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国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出手

名称:日本东京国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出手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67875580

更新时间:2024-12-15

发布者IP:117.61.105.187

详细说明

  吕班路四十号的“云林书画社”中,无锡人杨恺龄应该会匆匆走过去接听电话,他手上正在忙碌的,或是整理到一半的钱穆的文稿(见钱穆来信内容),或是刚刚从楼上的吴敬恒居所下来,忙着回复他人的求字之请(见张书旗信内容),亦或是为下一场的集会、展览做着准备。

  40年代上海吕班路、霞飞路路口

  杨恺龄出自大名鼎鼎的无锡杨氏,曾祖父为光绪年间的海宁州知州杨春池,姑祖母为著名社会活动家、画家杨令茀。父亲杨岱澍早年赴日留学,归国后为近代审计系统的开拓者之一。杨恺龄弱冠时从钱穆游,后师从吴敬恒(见杨恺龄编《无锡杨氏三叶传记碑志集》),40年代,杨恺龄任职于中央银行,随侍吴敬恒偕居吕班路。“胜利东归,随居先生(吴敬恒)沪寓,朝夕过从。”(见杨恺龄《民国吴稚晖先生敬恒年谱》)。杨恺龄的夫人邹馨棣,早年毕业于私立中国公学大学部经济系,后留学日本,归国后,历任江苏省会计师分会监事、中国农民银行总行科长、襄理等职。

  杨是世家子弟,邹是新式女性,相识于幼时,与友人有一段顶顶快活的时光,“寻幽选胜,买醉山家”,“邮筒往还,此唱彼和”,孙伯亮感叹道:良朋星散,而恺龄、馨棣诗词相质,竟成美眷,闺房唱和之乐将有胜于画眉者。(见《鹦哥娇啼馆填词图》及诸家题咏)称为神仙眷侣应该不为过吧。

  得蒙藏家信任,我们可以再度整理和呈现杨恺龄、邹馨棣夫妇的珍藏,2019年春季拍卖,在相同来源的专题中,张大千《秋林觅句》以逾150万港币成交,于右任写赠云林书画社的《草书六言联》以逾60万港币成交。皆有不俗成绩。而这一季,因为收藏体量比较大,我们在梳理后做如下的划分:

  第一、艺事

  第二、交游

  第三、云林书画社藏吴敬恒书法

  第四、唱和、通信集与印章

  吴敬恒(1865-1953)

  行书《云林书画社》

  镜心 水墨纸本

  54×231cm

  「 艺事篇 」

  在艺事部分,贯穿其中的,是“云林书画社”。在这一季中我们可以看到吴敬恒所书社名,擘窠大字,气势恢宏,或是市场所见稚老书法中单字尺寸之最。1938年,云林书画社在无锡人李公威、胡汀鹭等的发起下成立。其任务为搜集、整理、收藏倪氏书画,举办纪念活动、印行碑帖画册及研究书画之刊物等。而承袭与发扬,应是在同邑人、胡汀鹭忘年交杨恺龄之手,在40年代后期,吴敬恒将吕班路四十号的居所中一层予杨恺龄开设“云林书画社”,以“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吴敬恒在沪上的能量与艺术造诣,很快就颇具声势。

  抗战胜利后由内地来沪之画家与留沪画家在某次集会中之欢聚纪念。图中自右至左郑午昌、张充仁、张大千、吴湖帆、许士祺、汪亚尘、颜文梁诸氏

  1948年的12月11日云林书画社宣布人员名单。冯超然、张大千、张书旗、马公愚、贺天健、侯碧漪、钱化佛等为云林书画会的首任理事,吴湖帆、秦清曾、沈尹默等为云林书画社的监事,杨千里为总干事。而云林书画社的灵魂人物吴敬恒任理事,李石曾、杨恺龄为常务理事。潘伯鹰、徐仲年等为后补理事,侯碧漪、徐邦达、汪亚尘、郑午昌、徐育柳、江寒汀、吴青霞等共八十四人为主要社员。所以,我们这个专题,相当于将一个四十年代的书画社团搬到的当下的拍场中,其中每一件拍品,都是很有意思的。

  领衔的当然是阵容极为豪华且曾刊登于1947年《申报》的《岁朝清供》四屏。1947年丁亥春节前,“岁朝书画展”在沪上拉开序幕。主办人是云林书画社的主人杨恺龄。这场展览,因著名学者徐仲年撰文,而详细记录在1947年1月26日的《申报》上。展览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是由张大千、吴湖帆、梅兰芳、冯超然等合作,吴敬恒题序的《岁朝清供》四屏,因为极好的意头,和极豪华的创作阵容。亦作为配图出版于当日的《申报》中。此作由云林书画社主人杨恺龄家族庋藏一甲子后,于本季首度于拍场现身。

  张大千、吴湖帆、梅兰芳等;吴敬恒题序 近现代

  岁朝清供四屏

  立轴 设色纸本

  丁亥(1947年)作

  101×40cm(每幅)

  著录:《20世纪上海美术年表》,第55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

  出版:《申报》,上海,1947年1月26日版。

  展览:云林书画社岁朝书画展,上海,1947年1月21日-1月30日。

  说明:此作由张大千、梅兰芳、吴湖帆、陈定山、汪亚尘、江寒汀、冯超然、张君谋、郑午昌、贺天健、侯湘十一位名家作画,吴敬恒题序。诸人多为云林社成员。吴敬恒为理事长,张大千、冯超然、贺天健、侯湘为首任理事。吴湖帆为监事。汪亚尘、郑午昌、江寒汀为会员。

  1947年1月26日《申报》刊登四屏中一屏

  张大千画水仙、芝草,吴湖帆画竹枝、湖石,汪亚尘韩瓶、玉兰、双柿,冯超然梅花、柏枝,江寒汀山茶、天竹,郑午昌梅花、松枝,贺天健画芋头,梅兰芳荔枝、荸荠,张君谋画香柑、佛手。热热闹闹,绮丽丰盛,诸家各骋擅场,观斯图犹能遥想其时胜景。张大千画成灵芝,丰腴秀雅;梅兰芳拈笔思忖,画什么呢?众人说画个荸荠、百合吧,笔下百合清雅漂亮,一回头,吴湖帆的松枝已成,潇洒飘逸。张君谋刚绘就的佛手,明快鲜亮。稚老一袭长衫,众人簇拥着提笔作序。或有观者的目光落在陈定山的题上。

  题曰:庆祝升平。

  其时敌寇荡涤靡遗,和平仍有希望。

  在隆冬风厉,百卉凋残的上海冬日,沪上名流济济一堂,晴窗坐对,眼目增明,以笔下四季花,吉祥果祈愿,尽享难能可贵的升平与喜悦。一甲子后,这份升平与喜悦,依旧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吴湖帆(1894-1968)

  柴门老树村

  立轴 水墨纸本

  丙子(1936年)作

  96×46cm

  另一件是吴湖帆的《柴门老树村》。自资料可知,吴湖帆为“云林书画社”监事。书画社成立的本意就是为了纪念倪瓒。而此作恰是仿倪瓒风格的作品。吴湖帆加入云林社应该是40年代之后的事情,将此旧作赠予书画社,想必也是觉得意义、旨趣相合。此作简澹而脱俗,可见其摹古功力之深,吴湖帆有言:“学古人画至不易,为倪云林笔法最简,寥寥数笔可成一帧,但摹临者虽一二千笔,仍觉有未到处。”又在《梅景书屋随笔》中,论及倪瓒,说:“云林画疏之极矣,昔人云江南士大夫家以有无倪画分清俗,可知俗目喜密不喜疏耳。”也是因为此作意义非凡,故未在展售中试出,而是作为云林书画社的私藏,留存至今。有此作,亦可脱俗耳。

  于右任(1879-1964)

  草书五言联

  立轴 水墨花笺

  1948年作

  162×39cm(每幅)

  沈尹默(1883-1971)

  行书八言联

  82.5×16cm(每幅)

  云林书画社的收藏本应是庞大的,但是因为卖画本来就是很重要的收入来源,杨、邹伉俪又辗转赴台,所以应该只有特别珍爱的部分,才保留了下来。

  「 交游篇 」

  胡汀鹭(1884-1943)

  《鹦哥娇啼馆填词图》及诸家题咏

  说明:此作得吴敬恒题引首。贺天健、潘伯鹰等十人题跋。

  手卷 水墨纸本

  引首:28.5×79 cm

  画心:29×35 cm

  题跋:29×410 cm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另一批留存下来的书画,就是和二人的交游相关了。这一部分的作品,多是作者直接写赠给藏家本人的。其中九件,为吴敬恒、叶恭绰、张溥泉、曾克耑、张默君、陈其采诸家写赠邹馨棣;五件如胡汀鹭、张书旗、董作宾等之作写赠杨恺龄。诸建秋、秦清曾各有一件,为贺二人“百年之好”。在这一组中领衔的作品,当为胡汀鹭《鹦哥娇啼馆填词图》及诸家题咏。胡汀鹭为杨恺龄同乡,既是“云林书画社”的创始人,亦为艺坛前辈。在2019年春季拍卖的同一来源专题中,就曾呈现一组胡汀鹭写赠杨恺龄的作品。可证二人之交游。画面里的鹦哥娇啼馆中,一人伏案填词,山石水墨淋漓,令人“犹想解衣磅礡”。

  画中人是谁?

  根据题识和孙伯亮后跋可知,画中之人,应该就是醉心于倚声之道的杨恺龄。30年代,杨恺龄、邹馨棣、孙伯亮、徐育柳诸君为好友,其时皆少壮,“寻幽选胜,买醉山家”,“邮筒往还,此唱彼和”。杨恺龄作《金缕曲》,寄予孙伯亮要求答和。孙伯亮以处女作应答,并刊登在了《新无锡报》副刊中(有趣的是,孙伯亮的原稿被杨恺龄留存了下来,见本专题中《致杨恺龄信札合集》之孙伯亮来信)。

  初试的一阙词,为杨楚孙、胡汀鹭等师长所留意,或是见年轻人的唱酬亦有所触动:那么兴致盎然地斟酌词句,一派天真,应为之记。是否亦有写赠与了孙伯亮之作,卷中并未提及,但杨恺龄必是对此画珍爱非常。以至于在胡汀鹭逝世数年,杨氏自重庆回到上海,仍多次展观,并请人题跋。题跋者包括贺天健,以及极密切的好友潘伯鹰等共十人。“诸师长墓草皆宿,良朋星散,复各有世家儿女之累。”少年时的苦吟,或是人生中最甘甜的一瞬。

  但杨恺龄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孙伯亮感叹道:“恺龄、馨棣诗词相质,竟成美眷,闺房唱和之乐将有胜于画眉者。”浪漫极了。

  张默君(1884-1965)

  行书郑所南诗

  立轴 水墨纸本

  98×31.5cm

  闺房唱和,自然只是邹馨棣人生的一小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吴敬恒写赠邹馨棣的“俯仰万变而淡然自若”,叶恭绰所节“清德之鉴,柔道之体”,受书人自是温柔的闺秀;又可见女革命家张默君所书郑所南诗,新女性写给新女性,不是小女子情态,而是“办得大事了,胸中方泰然”。笔走龙蛇。自是邹馨棣个人魅力,也是时代气象。

  「 云林社藏吴敬恒书法 」

  第三部分将呈现多件云林书画社旧藏吴敬恒书法。这一块我们之所以单独划分,是因为质素齐整而且来源如此可靠的吴敬恒专题较为鲜见。吴敬恒,原名脁,学名纪灵(又作寄蛉),后改名敬恒,字稚晖,以字行。出生于江苏武进和无锡交界处的雪堰桥。民国开国元老、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追随国民革命却不入公家。

  吴氏书名之盛,早在抗战前求字者已接踵,常感精力交疲,应付为难。于是张道藩、徐悲鸿等六人在1943年7月为稚老代订鬻书润例,希望能藉此减少稚老辛劳。此润例刊登于重庆的中央日报,原文如下:“道藩等伏以先生年登大耄,羣请节劳,爰订润直,藉示限制,世之君子,其必同感。例如左:楹联四尺起一千元,四尺以上每尺三百元。堂幅三尺起……”

  (据1944年8月联大改订教职员薪酬表,教授底薪为600元/月)

  吴敬恒(1865-1953)

  篆书四屏

  立轴水墨纸本

  丁亥(1947年)作

  131×32.5 cm(每幅)

  而云林书画社,应该就是吴稚老沪上鬻书的“官方”平台。抗战后,门生杨恺龄夫妇偕吴敬恒居于沪上,朝夕过从,亦是在吴氏居所吕班路40号设云林书画社。

  此专辑中多件吴敬恒书法,均为云林社所藏,创作时间自1946至1948年夏,正是该社于沪上活跃的时间。出售稚老书法,应该是其时书画社的一大收入来源。在张书旗、胡毅生等人写给杨恺龄的信札中,都曾恭敬地提出了向稚老求字的要求,张书旗筑新居,去信杨恺龄“可否代恳吴老先生赐书七言对联一付,俾光蓬壁。”并由于40年代后疯狂的通胀,事先需要问问:“该润几何?”在这一系列来源极可靠的作品中,四屏或楹联,皆朴拙有奇趣。所节前贤句,或亦暗藏冷眼旁观宦海沈浮后的通透。

  「 唱和、通信集 」

  最后是唱和、通信和印章这一部分有三本册页,各有特色。一是吕凤岐、黄思永等晚清文人赠予杨石渔的书翰册,可见文人唱酬的形式美,杨石渔,为杨恺龄的祖父杨楫(1854-1933)。杨楫少年从学于海宁宿儒朱镜香。后感国家贫弱,于是详究关税与进出口等问题,着《光绪通商年表》十二分类,判别利弊得失。后随洪钧出使德国。杨楫热心洋务,曾于台湾佐办通商机器局,后入张之洞幕处理洋务文牍,又赴日任留日学生监督。民国潜心诗词,续编宗谱,有时名。是册诸家均书于庚辰,即1880年,其时杨楫已有文名,并于前一年以优贡第四名入成均,庚辰时随罢官后的杨春池侨居杭州。题写诸家多为名家宿儒,或青年才俊。均节前人章句,或为勖勉,或为文人游戏,内容与形式都清雅、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