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一响,春笋就噼里啪啦从土里冒了出来。
诗经有云:“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蔬伊何,惟笋及蒲”,可见,中国人吃笋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了!现在正是春笋最鲜嫩可口的时候,相信您家的餐桌上也少不了这道美味吧!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这些著名美食博主,都是怎样吃笋的!
吴冠中 春笋图
成交价:RMB 1,092,500
中国人爱竹,竹子是文人墨客笔下反复吟咏的对象。中国人也爱吃笋,且因竹笋自身带有的特殊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中国出现了一个独特的食笋阶层。
黄庭坚喜食苦笋,他在《苦笋赋》中,将笋的苦而有味,比喻成治国安邦、进尽忠言的贤才,又将笋吃多了也对身体无害的特质,引申为贤才多多益善。“治大国如烹小鲜”,古人从吃这件事上,悟出的是天下之事、君臣之道。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东坡,有一次对黄庭坚说,四川苦笋好吃,真想不当官了,回老家吃笋去。黄庭坚说行啊,老师如因苦笋而归,明天这身青衫就可以脱掉了!虽是一句玩笑话,却能看出,吃笋这件事,在宋朝士大夫的眼中,还含有一层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精神寄托。
清 “鸣远”款段泥笋状水呈
成交价:RMB 2,300,000
宋朝还有一位文人叫林洪,他说:“大凡笋贵甘鲜,不当与肉为友”,他认为笋是君子,若与肉一起烹煮,则是“有小人,便坏君子”。
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清初文学家李渔。《论蔬》一文中,李渔说春笋是“蔬食中第一品”,因为它“清,洁,芳馥,松脆”,这不正象征了君子处世的高洁风度嘛!借食材而言志,是中国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齐白石的身上有一股来自乡村田野的“蔬笋气”,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蔬笋气,是学不了他的画的。他读到曾国藩的“鸡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于是说:“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不若冬笋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
齐白石竹笋图
成交价:RMB 1,012,000
丰子恺好饮黄酒,常常是“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或一人独酌,或两三知己对饮。头上是一钩新月天如水,面前是湖水如镜,花影满堤。花雕就着笋片的滋味,才下舌尖,却上心头。先生嚼的不是笋,是人生兴味啊!
丰子恺竹笋图
成交价:RMB 80,500
当然,还有许多老饕级别的食客,吃的很纯粹,吃的很尽兴!
前半生过着贾宝玉般奢华日子的张岱,在《天镜园》中记载了一种“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的破塘笋,煮熟下肚后,他说美味不知如何言传,竟然感动得有一点过意不去了……
买下了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改名“随园”的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录了笋的各种吃法:榨笋油、晒笋干、做笋脯;荤素相配的有笋煨火肉;煨三笋、问政笋丝这两道菜,都要配鸡汤。难怪当时江南地区的文人雅士都以“曾入随园品菜”作为炫耀的谈资!
陈鸣远款段泥点彩笋形水滴
成交价:RMB 1,150,000
张大千的各式菜谱里,有猪肉罐头炒笋、鸡烧笋片、黄焖鸡笋、冬笋鸡;红煨七珍是将笋、木耳、腐皮和腰块一起烹饪;他还自创了一道菜叫南腿帽结,南腿就是金华火腿,“帽结”是形似清代男性帽顶正中的结的一种细长的嫩笋,实际上这个菜就是火腿炖笋子。
张大千 樱笋时
成交价:RMB 918,400
王世襄笔下有一道糟煨笋尖,先将笋蒸熟,再改刀拍碎,高汤加香糟酒煮开,加姜汁、精盐、白糖等佐料,下笋尖,水沸后勾一层薄芡即可。糟香中带着笋的清香,一口下去,齿颊留香。
当代 季益顺制春笋壶
成交价:RMB 74,750
汪曾祺曾在《肉食者不鄙》里提到“腌笃鲜”:“上海菜。鲜肉和咸肉同炖,加扁尖笋。”“腌”就是腌过的咸肉,“鲜”就是鲜肉和鲜笋,“笃”在江南地方话里是“小火慢煮”的意思。一锅热气腾腾的腌笃鲜,就是满满的春天的味道!
当代 葛明仙制紫泥竹节笋钮提梁壶
成交价:RMB 11,500
聊了这么多,您是不是和我一样,垂涎欲滴了呢?笋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对我们的健康也有很多好处呢!《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了笋的功效:“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笋是一种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健康食材,脂肪含量低,吃了不会发胖,里面大量的纤维素,可以帮助肠道蠕动,促进消化,特别适合疫情期间居家久坐的我们!
还有一点,竹笋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中,有一种氨基酸被称为酪氨酸,它可以缓解我们的抑郁情绪!
王雪涛 新笋图
成交价:RMB 1,840,000
不过呢,吃笋虽然有这诸般妙处,有些人群却并不适宜多吃,世间万物皆有度,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可而止哦。
最后,祝您在春天里,每天都有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