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国立国际拍卖公司是哪里的公司

名称:日本东京国立国际拍卖公司是哪里的公司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100.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62401976

更新时间:2024-06-19

发布者IP:183.46.217.118

详细说明

  本公司旨在为海内外收藏家和团体提供一个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交流空间,公司诚望同广大收藏家、鉴赏家、投资家一起,为推广和普及中国艺术品的收藏鉴赏,为中国艺术品交流的规范化和市场化贡献力量。

  为了适应拍卖市场长期发展、竞争的需要,公司大力拓展业务开展地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实现科学、严谨、高效的拍卖业务操作。

  葉世強,一位曾被譽為藝術界明日之星,卻又漸漸消聲匿跡,在2012年離世。直到近些年,因為漢雅軒主持人張頌仁的重新梳理推廣下,透過展覽推廣,才再度於人們眼前活躍的一位藝術家。

  葉世強離世,離下了一張紙條給妻子,上面寫著「將作品交給張頌仁處理」,才讓他的畫作,有系統、有系列的面對世人,於2015年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葉世強的首次海外個展「入勝:葉世強書畫,葉偉立涉事」。

  1926年,葉世強出生於廣東韶關;1949年,正值動盪的大時代,廣州藝專一年級下學期的他,與三位同學楊之光、葉大東、蔣健飛,決心壯遊,熱血的他們寫下了「流浪宣言」,準備徒步前往敦煌,透過自己的雙眼看世界,雙腳踏遍不同的土地風貌。他們都是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的學生,高劍父題了「藝術救國」扇面,勉勵他們堅守藝術崗位。壯遊之行沒多久,國共內戰加劇,他們沒能到敦煌,搭船來到了台灣。

  葉世強,從此留在台灣。他進入師範大學美術系,而後師從南懷瑾,學習四書、五經、佛學、禪修、老莊。他從禪學的領悟裡發現藝術之美,在他的藝術畫面裡,那股入世後,再出世的意境,成為葉世強作品的獨特風格。在師大美術系期間,葉世強是校內備受看好的好苗子,但與他相戀甚深的同系學妹,卻因對方家長反對而戀情終結。這影響了葉世強至深,種下了他日後離群索居,獨自探索藝術之道的遠因。

  張頌仁在一次訪談裡就記得,約莫30多年前,他來到台北碧潭的灣潭山村,拜訪葉世強。經過了長途公車,再搭上擺渡船橫跨碧潭,終於來到在蔓草與荒煙深處的葉世強三合院,就像是場奇異的旅程。兩人見了面,葉世強拿出作品讓張頌仁看畫,但才看了七、八件,主人就準備送客了。張頌仁就記得,「當時覺得很困惑,不是他邀請我來看他作品嗎?但我也就離開,後來才有人和我說他住所有掛個牌子,寫訪客會面15分鐘,我想我那時應該就是時間到了,像門診一樣。」

  葉世強的性格,從這次會面可見一斑,性格,也映照於其生前的藝術生涯經營,並不如意。畫作雖好,更被譽為明日之星,但性格造就命運,讓葉世強的作品,在他離世後才更為人所知。

  他的一生,先後隱居新店灣潭山村、台灣東北角海濱水楠洞、花蓮吉安鄉處,皆是隱逸於世的山林野外,默默的創作。他離開教職後,生計主要是靠製作古琴,葉世強的古琴製作口碑甚佳,琴弦與木片的共鳴,就是他獨自在山林中面對自己,調教出虛空裡的清音;也像他的畫,孤寂卻又清雅的。

  葉世強的前半生,與大時代的變動息息相關;他的後半生,從急遽動盪的世界,遁入了靜宓的山林,巨大的反差,造就出獨一無二的葉世強作品。就像張頌仁所說:「他這麼絕對的拒絕,本身就是一個藝術行為。」

  蘆葦(黃葦)

  2002 年作

  油彩 畫布

  41 x 53 cm.

  雞冠花

  2001 年作

  油彩 畫布

  46 x 33 cm.

  02

  梁至青

  一年前,一条有一條視頻:「一對知心伴侶,分住兩座山」,拍攝了身兼作家與編輯的曾泉希故事,她住台灣北部的陽明山,男朋友梁至青住台灣中部的火焰山。

  他們是一對獨特的情侶,各據一座山頭,各自有自己的山居生活,也有兩人一起共享的時光,他們在山林裡,尋覓到自身的安身立命。藝術家梁至青,這位從抽象藝術與照相寫實藝術兩線並行,同時創作的藝術家,他也在山裡,安靜的與自己對話。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化學變化,帶來了喜怒哀樂,而浮華大千世界,各式各樣的誘惑,時不時的影響我們。舞台設計、藝術創作皆有成的梁至青,決心走向職業藝術家之路。

  藝術家梁至青

  多年前,梁至青決定搬到台灣中部山區火焰山,連手機訊號都十分微弱的山林裡,潛力創作。他在照相寫實藝術裡,一鳴驚人的「千年之華」系列,於2012年在台北非畫廊發表,參天巨樹、花卉、芭蕉…,極度細膩的寫實裡,透淌出真正的山林意境,這就是藝術家真正在天地之間創作,讓作品帶給人們的寧靜,在畫前,彷如就站在樹下,坐在花旁,立在蕉林間。

  梁至青繪畫作品 植相系列

  在2012年發表「千年之華」系列之前,梁至青已經有七年的山居歲月了。他在山裡,自己種菜、養花、拾草,作品裡的花卉,有一半是自己澆花,慢慢培育而綻放的。在山裡的居所,梁至青畫到時間感都消失了,日子不再有星期一或星期天,只有每天晨光到星光之際的交際變化,帶給梁至青創作時的感受變化。

  我們有多久,沒有細細聽到昆蟲低語,聽到鳥兒鳴叫,聽到山林野溪的聲音呢?梁至青,他在創作時尋覓這個境界,感受到風吹來的溼氣,腳踏土地的厚度,聽鳥語,聞花香,住在山裡生活與創作,梁至青的感官,提升到一個過往從未有過的敏銳,而這些敏銳與感知,就透過作品的畫面傳遞而出。

  而從芭蕉樹、綠竹、洋紅葵百合等作品,這些繪畫題材,全是傳統中國文人繪畫裡,投射個人人生感悟與精神的植物、花卉主題,當代的梁至青,與傳統文人面對同一種植物花卉,描繪出自身隱逸山林的不同體悟,包含著藝術家生活創作的臨場性,科學式細膩的感受性,以輕盈的油彩,創作出當代的寫實風景,讓梁至青跳脫出傳統定義的寫實風景。

  梁至青的《洋紅葵百合》,作品描繪能力高超,逼真的色彩調和,固然是作品的精湛所在,但藝術家更擅長薄施油彩、喚醒光線的安寧氣氛,獨到地將畫面處理得「客觀」與「清麗」,這恰是其花卉作品的動人之處。

  洋紅葵百合

  2012 年作

  油彩 畫布

  193.5 x 130 cm.

  而畫面中,那種對花草樹木的熟稔,與藝術家過往曾開設花店,及長期隱沒在挲挲作響的林間穿梭有十足緊密的關係。面對每棵植物禮敬、沈潛,細微的觀察光影變化,那種親近自然的誠懇,將這幅百合花擺脫一般純屬技巧的「附庸美」,而成為了高清的「自由美」之姿。

  對梁至青而言,「抽象」和「寫實」都是自然的心靈游牧,抽象是水、是雲、是海,寫實可以是樹、是花、是鳥…。關係上不是絕對的對象或目的,因為內容可以沒有目的,主要是我們觀賞的形式想符合自己的目的而已。

  梁至青的《隨行NO.36》,隨著行走間的流動技法探詢思想的軌跡,作品像極了清澈見底的溪流,迎風順勢張開了靈性、意識,水緩緩的走過歲月,一切與善惡無關、與目的形式無關,只是無所依附的清澈自由。

  隨行 No. 36

  2009 年作

  壓克力 畫布

  190.5 x 149 cm.

  梁至青的抽象結構傾向一種「視覺的哲學」,理性結合著感知,感知結合著音樂的律動,但不管色彩幻化與否,都有一種時間的存在。他的抽象作品,消解掉了物象的局限,回到了精神性的自由狀態。相比許多抽象作品,著重對顏料肌里的講究,厚重的筆觸,梁至青的抽象有著特意的淡與薄,讓他的繪畫更為輕盈流動。近期從火焰山又搬到苗栗另一座山的梁至青,是同時兩線創作具象與抽象,值得關注的當代新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