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国立拍卖公司征集

名称:日本东京国立拍卖公司征集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55420472

更新时间:2025-01-20

发布者IP:203.168.18.190

详细说明

  本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古玩古董展览交易机构,建立资源优势,利用其在国内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活动,拥有固定的国内外客户和市场,并利用快速的媒体手段实时向国内外发布藏品交易信息。彧乾以高端的交易方式、敬业的服务精神、信誉的藏品运作,跻身于国内外较具竞争力的古玩古董公司行列。

  拥有专业的稳定的优质买家,专业快速的交易平台。公司本着“公正、诚信”为原则,以科学仪器鉴定为依托,以不成交不收费为前提,以良好买家资源为保障,以快速交易为目标,创造了专业、快捷的古玩艺术品交易平台。

  本公司业务范围:古董鉴定发扬传统文化,传承收藏文明打造艺术品交易专业化、国际化的古董鉴定,古董鉴定交易网值得放心选择。古董、古玩、文物、收藏、瓷器、青花瓷器、玉器、字画、翡翠、古玉、鉴定、拍卖、收藏、铜镜、宣德炉、花梨木、家具、紫檀木、沉香木、黄花梨、天珠、陨石、奇石、中正、金丝楠木、田黄石、鸡血石、铜。我国的古代艺术品制作,历史悠久,样式众多,产量庞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的传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层出不穷。

  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值得信赖的,可以放心交易的企业,什么样的合作方式适合中正藏家?拍卖听起来遥遥无期,且有流拍风险,私下交易是否可行?

  由于中正藏品的来源复杂性,保存环境多样性,以及中正售假本领与时具进,许多鉴定老师是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结论的。而这种对藏品的不确定性就决定了很难去私下文物古董,特别是高价位的,有名气的藏品。

  弗朗西斯・培根《转身》

  1963年作,油彩画布,198 x 147.5 公分

  估价:6,000,000 - 8,000,000 英镑

  作于1963年的《转身》,见证了培根澎湃的创作力。

  一如艺术家其他的著名巨作,《转身》向观众赤裸裸地展示了艺术家笔下其貌不扬的主角:一只肌肉发达、形体扭曲的人形动物。它独自置身于一个不知名的室内或室外街景中,路旁堆放着一些报纸状物体,看似在跟踪画中人。主角的身上同时散发着一种莫名的龌龊感,令观者不得不联想起潜藏在人心深处的腐败与污秽。

  它的轮廓呈鲜绿色,与肌肉组织的鲜粉红色及黝黑的背景构成强烈对比。这个人物经拼贴而成,立于画面中央,在黑色、米色与裸色构成的背景衬托下显得十分突兀。画作的透视角度与神秘的画面布局,加强了《转身》的震撼性与心理力量,令作品的整体氛围更见恐怖,亦为培根往后的大部分作品奠下基础。本作的用色与构图手法不仅凸显了培根精巧简练的作画风格,亦指向了画作面世之时的当代艺术发展,尤其是有关抽象表现主义与色域绘画的概念。

  《转身》的画中人物孤立无援、饱历风霜,反映了培根在事业生涯中屡次面对的生存危机;街角那堆无法辨识的碎纸与垃圾,则象征了培根在文学世界里所得到心灵慰藉。培根在创作时的率性自然与原始动力,在本作上展露无遗。《转身》以大胆不羁、瞩目不群的绘画手法,解构并重塑了人体形象,乃至人类的整体生存状态。作品的绘画水准堪称一绝,不仅是艺术家的优秀典范,更是培根创作生涯的里程碑。

  【精彩视频】

  孤独的身影:艺术家的自述

  观看以下视频,细听培根剖白笔下扭曲人像的创作构思。《转身》 的灵感源自艺术史典故,以及培根在文学作品上所得到的心灵慰藉,可谓其创作生涯的里程碑。

  _

  _

  _

  _

  乔治・康多《无题》

  乔治・康多《蓝眼女子肖像》

  2013年作,压克力彩、炭笔及粉彩亚麻布,配艺术家自选框

  134.6 x 106.7 公分

  连框:139.5 x 118 公分 x 9.5 公分

  估价:600,000 - 800,000 英镑

  《无题》充份体现了乔治・康多的成熟风格,出自他从2009年至今持续创作的《素描油画》系列,在此系列中是相当出类拔萃的典范。

  这个系列见证了康多舍弃油彩,改用压克力彩、炭笔及粉彩等复合媒材的风格转变,因而得名。本作气氛沉稳自若、流露毕加索的风格。值得注意的是,素描油画系列与康多在2000年代起创作的肖像作品并不相同——后者往往刻画了形象怪异的人物,从黑色背景中渐渐浮现。在这些画作中,康多以浮夸不羁的手法重塑人体形象,如艺术家本人所言,它们「关乎线条与色彩的自由,(使)素描与油画的特征变得模糊,美感与怪诞并行其中。它们亦表现出人物的即兴状态及他们的意识。」

  《蓝眼女子肖像》局部

  除了上述的作画风格,康多将形象扭曲的用意亦值得深究。他在画中仿效立体主义风格,并非要从不同角度呈现物体形象,而是为了以颜料反映出人类心中变化多端、不时自相矛盾的情感。为了探索人类的心境极限,康多将画中的个体形象全部消除,成就了康多所言的「心理立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