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本公司自建设以来,始终秉持诚信规范谋划的宗旨,公正、公正、果真的职业准则和重信誉、重质量、重服务的敬业精神,为公司树立了优异的品牌形象。恪守“遵法、诚信、文明、优质”的谋划理念,公司以全心组织、审慎操作的认真态度,竭诚为供拍及竞买双方提供优质的服务。本公司将依托雄厚的专家队伍和普遍海内外的客户资源,开拓进取、再创绚烂。
康熙瓷器之形制,强调整体力度,往往予人厚实遒劲之感。新器型多源自前朝基础再进行变化,棒槌瓶即为其一。棒槌瓶因形似古时洗衣捶打的捣衣棒而得名。瓶体线条有方有圆、有稜有角。此件拍品盘口、短颈,圆筒腹,器型颇具雅拙之气,然瓶外青花发色娇翠,却映衬出一股强烈对比。
拍品编号1
清康熙
青花山海麒麟纹棒槌瓶
高:45.8 cm.
估价:港元 200,000 - 300,000
青花料自康熙中期之后,原料提炼愈见精纯,当时以国产“浙料”及云南上等“珠明料”为主,加上中国书画墨分五色渲染皴法之启迪,使得青花发色得见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种色相。如此以水墨技法晕染出的特殊韵致,无论是明暗层次、远近疏密,在质感和立体感上均大为提升。此件青花山海麒麟纹棒槌瓶(拍品编号1)瓶外所绘山海麒麟,可谓此间佳例。
明代成化斗彩盛极一时,弘治虽无烧制,但后朝如嘉靖、万历及清初康雍乾盛世均见有仿烧,而后期仿烧技艺之工整度亦明确提升。众所皆知,成化瓷用色淡雅、笔划精细、尽显阴柔。后朝仿制均以其纤细轻灵为圭皋。
拍品编号4
清雍正
斗彩缠枝莲纹印泥盖盒
直径:10 cm.
估价:港元 80,000 - 120,000
来源:
Cie Chinoise Tonying,巴黎(根据标签)
2011年购于巴黎
此次上拍的斗彩缠枝莲纹印泥盖盒(拍品编号4)虽落款成化,但其缠枝莲纹构图布局紧密,画工较之成化斗彩更见成熟,如此种种,足证其并非成化烧成之物。即便如此,雍正年间落有成化寄托款的小件器物,却又少见印泥盒式。古人有言,“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此盒虽仿前朝成化,但其式样自也不免难得。
嘉靖白釉瓷以善仿永乐甜白釉为名,某些甚可鱼目混珠,辨识不易。此次上拍的两件明十六世纪的白釉瓷(拍品编号55及56),其中白釉暗花缠枝莲纹高足盌(拍品编号56)内壁饰暗印缠枝莲纹,同期相类装饰亦见暗印龙纹或暗刻蕃莲等。
拍品编号55
明十六世纪
白釉梅瓶一对
高:21 cm.(每尊)
估价:港元 20,000 - 30,000
来源:
沃伦·E·考克斯珍藏
Ira及Nancy Koger伉俪珍藏
英国私人珍藏
伦敦苏富比,2017年11月10日,拍品248号
亚洲私人珍藏
著录:
约翰·埃尔斯,《克罗格珍藏中国陶瓷》,伦敦,1985年,图53
如此漩涡式缠绕不断的曲线装饰,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之彩陶器上,尔后诸如窃曲纹、卷云纹、缠枝花、回回纹、卍字纹等纹饰均建基于此蜿蜒无尽、连绵不绝的根源之上,藉以取其“生生不息、取之不尽”之意。而缠枝花朵之正侧俯仰,叶面之正反上下,线条因着重覆、变化、再重覆、再变化之律动,无形中更带出无穷无尽的节奏感。
拍品编号56
明嘉靖
白釉暗花缠枝莲纹高足盌
高:11 cm.
估价:港元 80,000 - 150,000
来源:
伦敦苏富比,1996年6月11日,拍品33号
香港家族私人珍藏
香港苏富比,2017年11月30日,拍品432号
亚洲私人珍藏
中国古代带款漆器素来备受重视,除年号款外亦有匠名款。其中以元代张成、杨茂两位髹漆艺人署以“张成造”及“杨茂造”针划款者至为罕贵。明初曹昭所撰之《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记有:“元朝嘉兴府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剔红最得名。”
拍品编号79
明十六世纪
堆朱剔犀如意纹盖盒
直径:10.9 cm.
估价:港元 120,000 - 180,000
然而公认由张成所制之剔犀器实谓凤毛麟角,当今现存者仅有两件:其一为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剔犀云纹盘,此盘近足边缘处不仅具“张成造”针划竖行款,底部正中亦写楷书填金“乾隆年制”四字款;另一件张成的剔犀之作则藏于安徽省博物馆,为一木胎剔犀云纹漆盒,其盒底近足边缘亦见“张成造”针划款。
两件作品雕工署款几近如出一辙。由于张成作品极精,对后世影响甚深,仿其名款之作更如雨后春笋。正如此次上拍的堆朱剔犀如意纹盖盒(拍品编号79)般,虽落“张成造”竖行针刻款,但其刀法刻工及雕饰图案,则显为明代十六世纪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