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东京国立拍卖有限公司

名称:揭秘日本东京国立拍卖有限公司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51485107

更新时间:2025-06-05

发布者IP:14.151.17.235

详细说明

  “传承中华文化瑰宝---乱世黄金中正收藏”

  本公司经营团队稳定、严谨、专业,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公司凝聚力强,核心成员稳定、勤奋,管理层务实、创新,公司在社会各界已经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在科学鉴定、风险防范和流程化管理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行业口碑。公司与、媒体、银行等机构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信息获取和发布上及时,在艺术品收藏品鉴融回购项目上有雄厚的实力和保障。艺术品和收藏品拍卖行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先锋力量,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经济增长点,中正以此为契机,在推动金本与文化产业的互惠互利,促进传统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都树立了坚定的信念,这也成为了每一位员工为客户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本公司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与多元化需求,公司以持续的创新力顺时应变开辟品类化专场。又鉴于艺术品市场赝品泛滥,公司本着力求"真、精、稀"的理念,不仅对所有拍品的鉴定采取了极为严苛审慎的态度,并不断挖掘来源清晰、传承有序的新拍品。除传统的中国书画拍卖以外,公司更致力于林散之、高二适、萧娴的书法艺术专场及新金陵画派的品牌专场打造。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精细的服务。

  追求"高保真"是公司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是公司永恒的动力。古玉、古陶瓷、青铜器、紫砂、造像、金石碑帖、传世名酒、文玩杂项等专业性较强的拍卖项目,也正逐渐成为公司的新亮点。特别是古玉、古陶瓷和青铜器的鉴赏和拍卖早已为同行所瞩目。

  本公司基础服务包括:艺术品策划包装、艺术品专业摄影、艺术品鉴定评估、艺术品鉴融投资、艺术品展览、行业期刊杂志推广,以及高端客户资源共享和海外专场交易会等。

  1.凡经委托人同意,拍品可在拍卖会前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展示、展卖;

  2.藏品将在时间进行网上展示、展卖;

  3.公司定期举办高端客户沙龙酒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4.公司定期请专家举办艺术品收藏讲座,引导藏品成交;

  5.公司与多家拍卖公司联合,为委托人增加展品的销售途径;

  6.公司借助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市场和会为委托人寻找更大买家.

  提到溥二爷,很多人对其人其画都有所了解。

  论其人,可以说,近现代画坛没有谁,比他的人生经历更加波澜壮阔,更加大起大落;论其画,无论山水,人物还是各种小动物,他都信手拈来,而且自成高格,因此被获评 “出手惊人,俨然马夏”。

  关于溥儒的艺术人生,我们在另一篇推文中也有和大家分享,想了解的朋友不妨戳它→溥儒:逆风翻盘,向画而生,我就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如题,要再说到画鬼神画钟馗,溥二爷更是独树一帜,功夫达到与鬼神附体,合二为一,被赞誉为“溥钟馗”。那么,溥二爷画钟馗到底有多厉害呢?以下这幅即将上拍于北京翰海的朱砂版钟馗图,不失为一个很好案例。

  Lot 56 溥儒《钟馗》

  朱砂纸本/镜心1943年作

  63×28.5cm

  注:文物公司旧藏

  钤印:溥儒款识:锺馗曾是开元见,从此人间鬼日多。明是将无来作有,撑眉弩目柰人何。录旧句。癸未端阳节,心畬。

  1民间神袛 驱除邪祟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中,钟馗是驱除邪祟、祈福迎祥的民间神祗。钟馗信仰传承之久与影响之广,在中国民间文化中,也属于非常突出的。可以说,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对“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的信仰。

  目前所知对“钟馗形象”最早的记录来源于《唐逸史》。《唐逸史》有载,唐玄宗于病中梦得“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自称“终南山钟馗”,誓替大唐除尽妖魅。唐玄宗醒后病症霍然自愈,故令吴道子按梦中所示绘成《钟馗图》,并告天下“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怯邪魅,益静妖氛”。

  ▲清康熙 粉彩钟馗醉酒像

  由此,钟馗被奉为驱邪怯魅的神祗,而他的形象从成为“传奇英雄”的一刻起,就非常鲜活地出现在画作上,广为人知。驱邪斩鬼之神在年节装饰始于唐末,延续不衰。

  从明代开始,钟馗画的创作和张贴从岁末这个时间节点转变为“岁末”和“端午”两个时期,而到了清代,画钟馗则多集中在端午而非除夕。

  清代康熙十四年修、二十二年继修的《海宁县志》记载:“五月五为‘天中节’。……各家贴符于堂,或悬真人、钟馗像以辟邪。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金农所绘的《醉钟馗》也在题识中表示,端午时节画钟馗在当时非常盛行。可见自清代开始,钟馗从“岁暮怯魅”扩展到“驱除五毒”。

  2近现代画坛 溥儒画钟馗第一

  历代关于钟馗的绘画、诗歌、民间传说可谓众多,而钟馗的形象也随时代而演变。

  元代以降,钟馗画逐渐成为被赋予画家思想情志的特定图像,即“并非以描摹悦世为能事,实借笔墨以写胸中怀抱耳”。从明代之后,在钟馗打鬼的绘画中,钟馗开始使用宝剑。清代画家高其佩首创以朱砂画钟馗,其后许多画家也延习这一画法。

  及至近现代,“钟馗”也出现在诸多知名画家的笔端,其中名声最盛的当属“溥钟馗”——溥儒。溥儒集“旧王孙”与“诗书画”名家于一身,他贵为皇室后裔的身份、跌宕的人生经历、卓绝的艺术才华,在近现代画坛中可谓独树一帜。

  溥儒喜画钟馗、擅画钟馗,在艺坛故有“溥钟馗”之称,其笔下的钟馗形象各异,有传统的捉鬼驱邪,嫁妹出行,也有棒打穷鬼,骑自行车等诙谐有趣的题材。

  从“鬼王”到神祗,从“钟进士”到民间勇士,千年间,钟馗的形象历经演变,然而刚直不阿、正气浩然的一直是钟馗形象的精髓。在民间,端午挂钟馗画寄托的是百姓驱邪祈福的夙愿,在文人心中,画钟馗是带着社会批判性与民族意识的抒发。

  3朱红如火 愿钟馗灭“人间鬼”

  本幅“末代皇孙”溥儒的《钟馗》作于“癸未(1943)端阳节”。此前几年,日本侵略者欲聘其在伪政权中任职,溥儒称疾不入城,坚不赴职。此时的他,隐居在万寿山中,以卖书鬻画为生。

  图上作者题诗云:“钟馗曾是开元见,从此人间鬼日多。明是将无来作有,撑眉努目奈人何”。

  这首诗出自元代程矩夫《己丑除夜留远斋十绝》,曾被收入《永乐大典 卷之二千五百三十五》。溥儒引用此诗,表达的是在日寇横行之行,“人间鬼”纷纷,期盼能有钟馗再现,将小鬼们一起消灭,这简直是对黑暗世界的诅咒和宣战。

  《钟馗》全作以朱砂写成,不落凡俗。民间认为朱砂有驱邪避灾之意,而钟馗是捉鬼王,二者结合在一起,寓意不言自明。

  溥儒以写意的笔法、飞动的笔势来写稳如泰山的钟馗立像,在安稳中却有一种飒飒凛然之风。头、躯干与腿脚的三曲造型犹如京剧中的亮相动作,有一种不可一世的威严之势。那一片朱红之色,如火如荼,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