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始终以客户爲中心,以服务爲动力,通过规范的操作,把委托交易的标的大限度地以高的价位、快的速度成交,真正做到将服务的理念渗透到艺术品服务的全过程中,遵循“依法、公开、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规范操作,保护委托人、买受人的权益。公司依托雄厚的专家队伍和遍及海内外的客户资源,对所有拍品的鉴定采取了极爲审慎的态度,“高度保真”是公司坚定不移的经营方针。本着“真、精、稀”的理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司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爲每一位客户提供心仪的艺术珍品。作爲文化産业发展的先锋力量,艺术品行业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历炼之后,已经逐渐成爲全球关注的经济增长点。
Lot2600
明晚期
沉香木山水人物纹杯
来源:国有文物商店旧藏
高:12.3 cm;
带座高:15 cm
沉香木属瑞香科,产于亚热带,木质坚硬而重,色黄有香味,据称其脂膏凝结成块,入水能沉,故名“沉香”。香气有莲花、鹅梨、蜂蜜等种类,氛芳袭人。此杯以整块沉香木雕琢而成,杯身四面浮雕山涧松林、亭台楼阁,意境悠远,充满文人雅趣。且此杯包浆浓厚,因沉香的油脂充沛以及长年的使用盘养,色泽深沉内敛,嗅之清香扑鼻。纵观此杯,虽形制小巧,然雕工精细,极见功力,颇具赏玩之功。
Lot2609
清早期
铜马槽炉
款识:炉身“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炉底“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篆书款,炉座“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篆书款
口径:17.7 cm;
炉重:2143 g;
座重:962 g
此炉口沿下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篆书横款,炉底四角连体铸“L”形四足,中央开框及所承四方束腰原配炉座均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篆书款。
马槽炉样式,系由《宣德彝器图谱》之台几炉式衍化而成,按照「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方炉为礼地之器,后世去台几炉型之繁复,遂成此器之形。马槽炉历来被认为是方正耿直之器,因此除作礼器之用外也备受文人崇尚,多用作文房清供,而其中品质精工者耗费颇奢,多为官宦富贵人家的定造之物,往往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此外,马槽炉少见带原配底座,如若本品,可谓极为难得少见。
Lot2613
清早期
铜洒金螭耳鬲式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口径:16.3 cm
重:1089 g
来源:
1.意大利Vittoorio Strigari收藏(1950-1952);
2.巴黎拍卖会,2019年6月12日,Lot 157。
此鬲式炉精铜铸造,皮色澄亮灿然,炉表周身局部雪花纷飞般的鎏金飞雪斑,彰显出华贵非凡之气。元末明初铜器铸造业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本品仿古器形制制作,规整严谨,但其双耳装饰特殊,采用了动态有力、张弛有度的螭龙耳,且龙的姿态栩栩如生,等级颇高。此器造型规矩考究,铜色古朴敦厚,洒金华丽,螭龙神秘威严,造型庄严秀丽,凡此种种互相映衬,形成了典雅华贵又古拙端庄的艺术效果,魅力非凡,耐人寻味。
Lot2615
清早期
铜压经炉
款识:“宣德年制”四字单行篆书款
口径:19.5 cm
炉重:2120g;
座重:1003g
压经炉,亦称 “押经炉”,为佛家用器,其特点为耳环上端有一角上翘。本品为直口鼓腹,扁腹外饰双耳环,一角翘起,画龙点睛,呈提升之势,除坠滞之态。下承三乳丁足,一气呵成。底部为“宣德年制”单行长脚篆书阳文款。整体铜质精良,入手沉重,包浆清润自然,宝光内蕴,周身光素无纹,返璞归真,制作精湛,打磨精细,线条流畅,水拂清石,庄重沉稳间,见清灵之气,绝非俗匠所能为。书斋禅房中,香炉烟结供,或焚香,或赏玩,得而万化息心。炉座为荷叶形,足托处卷起以承炉身。整器用料精良,手感沉重,包浆醇厚,润泽油亮。
Lot2616
清早期
铜蚰耳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口径:24.5 cm
蚰耳炉器形仿自宋代定窑器,耳为龙身,曲弯如蚰蜒,故称。古代不论帝王、文人皆喜爱之。此蚰耳炉作簋式,口沿平侈,束颈鼓腹,圈足微外撇,置蚰龙耳浑厚有力,粗细富于变化,转角圆润。炉身线条流畅柔美,分量沉重坠手,叩之金声玉振。器型凝重典雅,铜质密实细腻,色正而莹洁,奇光内出,宝气温润,抚之绵滑。圈足内开框錾刻“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工丽整饬,秀朗俊健。
Lot2628
清中期
掐丝珐琅博古图挂屏
直径:75 cm
屏以万字曲水纹为地,上饰博古图,皆采用掐丝填珐琅彩技法。挂屏中央为黄地缠枝莲花八卦纹赏瓶,以两象首为耳,三象首为足,瓶内插海棠、翠竹、玉梅等吉祥花卉,取太平有象、平步青云之意。瓶身旁侧置石榴、盆景、玉磬、如意、水仙、书卷、宝盒等物,有平安如意、多子多福等寓意,颇显吉庆安祥之景象。此挂屏掐丝精细,设色华丽,是清代掐丝珐琅工艺鼎盛时期的杰作。
博古是杂画的一种,后人将图画在器物上,形成装饰的工艺品,泛称“博古”。北宋大观宋徽宗命大臣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后人因此将绘有瓷、铜、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图画,叫做“博古图”,有时以花卉、果品等装饰点缀。“博古图”亦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
Lot2629
清中期
掐丝珐琅花鸟纹圆桌
高:71.5 cm
此桌铜质,桌面呈圆盘形,其上掐丝珐琅装饰石榴春燕图案,配色丰富,构图饱满。其下鎏金雕四足为桌腿,华美富丽。珐琅家具是清代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的一大特色,在乾隆帝时期风行一时,珐琅家具在造型上讲究气势雄伟,生气勃勃,富有动感,并产生一种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感觉,符合统治者的审美需求,故深受清代宫廷喜爱。掐丝珐琅圆桌几极其珍罕可贵,且其掐丝粗细均匀而流畅,品相完好,釉色丰富,是中西家具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Lot2630
清中期
掐丝珐琅花鸟纹大地瓶一对
高:100 cm
来源:
1.德国私人旧藏;
2.德国拍卖会,2018年6月21日,Lot 266。
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是一种铜和珐琅相结合的工艺品,因从明景泰年间开始盛行,当时釉色又以蓝色居多,故名景泰蓝。因制作工艺复杂,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故很长时期内主要作为御前用品,由宫廷内皇家御用作坊制作,除少量珐琅器作为贵重礼物由皇帝赏赐给王公大臣和馈赠礼品送给外国友人外,民间很少流传。
本品体量硕大,通体掐丝,以蓝色珐琅料为地,颈部饰缠枝西番莲,肩部饰佛教八宝纹一周,腹部为佛手、莲纹,圈足饰缠枝西番莲。整体造型厚重沉稳,鎏金灿然,掐丝流畅,填釉饱满,纹饰繁而有序,细密处颇见功力,釉色纯正,给人雍容华贵之感,具有清代中期掐丝珐琅工艺之特征。
Lot2632
清中期
掐丝珐琅花卉纹荷花盆景
连座高:180 cm
此荷花盆景内所插荷叶、荷花及莲蓬均为掐丝珐琅质地,荷叶颜色施釉深浅不一,有自然天成的渐变效果,意趣盎然,每枚荷花枝杆部件皆可取下,茎部有倒刺,通体鎏金,荷花丛中清波荡漾,即使生长莲花的静水也被仿制的十分精细。荷花缸制作栩栩如生,各部件设计灵活,可取换自如,宫廷气息浓郁。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清宫造办处曾制作大量仿真盆景,作为其宫囿、宫廷、行宫的陈设品。最常见的是以雕漆或珐琅作为花盆的材质,盆内的花、石由各色宝玉石搭配组合而成。常用其它材质,完全用珐琅制作各式花叶,则少见。
Lot 2633
清中期
掐丝珐琅百花纹大花篮
高:112 cm
来源:
1.欧洲私人旧藏;
2.德国拍卖会,2015年12月7日,Lot 419。
花篮作花瓶状,具有典型的清代宫廷金属胎珐琅器之特色,以掐丝填彩作满布器身的花卉植物纹,图案写实生动,当是依据宫廷画师粉本所制。花篮露铜胎之处皆以鎏金装饰,与器身所饰之珐琅彩釉色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整器的视觉审美享受。本品腹内贴有一张法文便签,所记为此珐琅花篮出自圆明园之事,据之可知本拍品原为圆明园中陈设之物。
清中期的珐琅生产,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此时期的珐琅器主要由造办处珐琅作生产。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将画院处与珐琅作合并,使画院的一些画家在珐琅作从事珐琅的绘画,这一举措对乾隆时期的珐琅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金属胎珐琅器制作工艺复杂,釉料配置和烧造技术难度很大,生产成本高,故很长时期作为御前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