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不仅在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董珍玩、当代艺术、当代水墨、古籍文献、当代工艺品等艺术品拍卖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雄厚实力,在珠宝钟表、天珠及藏传佛教艺术、红酒白酒、科技古董等拍卖领域也完成了全面布局。
本公司有能力承接任何艺术品拍卖业务,并有信心使您的拍品取得骄人的成绩。将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饱满的信心为您奉上更丰盛的艺术盛宴。
本公司是专业从事世界古董艺术品展览交易的公司,拥有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和世界的经营管理人才,常设有鉴定专家组成的品审鉴机构。
收藏家梦寐以求的事情,莫过于能获得世上绝无仅有的艺术品。本周厦门拍卖就有这么一对重器- 青花如意云口瓶,绘团莲纹,饰双龙耳,大清乾隆年制,是为大清宫廷中西合璧的精彩之作,私人收藏仅此一对,估价RMB 500万- 800万,将于周五在保利举槌上阵。
Lot 936|清乾隆 青花团莲双龙耳如意云口瓶(一对)「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度:25.2cm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93年4月27日,lot163
伦敦佳士得,2010年5月11日,lot217(封面作品)
参阅:
《故宫藏瓷・清青花瓷二》,国立故宫博物院,1968年,页40-1,图版10
《邃古来今・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清宫仿古文物精品特集》,澳门艺术馆,2006年,页25,编号52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137,编号120
估价:RMB 5,000,000 - 8,000,000
▲2010年以图录封面在伦敦佳士得登场
乾隆一朝,国力鼎盛,御瓷制作在康熙、雍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更是百花齐放。今次上拍的这一对如意云口瓶,正是把西方艺术风格融入青花瓷器的代表作。
这对青花瓶最瞩目的地方无疑是器形,气派典雅,呈现西方艺术的味道,与中国传统瓷器大相径庭,在芸芸官窑种类中难寻可与之对比的例子。口沿外翻卷装饰如意云头纹,近似工艺可追溯至明代盛世 - 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
可是仔细比较之下,两者工艺其实并不相同,如意云口瓶的制作技术,要比明朝的折沿口难得多。
▲明宣德 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北京故宫
▲左为明永乐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香港苏富比,2019年HK$2,200万成交),右为今次上拍的乾隆云口瓶。可见两器沿口外卷的分野所在
永宣石榴尊的折沿口,边缘处是以水平线向内与瓶颈连接。打比喻的话,这部份就像是实心的飞碟。乾隆的如意云口瓶,外卷边缘则是向上内翻,至口沿水平才与瓶颈连接。这部份的结构就像雨伞:外卷是伞布,瓶颈则是伞柄,技术远为困难。外卷的每个如意云颈装饰,形状清晰如凸齿,也比永宣石榴尊的折沿口细致得多。
如此口沿外卷亦见于清宫御制彩瓷,例如是上海博物馆的「乾隆绿地洋彩螭龙穿枝花卉纹双耳瓶」,以及放山居旧藏的「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2010年在佳士得以HK$9,026万成交)。不过这对青花瓶更特别之处,在于底部亦雕饰一周如意云头纹,与口沿外卷的如意云头首尾呼应,形成乾隆一朝首创的视觉美学。
▲清乾隆 绿地洋彩螭龙穿枝花卉纹双耳瓶|上海博物馆
▲巴洛克风格装饰
传统来说,中国瓷器不是饰以圈足,就是平底。这对青花瓶的底部设计则像底座一般,相信亦是受到西方影响。如此复杂的上下两层翻口,加上造工非凡的双龙耳,可以肯定当年御窑厂是烧出许多失败之作后,才得以炼成此对精品。
青花瓶从上至下共装饰七层纹样之多。颈部饰如意形开光卷草莲花纹,腹部为缠枝团花西番莲,而底部饰有一周仰莲纹之外,装饰繁缛华丽,明显受到当时西方流行的洛可可及巴洛克艺术影响。
至于双龙耳与纹样主题,则是中国传统御窑风格。青花蓝头浑厚沉着,亦是乾隆本朝的标准发色。整体而言,这对青花如意云口瓶可谓中西文化的完美结晶。
Lot 937|清乾隆 青花缠枝灵芝花卉纹如意耳葫芦尊「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度:18.3cm
来源:香港苏富比1993年10月27日,编号189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页219,图200
《清代瓷器赏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页130,图160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页358,图160
《世界陶磁全集.卷15:清朝编附安南.タイ》,东京,1956年,图版92
《中国陶瓷全集.卷14》,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图版183,图版212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国立故宫博物院,2008年,页207,图版编号II-33
《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图版4-13
估价:RMB 12,000,000 - 16,000,000
如果说上面的如意云口瓶是中西文化结晶,这件如意耳葫芦尊则是古今融合杰作。
先说「古」。明代永乐一朝(明成祖朱棣,即起兵夺位的那位燕王),颜料「苏麻离青」(又称苏尼勃青)自西亚传入,令此朝青花极富特色。以此蓝料烧成的青花瓷,不论著色深浅,发色都绚丽鲜艳。色闪黑蓝或深蓝者,凝聚处可见自然形成之黑褐色结晶斑,深凹胎骨。
基于「苏麻离青」的这个特点,永宣青花虽然少有描绘人物,但渲染花鸟、海水、园景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纸作画留下的笔触、墨痕,极富风韵。至有清一代,雍乾二帝追摹前朝艺术,遂下旨制作了不少仿效永宣风格的青花瓷器。
以此如意耳葫芦尊为例,青花发色浓艳,笔触点染之间尽显永宣青花苍健之美。主体纹饰亦采用明初流行的缠枝西番莲纹,极尽雍容华贵之态。
▲清雍正 青釉双耳瓶|台北故宫
再说「今」。此器形创于雍正时期,器口及上部呈圆,下身丰腹,束腰似葫芦,对称如意式双耳接连上下,故称如意耳葫芦尊。因腹部形状不同而分为圆腹及扁腹两种,有青花、粉彩、斗彩、青釉、茶叶末釉、炉钧釉、仿汝釉等品种,可见甚受雍正帝青睐。
如意耳葫芦尊传世品以雍正朝例为多,而如本品之乾隆朝例则相当罕见。以台北故宫为例,官方典藏资料库当中,有12件青釉如意耳葫芦瓶、2件青花如意耳葫芦瓶,悉数为雍正朝所制。至于乾隆朝的,典藏资料库中一件也没有记载。
以纹饰来说,最接近的例子是「乾隆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通体绘缠枝莲纹,辅以如意云头、卷草纹莲瓣纹等边饰,去年在香港佳士得以HK$3,610万易手。至于今次在厦门保利亮相的如意耳葫芦尊,上面绘有灵芝,更添一层吉祥寓意。
▲去年在佳士得成交的乾隆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
▲乾隆 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2017年伦敦佳士得£1,472万易手
以价钱来说的话,近年则以伦敦佳士得的一对「乾隆 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最受注目。2017年5月上拍,估价仅£200万 - 300万,结果以£1,472万成交,远超预期。
Lot 932|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高度:32cm
来源:
欧洲藏家旧藏
北京保利,2011年12月6日,lot4903
参阅: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年,页13,图15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 明代官窑瓷器》,陆明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页7,图1-1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青花釉里红(上)》,香港,2000年,212页,图版197号
估价:RMB 4,500,000 - 5,500,000
每一个时代的艺术,或多或少都会汲取前朝的创作养份。就好像这件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的釉里红玉壶春,纹饰就承袭了元朝时期的瓷器风格。
本品撇口,束颈,垂腹,圈足。釉里红为饰,纹样满布,分层而饰,繁而不乱。内口沿装饰一周卷草纹,线条纤细流畅,婉约动人。瓶身以七层纹样描绘,颈部绘蕉叶纹、勾云纹和倒垂如意纹、腹部绘缠枝牡丹纹、仰莲纹,疏落有致,空间布局恰到好处。底足处卷草纹与内口沿纹样相呼应,周而复始,绵绵不绝。
这件玉壶春制于明朝立国初年,纹饰大都可与大型博物馆珍藏的元朝瓷器相对比。颈部蕉叶纹-元青花人物图玉壶春瓶(广东省博物馆)、腹部缠枝牡丹纹-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北京故宫)、腹部仰莲纹-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河北省博物馆)、底足卷草纹-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湖南省博物馆)。
▲左为元 青花人物图玉壶春瓶(广东省博物馆),右为今次上拍的洪武玉壶春,对比颈部蕉叶纹及整体器形
▲左为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北京故宫),右为今次上拍的洪武玉壶春,对比腹部缠枝牡丹纹
▲左为元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河北省博物馆),右为今次上拍的洪武玉壶春,对比腹部仰莲纹
▲左为元 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湖南省博物馆),右为今次上拍的洪武玉壶春,对比底足卷草纹
玉壶春瓶,以「玉壶先春」得名,指造型为撇口、细颈、硕腹、圈足的瓶式。玉壶春早于隋代已经出现,宋代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汝窑、耀州窑、钧窑皆有烧制。
与早期相比,明、清景德镇窑制品胎薄体轻,釉色莹润,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诸多品种,精美非常。宋至元朝玉壶春用做酒器,至明清则渐变为陈设瓷。
在这近千年的时空之中,玉壶春器形亦多有变化。元代玉壶春造型较秀丽轻巧,明朝永乐则瓶颈较短,重心较低,外观较为凝重。这件洪武玉壶春正介于两者之间,与元代玉壶春瓶相比,腹径较宽,与修长的瓶颈产生强烈视觉对比,并使瓶身的S形曲线更为突出。此瓶重心低于元代玉壶春,但仍有别于永乐将重心下移至瓶胫的做法,在洪武玉壶春中乃上乘制品。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北京故宫,口沿破损
玉壶春造型秀美,但同时具有易于破损的缺点。是故,在存世的同类瓷器中,多见口沿破损之憾,北京故宫的一件同类玉壶春即是一例。这次在厦门拍卖的这一件,口沿完好,甚为难得。
釉里红烧造之困难,在收藏界中可说是众所周知。即使是清代盛世,呈色失败而成灰黑的釉里红器,亦不罕见。隆庆五年(1571年),名曰徐栻的窑监向圣上奏表,大胆建议由矾红瓷器代替釉里红瓷器,以解决景德镇贡品瓷的制作困境。时间回到明代建国之初的洪武(1368-1398),烧制之难更是可想而知。
Lot 945|清乾隆 御制白玉雕仿石榖文吉礼璧
直径:17.2cm
来源:北京东正,2011年11月17日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专场,编号368
出版:Avori e tesori d’oriente, P54
参阅:《故宫经典・故宫建筑内檐装修》 紫禁城出版社,页217
估价:RMB 5,000,000 - 8,000,000
瓷器以外,玉器亦是清朝皇帝喜欢以之摹古的艺术品。此玉璧采用周朝吉礼玉璧的格式和尺寸,有原配紫檀座,端庄堂皇,可以说是乾隆帝地位、德行、品味的象征。
纹饰主题有二,外圈为饕餮纹,内圈为谷纹。吉为祭祀昊天上帝所用,如此搭配乃是祈求上天,赐予丰足的粮食让人民能够饕餮盛餐。
饕餮纹饰最盛行之时,在于商朝的青铜器之上。传说饕餮贪吃,永不满足,故多用于古代酒器和食器,铸成一双大眼,但无下颚,警惕贵族莫要挥霍无度、暴殄天物。乾隆帝饱读诗书,学富五车,选择此纹饰为礼玉,或许也是有所暗示。
▲玉雕曾辑录于Avori e tesori d’oriente
中国古代玉文化里头,璧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其他玉器难望项背。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且天为苍(青)色,故以圆形的「苍璧礼天」。在各种仪礼活动中,玉璧乃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祭祀、聘礼、婚礼、朝会、丧葬等等。直至春秋战国,玉璧转趋实用,从礼器变作佩饰、玩赏、或馈赠珍品,开始盛行不同纹饰。不少人亦把玉璧作辟邪、护身之用。
玉璧纹饰随着时代而演变:商朝多饰弦纹;春秋至汉朝多见云纹、壳纹、蒲纹。以《周礼》为例,就有「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里的子、男是指子爵和男爵)的记载。谷璧上镌刻成排的密集圆形颗粒,颗粒上雕成漩涡状,拖曳小尾如同谷牙,乃取其谷可养生之意。
玉璧周遭刻有一圈乾隆御题的诗文,文曰:「兆瑑为圻鄂,中仍起毂纹,依然是良玉。借用必元緟,吉礼赞廊庙,精禋荐苾芬,华嚣非所贵,楚圉有佳文。乾隆己丑御题。古香、太璞。」
▲玉璧诗文
此诗文显示,玉璧是乾隆己丑年(乾隆三十四年,即1769年)专为吉礼祭祀制作的一件道具。尾落「古香 太璞」款。古香、太璞与比德、朗润是乾隆御用的两方钤印。比德、朗润用于乾隆朝首创之物,古香、太璞则落在御制仿古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