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拥有国际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具有文化艺术品鉴定、评估、展览、销售、保管、交流、交易与拍卖的大型艺术品运营公司,旨在服务中国文化艺术行业,为广大藏友打造全新的,安全可靠的交易平台。
本公司在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以“厚德诚信、互利共赢”的经营原则,聘请多名文博鉴定专家、特邀台湾专家担任鉴定顾问,每年举办春秋两场大型拍卖会及不定期的书画、珠宝、玉器、紫砂壶等专场拍卖会,同时,公司还为广大客户提供艺术品咨询、评估、鉴定等免费服务。
本公司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古迹众多,有“东方巴黎”的美称。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礼品企业,
公司一直遵循以人为本,创新为魂。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的运营理念,获得了长期进步的发展。公司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指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使我公司储备了高素质的业务人才和开拓创新的设计人员,以及一批技术精湛的技术师傅,组成强大的精英之队,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
封建社会,王朝的兴衰继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素质,皇子们的教育也因此备受关注。清代帝王吸取了前朝的历史经验教训,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并设立了严格的“家法”,因此清朝多数皇子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法绘画等,并善于骑射。
LOT119 清雍正内府绘上书房课本《书经图说》
顺治、康熙两朝君主即位时,正值清室入关,政情不稳,皇权有待巩固,加上年幼失怙,幼龄登基,其求学未受到妥善安排,以致皇子教育未有定制。他们对汉文化的学习、对治国之道的掌握,大部分要靠自身苦读。如顺治帝苦读曾致呕血,康熙帝也有读书过劳而咳血的经历。基于经验,二帝对于皇子教育非常重视。顺治帝亲自撰写《御制资政要览》一书,成为清朝教育皇子的必读教科书。
LOT72清顺治十二年内府刻蝴蝶装《御制资政要览》
康熙帝临朝后,对于先前未成规矩的皇子教育,逐渐开始形成“家法”制度,他亲自挑选“老成谨慎”、“学问优长”、“或纵无渊博通儒,或满洲、汉人内有人品端方,可资辅导者亦好者”为师教皇子读书,开蒙读书之处选在自己理政的乾清宫东南侧庑房,以便于随时了解皇子们的读书状况。
上书房外景
雍正初年,皇子学校“上书房”终于落成,在乾清宫左楹、西北向设立,上书房之所以设于此地是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御题“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楹联悬挂其内。皇子们都要来此读书,由此成为定制。上书房一侧东为安奉至圣先师及先贤先儒神位的祀孔处,祀孔处室内设至圣先师神位,旁有颜子、曾子等配位和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四贤位,皇子入学之初,先要到至圣先师神位前行礼,另外,皇帝也经常到室内拈香,朝拜先师。
《上书房》剧照
与前朝相比,清代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清朝规定,皇子6岁开始读书,每日“卯入申出”,也就是上午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五天放假,除夕也不放假。
雍正帝读书图
上书房的规制十分严格,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除了严格的遵守时刻表外,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实在不能上学的,要事先具奏,或者向师傅告假,必须做到出入有常,跬步必谨。师傅每天上课下课,都要登记名单,以供查询。另外规定,皇子禁止与外庭官员交结,读书时不得嬉戏玩耍,太监们也不能随意走动,随侍人员禁止喧哗,如有违反,严惩不贷。
LOT119《书经图说》局部
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个皇子都配有汉人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是:师傅读一句,皇子读一句,如此反复诵读百遍后,与前几天所学内容合起来再读百遍,周而复始不间断。
LOT119《书经图说》局部
醇亲王奕譞在《竹窗笔记》记载:“如届时功课未完或罚书罚字,俟师傅准去吃饭方去,随侍内谙达、太监等无敢催促者,下书房亦然。师傅在书房惟吃晚饭。某屋念书及某人在某间下屋均由上指定。”清人赵翼在《檐曝杂记》中对此曾大发感慨:“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LOT119《书经图说》局部
正是由于皇子们在这里受到了良好严格的教育、训练,所以在他们长大登极之后,无论是在学识、能力,还是在意志、毅力方面,都是十分优秀的,因此清代前中期出现的盛世局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LOT119
书经图说 卷七
清雍正间内府彩绘本
1册 开化纸 线装
著录:《明清宫藏档案图鉴》,人民出版社,2016年。
此书为上书房皇子课本,传本绝罕,仅见故宫藏有《论语》、《孟子》彩绘课本。此册图文并茂,朱丝栏精绘,字大醒目,课本定制尚如此考究,清廷对皇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33×2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