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成堂老主人吴劳先生(1914-2009),早年就学于国立杭州艺专,曾长年执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与王世襄熟稔,在家具、竹刻、漆器方面他们曾进行探讨交流。吴劳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邀请王世襄先生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授中国古典家具、竹刻、漆器的课程。
王世襄赠予吴劳《刻竹小言》
这给弱冠之年的吴尔鹿,也就是积成堂当下的主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启蒙了他对古典家具的兴趣。
安思远与吴尔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吴尔鹿赴加州伯克利大学读研。1983年6月,他利用暑假帮助安思远整理其中国书画的收藏。完成学业后,自1984年起成为安思远的研究助理,在其后的二十余年交往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吴尔鹿在安思远家中的图书资料室,1984年
在安思远的指教下,吴尔鹿不仅丰富了古典家具的学识修养,还翻译了在安思远引导建成的香港洪氏古典家具的收藏图录,即《洪氏所藏木器百图》。此书由安思远总纂,尼古拉斯(Nicholas Grindley)撰写,吴尔鹿翻译全书并题写了“洪氏所藏木器百图”中文书签。
其中的Lawrence Wu即吴尔鹿
淳化阁碑帖展后于故宫漱芳斋,左起吴尔鹿、安思远、杨瑾(文物出版社社长)、王方宇(安思远中文老师。巧合地是,安思远和吴尔鹿竟于前后四十年间分别受业于王方宇)
安思远精绝的古代碑帖收藏,亦是在吴尔鹿的襄助下建成的。而吴尔鹿亦常年被安思远收藏的中国古典家具耳濡目染,有所感悟,陆续收集了一批古典家具,加之父辈留下的藏品,构成了今日积成堂的家具收藏。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明代紫檀、黄花梨九成宫大座屏,清早期黄花梨高束腰带托泥方凳四只,清康熙红木透雕搭脑拐子纹扶手椅成对,清早期核桃木嵌黄杨二十四孝围屏六扇,明早期黄花梨嵌黄云石插屏式座屏等。
“积成堂”匾额
明
紫檀、黄花梨九成宫大座屏
141×59×194 cm
此屏的设计为九宫六式,这一颇显文人趣味的创意,将家具装饰上排比对称的变化发挥到了极致,实为大明工匠中高手的走心之作。在制作上别具匠心,攒斗、锼挖、雕刻、打洼等工艺精准地融于一器,展示出工匠手艺的精湛。
大尺寸的座屏,在中国古代书画中屡次出现,如宋高宗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卷,明杜堇《玩古图》、 刘俊《雪夜访普图》等,从中可以看出如此大型的座屏并非实用器,而主要起到装饰作用,衬托场景中人物高贵儒雅的身份,并将宴饮、雅集的主位气氛烘托出来。书画中如此重要的大器,流传至今的本不多见,而这种以九宫格六图案为屏心的制式更是没有出现过。
自从古斯塔夫·艾克、安思远、王世襄等诸位学者专家研究明式家具以来,出现了一系列著录、画册等出版物,但从未见过这种九宫格制式的座屏,且已知的公、私收藏中亦未出现过该制式的座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此件大明时代的紫檀、黄花梨九成宫制式的大座屏,是目前传世实例中仅见的孤品。
清早期
黄花梨高束腰带托泥方凳四只
36.5×36.5×46.5 cm×4
参阅:安思远,Chinese Hardwood
Furniture in Hawaiian Collections,
HONOLULU ACADEMY OF ARTS,No.69,P85.
带托泥的方凳,在形制上是更为高古的风格,中国古代书画中可以见到,如南宋佚名《春宴图卷》描绘唐太宗文学馆中的雅集盛况,宴饮者所坐方凳便为带托泥的壸门凳,在唐朝带托泥的榻、凳比较常见。
此黄花梨方凳四只,与出版在安思远Chinese Hardwood Furniture in HawaiianCollections一书中的方凳(编号69),材质、尺寸、形制一致,实为一堂。
清康熙
红木透雕搭脑拐子纹扶手椅成对
56×45.7×91.5 cm×2
参阅:安思远,Chinese Hardwood
Furniture in Hawaiian Collections,
HONOLULU ACADEMY OF ARTS,No.48,P66.
此对红木透雕搭脑拐子纹扶手椅,体现了典型康熙年间的器物特征:从整体风格和结构上看,属于明式家具,但“攒拐子”扶手等局部纹饰为“清式”风格。可以形象地看到入清以后明式家具的发展。另外,此对椅子的木质较一般红木沉重,为俗称“老红木”的范畴,密度大,油性高,色泽红润,有若金属般的重量感。
此对红木扶手椅,与出版在安思远Chinese Hardwood Furniture in Hawaiian Collections一书中的扶手椅(编号48),材质、尺寸、形制都类似,应为同时期同作坊制作。本拍品为步步高赶枨,正面脚踏枨下又安刀牙板,用材粗硕,结构严谨。
清早期
核桃木嵌黄杨二十四孝围屏六扇
57×240 cm×6
清早期核桃木嵌黄杨二十四孝围屏,做工精湛,属于18 世纪典型的 细腻装饰风格。共六扇,以核桃木为主体,其 上以檀木、玉石、黄杨等百宝,嵌博古图,结合铲地浮雕、透雕和阴刻,雕镂精美,做工考究。两侧屏心以黄杨木嵌栩栩如生的八仙人物,八仙之所以喜闻乐见,盖因他们凭借各自的宝物和一技之长,经由凡人飞升成仙,与二十四孝故事紧密关联,是人们朴素的情感寄托。
清早期
榆木黑漆高束腰三弯腿带托泥香几
55×46×90 cm
清早期黑漆高束腰三弯腿带托泥香几,为榆木髹漆,是呈现早期传统风格的佳例。高束腰,以绦环板做装饰,长方形开光内透雕卷草纹,四角为莲纹角柱,托腮为轮廓分明的剑脊棱。牙条下垂如披肩,其上铲地浮雕卷草纹,以倒悬的云头如意覆在腿肩上。三弯腿造型优雅,底部外翻,以卷叶作终,立于托泥上。
明
朱漆竹篾大书箱成对
90×58×77 cm×2
明代朱漆竹篾大书箱成对,外髹朱漆,内髹黑漆。器表立面可见斑驳脱落的描金纹饰,工整精细,可想其最初的辉煌。边角处因岁月久远而斑驳,露出披麻灰层。盖下设平屉,门内空敞,可放书籍册页。盖子上、下立面,双开门上皆为竹篾,选用极细的篾丝,显经隐纬,编织密实,立骨成器,气息天然醇厚。双开门上饰长方形面页、合叶,镂空卍字纹瓶形吊牌。底座上剔雕壸门轮廓线,起到装饰作用。
清早期
黑漆竹节纹带托泥香案
101×35×92 cm
供桌在古时可视场合安排,或置于户外焚香献祭。若非贴墙使用,则前后左右都刻绘精美的纹饰,四个面皆为看面。在佛教人物故事图中,可以见到这种供桌或香案,唐卢楞伽(传)《六尊者像册》、明《娇红记》木刻插画中,均有类似者,唯不带托泥。但在美国Peabody Essex博物馆中可见带托泥的相似案例。
明早期
黑漆折叠猎桌
100.5×65×80 cm
漆皮做面的家具甚为少见,鼓钉的运用也体现出游牧文化的特色,盖为古时晋北贵族秋狝之用,漆皮面既能减轻重量,又可防水。
桌面图
我们在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页》中可以看到仆从肩扛的一件小茶桌,隐约可见桌下的斜枨,从同时出现在画面中的可折叠交椅推测,如果此桌做成折叠式,亦不足为奇了。
明
黄花梨嵌理石小插屏
38×19.5×52.5 cm
屏风中有一种小型的,在宋画中常见,明代仍多使用,可放在床榻或桌案上,为枕屏或砚屏,甚至和青铜鼎彝、玉山英石等摆在一起,作为单纯的陈设。明刊本《金瓶梅词话》第七回插图中便有一件和此例类似的小屏风。
明刊本《金瓶梅词话》第七回插图中的小屏风
此屏朴实,以天然大理石的美丽纹路和黄花梨的自然木纹取胜,绦环板的三个海棠形透孔、壸门形披水牙子,沿边均不起灯草线,文雅内敛。桥形底墩浑然造成,瓶形站牙简约无饰。大理石正、背面多层次的纹理质地,呈现山峦起伏,层出叠翠的景致,惟妙惟肖,为精彩小器。若有烛光摇曳于海棠形透孔前,则更为生姿。
积成堂家具收藏的主体,建成于九十年代初,其间得到京城古典家具界顶级专家张德祥、马未都、梁广平等诸先生的指教和助力。在这个意义上,积成堂的家具收藏其实是凝聚了当下这一代精英的审美和智慧。
附录:
安思远造访积成堂记
左起依次是黑国强、安思远、
正广桥口、尼古拉斯、英伦友人、伊藤庆太
一张24年前的老照片把人带入了梦幻的场景。1996年秋,安思远来到北京,参加故宫博物院为其收藏的中国古代拓本举办的淳化阁碑帖特展。随后造访老友吴尔鹿的积成堂。在座海外古典家具界群英聚首,少长咸集。左起依次是黑国强、安思远、正广桥口(安思远遗产继承人)、尼古拉斯(《洪氏所藏木器百图》撰写者)、英伦友人、伊藤庆太(安思远四十年的助理,后为合伙人)。满堂魏紫姚黄,最奇特的是万历红漆大柜的背景下,居然还有一张刘野的油画《小海军》,彼时刘野刚自德国留学归来,更不可思议的是近景的杌凳上摆放的佳士得图录,正是几日之后张文魁的宋元法帖专场,初次面市的曾巩《局事帖》就在其中。1996年9月真是绚烂之秋,历史的一瞬竟然可以凝聚如此多的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