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国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强势入驻亚洲

名称:日本东京国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强势入驻亚洲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57005265

更新时间:2025-03-28

发布者IP:203.168.18.215

详细说明

  公司经由多年的生长,确立了鲜明的国际生长战略,面向海内外坚持以接纳或借鉴国际理念和成熟模式来兑现果真、公正、公正、忠实守信的允许。在藏品挑选、藏品鉴定、起源估价、吸收委托、运输保管、图录体例、招商展示、展览交易、举行拍卖、付款交割、卖家结算、国家申报、国家税务等均体现国际专业水准,树立了国际化公司的起劲形象。现在,公司不仅在中国古代的古董珍玩,和近现代的艺术品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而且营业已面向全球化生长。

  本公司为古玩,鉴定,评估,交易等高端艺术品的交易平台!公司集的专业营销团队和丰富的艺术交易市场服务经验、联合权威的鉴定机构和拍卖机构、实力强大的艺术品爱好者、收藏家资源和丰富货源的卖家渠道。

  公司凭借专业化的人才,的经营理念,规范的操作和国际化的管理,服务于广大的收藏家和收藏团体,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艺术品交流,交易平台。

  本公司基础服务包罗:艺术品筹谋包装、艺术品专业摄影、艺术品鉴定评估、艺术品鉴融投资、艺术品展览、权威行业期刊杂志推广,以及高端客户资源共享和外洋专场交易会等。

  公司的使命: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公司的宗旨:信誉,客户至上,竭诚服务。

  公司的服务理念:让珍藏实现价值,为客户缔造财富。

  公司的价值看法:细节决议成败,态度决议一切。

  公司的人才看法:专业、敬业、勤业、爱业,方可安身立命。

  公司的愿景:践行服务理念,树立身牌形象,惠及千家万户。

  「赏瓶」是清朝独有器物,顾名思义就是圣上用以赏赐有功大臣、皇亲国戚的特制瓷瓶。《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按此推断,赏瓶最晚于雍正八年出现。溥仪退位后,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满清正式灭亡,赏瓶亦自此成为历史遗物。

  赏瓶器形就如图中所示一样:撇口、细颈、圆腹、圈足。虽然每朝或会略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仍然可以一眼分辨出来。

  ▲清光绪粉彩百蝠纹赏瓶|石家庄市博物馆

  ▲清同治青花云龙纹赏瓶|北京故宫

  赏瓶品种诸多,釉色有青花、粉彩、斗彩、祭蓝等等,纹饰则有缠枝莲、云龙、云蝠、百蝶芸芸。雍正帝勤政爱民,为勉励臣下要正直廉洁,故赏瓶最常选择青花与缠枝莲的配搭,取谐音寄意清廉。

  苏富比取得的这件赏瓶,则是青花釉里红与缠枝莲的配搭。

  釉里红始创于元朝,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烧造非常不易。即使是五百年后的满清盛世,呈色失败而成灰黑的釉里红器亦不罕见。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名曰徐栻的窑监向圣上奏表,竟然胆敢建议由矾红瓷器代替釉里红瓷器,以解决景德镇贡品瓷的制作困境。釉里红烧造之困难,从此记载可见一斑。

  细心鉴赏这件赏瓶,可发现青花发色鲜亮而带晕散,纹饰中有黑褐斑,明显是仿效明朝宣德的青花风格,应是人为重笔点染而成。釉里红以淡绘手法表现,深浅与青花互相补足。综观这些特征,风格更倾向于雍正官窑的青花釉里红。此瓶既带前朝遗风,或许是乾隆早期制品。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赏瓶(局部)|纽约苏富比

  ▲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北京故宫

  从图中可见,赏瓶纹饰从上而下分成许多层次:口沿、颈部、肩部、腹部、足部,可以组成不同配搭。同样以缠枝莲纹为主题,苏富比这件青花釉里红版本配合如意头和仰莲纹饰;北京故宫的青花版本,则额外辅以蕉叶、海水、回纹等为衬托。

  此赏瓶非常罕见。纵观全球的公家馆藏与私人收藏,只找到一宗近例-西藏博物馆所藏的「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赏瓶」。两器俱是乾隆朝的赏瓶,从纹饰配搭到尺寸(分别为39.8cm及39.5cm高)都几近一致。可惜馆藏版本的照片拍摄日子略见久远,没有高清版本,难以比较青花釉里红的发色是否相近。

  据苏富比纪录,这件赏瓶为Katharina(1867-1967)与Joachim S. Van Wezel(1863-1932)夫妇旧藏,于1932年之前在亚洲购入,此后由家族承继,来源可靠。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赏瓶|西藏博物馆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赏瓶(底部)|西藏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

  坊间流传一个故事,说赏瓶原来唤作「玉堂春瓶」。可是当时宦官传旨之时,把「赏玉堂春瓶一对」的圣意,自行简化成「赏瓶一对」,名字才由玉堂春瓶变成赏瓶。

  皇上赐给臣下的官窑瓷器,绝非只有赏瓶。按上述逻辑,其他诸般赏赐的瓷器,岂非统统都要变成「赏尊」、「赏碗」等等?虽然这则故事只作趣闻听听,但赏瓶又称「玉堂春瓶」是确有此事。

  中国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先生,在1993年出版的著作中指出:「(赏瓶)原名见于清晚期所署的名签,称玉堂春瓶。」有人则持相反意见,认为「玉堂春」才是晚清新取之名,原名倒是赏瓶。

  赏瓶,一般是放在厅堂之中,作插花陈设之用,而玉堂春本身又是花卉名称。故有学者认为,「玉堂」其实是代指厅堂的意思。但无论如何,这个名字的意思和出处至今未明,在古玩收藏界当中亦甚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