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本公司是以经营中国文化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公司,主要从事古董拍卖,古董鉴定,古玩收藏等业务。公司设有、纽约、台湾、日本、伦敦办事处,每年不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鉴赏会,以及四期“古董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四季”交流会。
主要从事国内外古今艺术品拍卖、展览、评鉴、收藏及古玩交流会策划服务业务。公司旨在通过鉴赏、展览、拍卖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为海内外收藏家和机构提供一个物畅其流、物尽其用的高层次、高品质的文化交流空间。业务遍布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印度、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物鉴定专家的鼎力支持,国内外客户的雄厚实力保证。
Lot 11018
陈师曾 行书节录《五灯会元》
立轴 水墨纸本
释文:僧问:"如何是金轮第一句?"师曰:"钝汉。"问:"如何是金轮一只箭?" 师曰:"过也。临机一节,谁是当者?"师曰:"倒也。”
出版:《国泰美术馆选集·第二辑》,第75页,国泰美术馆(台北),1977年版。
Lot 11084
董作宾 甲骨文“南天好”
镜心 水墨纸本
庚子(1960年)作
93×32.5 cm
Lot 11085
金梁 金文临王人甗铭
立轴 水墨纸本
141×37.5 cm
金梁,浙江杭县人,寄居北京,正白旗满洲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官奉天省政务厅长。曾为大公报撰社评。工书法,擅篆、籀。著述丰富。光绪三十四年(1908)典守沈阳故宫古物。与余铁珊、金月洲等就沈阳故宫翔凤阁一处所藏书画辑盛京故宫书画录,1913年自序成书。
Lot 11095
钱瘦铁 行书七言诗
镜心 水墨纸本
己巳(1929年)作
135×49.5 cm
Lot 11083
那志良 五体书法
镜心 水墨纸本
1961年作
94.5×43.5 cm
那志良(1908-1998),字心如,北京宛平人,正黄旗满洲。少年时得教育家陈垣资助,完成学业,后入职故宫博物院。1933年随故宫古物南迁,1949年赴台后,参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创建。在古器学特别是玉石的研究和鉴赏方面,是海内外公认的权威。
Lot 11072
张謇 致希瑗书札
镜心 水墨纸本
23.5×13 cm×3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Lot 11123
刘春霖 行书八言联
立轴 水墨蜡笺
204.5×43.5 cm×2
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河北肃宁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状元。刘春霖善书法,笔力清秀刚劲,深得世人推崇。
Lot 11116
吴其濬 行书临《天际乌云帖》
镜心 水墨纸本
17.5×52.5 cm
吴其濬(1789-1847),字瀹斋,又字季深、吉兰,河南固始县人。清嘉庆二十二年状元,清代植物学家。先后任翰林院修纂,江西、湖北学政,兵部侍郎,并官至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福建、山西等省总督、巡抚。宦游各地,酷爱植物,每至一处,必搜集标本,绘制图形,并于庭院中培植野生植物,写成《植物名实图考》一书,计三十八卷,其中所收之植物共一千七百一十四种,并有附图一千八百多幅。书中有甚多纠正前人舛误之处,于古代中药本草学之发展,亦具有重要之地位。深受中外学者之重视。
Lot 11115
王文治行书自作诗
镜心 水墨纸本
16×49 cm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代书法家、诗人。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探花,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后无意仕进,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Lot 11127
朱汝珍、谭泽闿、张启后、沈尹默书法四帧
镜心 水墨纸本
朱:31.5×40.5 cm
谭:43×49.5 cm
张:36×41 cm
沈:43×53 cm
Lot 11073
溥儒 草书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93×17 cm×2
作品外观
Lot 11077
于右任 行书格言
立轴 水墨纸本
134×31 cm
说明:语出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
Lot 11119
吴湖帆 行书恽南田诗
扇面 水墨纸本
丙戌(1946年)作
20×54 cm
说明:“藜青弟”即叶藜青(1907-?),名逸,号石林后人,斋号饱香室、照读楼、在涧堂,江苏苏州人,居上海。曾师从赵叔孺,后为吴湖帆入室弟子,民国实业家,工书画,以山水、花鸟见长。借吴湖帆鉴识而极富收藏。所藏古书画、名砚等,甚为可观。
出版:《集雅留珍—集雅斋开业纪念书画集》,第48-49页,集雅斋,1999年版。
Lot 11120
吴湖帆 行书扇面
扇面 水墨纸本
18×50.5 cm
Lot 11080
林散之 草书晚晴诗
横批 水墨纸本
戊午(1978年)作
12.8×30.5 cm
林散之从王铎书法中悟得涨墨之妙,又从黄宾虹画法中承取焦墨、渴墨与宿墨法,随其兴致所至,施之于书法创作,其八十岁后作品,有时通幅以浓墨焦墨为之,聚墨处黑而亮,神采夺人,枯墨散锋处一枯再枯,墨似尽而笔仍在擦行,只见笔墨化作虚丝,在似有若无间尤显其意韵、精神之超凡。有时又以宿墨为之,时而墨晕中见有浓墨凝聚,乃运笔之实迹,时而变枯、变淡,笔意一翻转,又变润、变浓。他充分利用长锋羊毫蓄水多、下注慢,便于连续书写的特性,笔毫内所蓄水、墨不匀,即可随笔锋翻转、运笔速度的快慢产生浓淡干湿的无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