响,并与之息息相关。”

  他的父亲在石油公司Phillips 66工作,印第安纳指这间公司的标志是他早期创作的灵感︰“这是青少年时期最令我着迷的视觉物品之一……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

  罗伯特·印第安纳(1928-2018)《美国的黄金未来(来自〈美国肖像画〉)》,丝网印刷,664 x 508 mm.,1776至1976年作。此作于2020年3月4日在佳士得纽约以3,000美元成交

  据印第安纳称,他的母亲是一位“亲切而充满活力的女性,喜欢四处旅行”。他在17岁时已搬家21次,直至父亲另结新欢而离开(他的母亲拿着.38口径左轮手枪在其身后追赶)后,这种不稳定的生活才结束。

  印第安纳很少谈及他的父母,但《母亲和父亲》(Mother and Father,1963至1966年作)一画却暗示了这两人之间的恶劣关系,画中人分别站在Model T福特汽车的挡泥板两旁,父亲赤着脚,母亲则坦露着胸脯。

  他曾考虑做殡仪馆馆长

  印第安纳最早的记忆之一是见证黑帮人物约翰·迪林格(John Dillinger)的葬礼,迪林格于1934年7月在Biograph Theatre外被联邦探员击毙。年轻的印第安纳对盛大而庄严的葬礼印象深刻,因而立志成为殡仪馆馆长。他后来解释,当时的他认为只有这份职业不会受经济大萧条影响。

  他与安迪·沃荷成为好友

  印第安纳在爱丁堡艺术学院完成硕士课程后,于1950年代移居纽约,然后通过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同学克拉斯·欧登伯格(Claes Oldenburg)认识了安迪·沃荷(Andy Warhol),并与他成为朋友。

  沃荷和印第安纳同样出身贫苦家庭,在缺乏物资的时代长大成人,因而更加惺惺相惜。印第安纳后来参演沃荷的“反电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64年拍摄的《吃》(Eat),他在影片中用了45分钟缓慢地吃掉一只蘑菇。

  罗伯特·印第安纳(1928年生)《The Rebecca》,油彩 画布,152.4 x 121.9cm.,1962年作。此作于2008年5月14日在佳士得纽约以1,049,000美元成交

  埃尔斯沃斯·凯利启发他放弃具象绘画

  印第安纳于1950年代在纽约度过的早期时光对他非常重要。他为免外界将他与另外两位同样名叫罗伯特·克拉克的艺术家混淆,于是决定改名换姓。他后来结识画家埃尔斯沃斯·凯利(Ellsworth Kelly),二人坠入爱河,于是他从第四大道的阁楼(从那里能看到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的工作室)搬到凯利位于Coenties Slip工作室旁的船具杂货店。原本与他一同住在阁楼的艺术家还有艾格尼斯‧马丁(Agnes Martin)、杰克‧杨格曼(Jack Youngerma)和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印第安纳更曾与托姆布雷合租工作室。

  在此之前,印第安纳一直将自己归类为“反抽象主义者”,但凯利使他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他忆述道︰“那是我第一次亲身接触几何或利落硬边风格画作,我从未遇过以这种方式创作的画家。”

  《LOVE》

  1960年代,印第安纳对波普艺术的非个人特质继续持保留态度,特别是越战期间。为支持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核裁军运动,他于1962年创作《Yield Brother》,后来再完成他最著名的代表作《LOVE》,此作被视为1960年代理想主义的象征,首两个字母“LO”叠在“VE”上,而“O”字则倾斜欲坠。

  罗伯特·印第安纳(1928-2018)《Yield Brother (来自〈十年〉)》,丝网印刷,99.1 x 81 cm.。此作于佳士得纽约网上拍卖以1,750美元成交

  《LOVE》后来变奏出不同版本,最初于1965年被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用作圣诞卡图案,后由1966年起成为油画和丝网印刷版画,继而于1970年成为首个大型雕塑主题,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亮相。

  艺术史学家Judith Heckler认为《LOVE》“充满情色、宗教、自传和政治意味……意义既简洁明了又艰深复杂。”

  事实上,印第安纳是在与凯利分手后完成此作的,因此倾斜的“O”字可能带有沮丧凄凉的感觉,并非如外表般欢快。这不影响作品至今依然深受喜爱,佳士得曾于2011年以4,114,500美元的高价拍出一件《LOVE》的雕塑版本。

  罗伯特·印第安纳(1928-2018)《AMOR》,多色铝材,243.8 x 243.8 x 121.9 cm.,1998年构思,2006年制作。作品一版共五件,此作为第二件。此作于2020年3月5日在佳士得纽约以495,000美元成交

  1978年,印第安纳决定永远离开纽约,移居缅因州偏远的弗纳尔黑文岛(Vinalhaven),距离其敬爱的画家马斯登·哈特利(Marsden Hartley)的旧居很近。他在这里过着隐居生活,甚少接受采访或接触艺坛,却仍然关心政治,甚至为奥巴马的总统竞选活动设计官方海报。

  印第安纳于2013年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举办回顾展,世人重新评价他作为波普艺术家的成就,一众艺评人认同他创作的标志和符号带有更深层次的微妙含意,并以动人的美国梦视角改写了波普艺术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