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维城(1720-1772)初名辛来,字宗磐,一字幼安,号纫庵、茶山,晚号稼轩,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常州地区自古以来文脉绵长,文人雅士辈出且不乏以诗书传家的大家族。钱维城生于与钱陈群同族的官宦之家,自幼受到文学艺术熏陶,聪颖早发、悟性高妙,读书过目不忘,十岁能为诗,十九岁中举。乾隆十年(1745),年仅26岁的钱维城在当年殿试时高中“一甲一名进士”,是为状元,随即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充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学士等,官至刑部侍郎(从二品)。
钱维城是一位优秀的官员。不论是在刑部侍郎任上提出《大清律例》的漏洞,还是查审贪墨、平定民乱,他都出色地履行了自己作为官员的职责。不过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功绩都不及他作为乾隆朝重要的词臣画家所创造的艺术成就为后人所熟知。
词臣即文学侍从之臣,是皇帝身边从事文书撰拟,随时为皇帝提供历史、文学、典章制度等方面咨询的馆员。其中擅长诗文辞赋、丹青绘事,经常奉命与皇帝唱和、鉴赏书画以及常以画作进呈皇帝者,则可称为词臣画家。
乾隆朝虽有“如意馆”这样几乎等同于宫廷画院的机构,画师亦技艺高超,但由于他们往往不善文辞,仅以绘画作为职业,故无法和皇帝形成互动。只能利用技法特点,创作一些纪实性、叙事性、装饰性较强的作品。相比之下,像钱维城这样饱读诗书、学养深厚的词臣画家则有着先天的优势。相似的知识背景,使他们创作的作品更接近皇帝的审美格调。乾隆皇帝还常常在完成的画作上品题诗文,抒发鉴赏体验,有时还要求词臣们相互唱和,开展艺文互动。
钱维城自乾隆十五年(1750)充日讲起居注官,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侍君22年,仅《石渠宝笈续编》及《石渠宝笈三编》中,就收录其绘画作品165件,书法作品43件。而实际的创作数量则肯定远远超过此数。加之为皇帝创作“臣”字款作品必然尽心竭力不敢有半点马虎,钱维城在绘事上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十分巨大的,绝不亚于宫廷职业画家。
钱维城初从陈书学习花卉,后习山水,经董邦达指导,遂成名手。供奉内廷,为画苑领袖,极得乾隆的赏识。所进画,大都蒙皇帝御题,富贵荣耀,宠集一身。本季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有幸推出两件钱维城精品佳作,一册一轴,一花卉一山水,欲将钱维城的绘画成就完整地呈现。
《花卉册》十二开是其典型的花卉作品,分绘桃花、梅花、茶花、杜鹃等十二种折枝花卉,造形逼真,设色艳丽,每开均有乾隆御题七绝一首,颇有灿烂富贵的庙堂气象。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春日回舟津门图》为乾隆帝命题之作,绘天津至北京段运河堤岸的黄昏景色。1767年仲春,乾隆帝巡察天津,深感爷爷康熙帝当年对河务的关注和亲力亲为的功绩,并为自己久未督察深感愧疚。其间多有自作诗记事抒情,“暮色暖熹微”就是其中之一。诗成命词臣钱维城作图以记。
钱维城(1720-1772)
花卉册
册页(十二开)设色纸本
27.5×37 cm(每幅)
说明:乾隆御题《题钱维城花卉十二帧》著录于《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七。
著录:《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五册,第2348-2349页,上海书店,1988年版。
出版:《嘉德经眼录·石渠宝笈珍品》(卷二),第198-20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
钱维城幼时即从族祖母陈书(1660-1736)习画,为日后“驰誉丹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书,字南楼,号上元弟子,晚号南楼老人,浙江秀水(今嘉兴)人,“课子严而有法”,以长子钱陈群为贵,诰封太淑人。陈书善花鸟、草虫之属,山水、人物亦其所长。钱维城的花鸟画风格直接来源于陈书,多以折枝花卉及蔬果花卉为主题,构图特点突出,少有鸿篇巨制。技法方面以恽派的没骨法为主,只是整体风格是在严谨中求生气,富贵中隐含野逸,用笔清秀、刻画细腻、赋色典雅,表现出雍容富贵的气质和格调。
几枝斜入碧寥天,洗尽铅华净且娟。那更无端闲布景,月香水影自如然。钤印:乾·隆(参见上书《乾隆卷》18页)
雅淡风情绰约姿,侍花王必尔为宜。扬州闻说种称上。惜未曾逢烂漫时。钤印:妙意写清快(参见上书《乾隆卷》87页)
此册作折枝花十二种,没骨晕染,精工刻意。其笔法不全类陈书而与邹一桂相近,盖一桂亦任职京师,极得宸赏,维城得其沾溉自在情理之中。本幅每页有乾隆御题七绝一首,其题寒梅云:几枝斜入碧寥天,洗尽铅华净且娟。那更无端闲布景,月香水影自如然。题芍药云:淡雅风情绰约姿,侍花王必尔为宜。扬州闻说种称赏,惜未曾逢烂漫时。咏画,亦咏物。更因维城之画,忆及南巡至扬州未逢芍药名品开放之盛期而遗憾不止。页页题咏,可见乾隆对钱氏画册欣赏之甚,亦可见其作诗作书之勤。一个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帝王能如此爱好文化艺术,至为难得。
丹葩翠叶娜交加,品赛临安龙井茶。漫议不堪供茗椀,朵擎仙露是流霞。钤印:丛云(参见上书《乾隆卷》40页)
芳园风物正馨薰,笑买蔷薇独出群。裛露掇英如灌手,不知谁称读其文。钤印:几席有余香(参见上书《乾隆卷》84页)
曾闻佳种得三湘,缀干累累低且昂。疑是离骚补花谱,水晶宫里号花王。钤印:垂露(参见上书《乾隆卷》47页)
无香有色漫评谰,长短奚如平等观。却笑满罂堆着粟,只供把玩不供餐。辛卯(1771年)仲夏御题。钤印:乾隆宸翰(参见上书《乾隆卷》12页)
《石渠宝笈》书影
钱维城(1720-1772)
春日回舟津门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6×114cm
说明:
1.乾隆御题诗著录于《御制诗三集》卷六十四。
2.据往期拍卖记录,是轴2015年展出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Exquisite Nature: 20 Masterpieces of Chinese Painting 14th-18th C ”(细腻自然:14世纪至18世纪的中国绘画)展览。
此次展览展示了在14-18世纪中国一些极具影响力画家的杰作。这些稀有的画作涵盖了山水、花鸟、历史故事各个题材。虽然它们所描绘的领域不同,风格各异,但每一件艺术品都呈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humankind’s celebration of the natural world(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赞美)。如“元四家”倪瓒的《江亭山色图》,简笔点擦皴染,有悠然出尘之致;“明四家”文徵明的《江山揽胜图》,表达了对在遥远山野畅怀人生的渴望。
此次展出的作品,大多来自美国著名书画收藏家唐氏家族。
钱维城的山水画与董邦达一脉相承,最初取法“四王”,而后上溯“元四家”,主要以中锋勾勒,干笔皴擦,浑劲苍厚中透出恬淡秀润。同时,钱维城亦不被前人古法所桎梏,其曾有自题:“画家之道,要在兴会。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必拘于古法也。秋窗作此,欲一脱作家习气,未审有当否耳。”《春日回舟津门图》轴即为一幅“臣”字款的创稿画。
画面右上方有乾隆御题:暮色暖熹微,蟾光暎水辉。岸纹清可掬,舲影净相依。不共波流去,宁留天际飞。樯灯远浦见,江国认几希。月一首。自津门回銮,舟次晚眺成此,命钱维城写其景即书帧端。丁亥暮春月上澣御笔。钤白文方印“乾隆宸翰”、朱文方印“得象外意”。据《清实录》记载,乾隆三十二年(1767)春,乾隆皇帝确实曾巡幸天津,阅视淀河堤闸。自三月乙丑日阅子牙河堤始,此后又于庚午日阅盐池及天津驻防满洲兵,壬申日阅天津镇标兵,直至庚辰日回鸾。巡幸期间。分别驻跸台头行宫、扬芬港行宫、王家场马头大营、天津府行宫、杨惠庄行宫等五座天津辖内行宫。自甲戌日起由运河回鸾,经临筐儿港,察看减河形势。此图应该正是作于甲戌日至庚辰日间,描绘了天津至北京段运河堤岸的黄昏景色。
江渚之景,本以手卷描绘构图更为方便,而此图钱维城以层层叠叠、河岸相间的构图方式,完美解决了在画轴上描绘狭长景致的问题。全图以浅绛法作,笔墨秀逸松动。岸边树木皆以湿笔晕染,表现水泽之地湿润的气候,屋舍、漕船穿插其间,形成一幅静谧安逸的河畔日暮之景。由此幅作品可见,钱维城是少有的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景完成皇帝命题作画的词臣画家,他将文人画的笔墨及现实的景致完美融合,创作出的作品严整中显现秀逸、洒脱,十分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