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大举进入亚洲市场

名称:布洛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大举进入亚洲市场

供应商:哈布斯堡国际拍卖行

价格:15000.00元/件

最小起订量:1/件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1号

手机:19102030840

联系人:林家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44090142

更新时间:2024-05-21

发布者IP:183.46.217.118

详细说明

  布洛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处林总

  Ben Luke回顧現居於千里達的傳奇畫家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極具影響力的藝術作品,並賞析2017年3月在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售出的兩幅作品

  1

  他穿梭多國之間

  彼得‧多伊格1959年生於愛丁堡,仍在襁褓時跟隨家人移居千里達,後來在加拿大長大。他先後於1980年代初末在倫敦兩度求學,中間數年則在蒙特利爾度過。第二度負笈倫敦後,多伊格在當地定居多年,最終在2002年重返千里達。現在,他在這個加勒比小島、倫敦和紐約三地居住,並在杜塞爾多夫授課。他的畫作也反映這種遊走各地的生活方式。他近日表示:「我的思緒永遠穿梭於不同地方之間,而我希望在畫作中塑造出一個它們之間的空間。」

  2

  他的早期作品曾經默默無聞,現在才重新獲得關注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於2008年舉行的多伊格回顧展以《坐順風車的人》(1980-90年作)揭開序幕,但他色彩奪目、情感鮮明的早期作品卻被忽略。2014年於倫敦Michael Werner畫廊舉行的展覽中,這批精彩畫作終於亮相,揭示出多伊格邁向藝術巔峰之路。與他作於1990年代的知名風景畫相比,這批早期畫作大部份更富都市氣息,反映大都會對年輕的多伊格帶來的種種啟迪。例如,他繪下自己對1980年代初倫敦夜店的鮮明印象,而紐約的建築對他早期的藝術發展影響尤其深遠。

  3

  他從平凡題材中創出獨特藝術語言

  談及他在切爾西藝術學院修讀的碩士課程時,多伊格表示自己創作了「很平凡的畫作,繪畫很平庸的題材」,但這種「民間」的題材,以及其深刻而激情的繪畫手法,卻開創了一種備受注目的原創藝術語言,藝術家亦因此於1991年贏得白教堂藝術家獎,他為隨後展覽創作的多幅作品,也成為其代表之作。

  4

  英國藝壇在1990年代掀起新浪潮,但多伊格並未隨波逐流

  1988年,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Freeze」展覽為倫敦藝術界帶來一番新氣象,當時極簡主義、新幾何派和概念主義充斥藝壇,而多伊格亦於此時開始備受肯定。他漠視當時的風潮,但當其他畫家感到被排擠時,他卻大受歡迎。他在2013年稱:「我很享受在那個時代當畫家,相信我的畫作也反映出這一點。我當然不喜歡追隨潮流。我認為對藝術家而言,隨波逐流和成為某個群體的一份子是重大的錯誤。」

  5

  其經典時期風景畫作的一大特點便是建築元素

  多伊格為1991年白教堂展覽所創作的作品包括《山澗間的建築師小屋》(1991年作),刻劃建築師埃伯哈德·蔡德勒(Eberhard Zeidler)在多倫多附近玫瑰谷的現代風格住宅。多伊格曾到訪小屋並拍攝照片,但他的畫作並非純粹模仿,而是以充滿活力的色彩回憶造訪當日的經歷和氛圍。佳士得在2013年以765萬英鎊拍出該畫作,並於2016年以1,128萬英鎊再次成交。多伊格的另一批重要作品《混凝土小屋》系列(1991至1996年作)也刻劃樹影之間的建築物,這次則描繪勒·柯比意(Le Corbusier)設計、位於法國北部布里埃森林的「馬賽公寓」。該系列的《小屋精髓》(1993-94年作)於2015年在佳士得倫敦以960萬英鎊成交。

  6

  多伊格擅長繪畫雪景,並認為白雪引人入勝

  多伊格在1994年表示:「我經常繪畫雪景,因為白雪引人入勝。」他在該時期所畫的多幅作品均描繪荒涼的冰雪世界(部分靈感來自他在加拿大生活的回憶),以詩意手法遊走於抽象與具象之間,充分展現他將氣氛與主體融合的超凡技巧。多伊格將他拍攝或見過的照片內景象,與洋溢詩意的回憶交織,形成藏在層層顏料背後的畫面。佳士得倫敦於2017年3月在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推出的《Cobourg 3 + 1 More》(1994年作)便是多伊格其中一幅最令人動容的雪景畫,到底這是暴風雪中加拿大郊區湖畔的人影,還是一段被時間的雜訊干擾、逐漸褪色的回憶?作品最終以12,709,000英鎊的價格成交。

  7

  他的作品大多揉合記憶和照片或靜態影像

  多伊格的靈感泉源十分多變,他的處理手法亦然。其作品《滑雪外套》(1994年作)便取材自他在一份多倫多報章上看見的日本滑雪旅館照片,這幅照片令他聯想到一幅「黑白色東方卷軸畫」,但他最終完成的雙聯畫,卻將照片變成鏡像,並呈現在層層迷霧、水滴和斑點之中,展示一個全新的國度。另一幅作品《吸墨》(1993年作)則以他為弟弟拍攝的一幅照片為藍本,他的弟弟站在已結冰的池塘上,二人為了營造更富戲劇性的反光效果,還特意為池塘注滿水。多伊格反複使用照片,但自從移居千里達後,便減少使用攝影圖像。他在2013年指:「我不認為畫作中出現攝影元素有何不妥,我從未這樣想過。但與以往相比,它現在的重要性已經降低。或許有一天我會完全捨棄攝影元素,但在此刻,它仍然重要。」

  8

  他會定期重畫或重用作品

  多伊格曾表示:「我從不把自己視為會創作系列作品的畫家。」然而,他會經常重用舊圖像,最經典的例子是電影《黑色星期五》最後一幕中,一個人影跌出獨木舟外的定鏡。他在多幅作品中都用到這個場景,包括佳士得在2015年以2,592.5萬美元(藝術家拍賣紀錄)成交的《淹沒》(1990年作)和《獨木舟湖》(1997-98年作)。他在千里達創作的畫作也有類似的呼應元素,《雄鹿》(2002-05年作)和《都會(雄鹿)》(2004年作)均有同一名頭戴帽子的蓄鬚男人,雙臂摟着樹幹。不過,多伊格在每一幅畫作中均採用截然不同的光影、色調、顏料處理手法和意境。《都會(雄鹿)》曾先後由迪諾斯·查普曼(Dinos Chapman)與蒂凡妮·迪·露西(Tiphanie de Lussy)收藏,在2017年3月7日於佳士得倫敦以485,000英鎊的價格成交。

  9

  千里達對他的畫作影響深遠

  千里達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才成為多伊格藝術世界的一部分,但隨著時間流逝,他的作品開始出現某種變化。例如佳士得2014年拍出的《鵜鶘》(2004年作)和《鵜鶘島》(2006年作),便是多伊格和另一位千里達畫家克里斯·奧菲利(Chris Ofili)划獨木舟環島後創作的作品。他運用顏料的手法亦有所改變,顏料塗得更薄,加入了更多抽象筆觸,也借鑑馬諦斯(Matisse)作品中他最欣賞的手法,大膽潤飾畫作。但最大的轉變當數畫作的光線效果和色彩,兩者毫無疑問受到加勒比氣候影響。多伊格曾指千里達「擁有美妙的光線對比和極致的陰影」。

  10

  多伊格是畫家中的頂尖畫家

  現今甚少畫家的影響力能與多伊格媲美,各地藝術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其畫風的蹤影,例如肯尼亞藝術家米高·阿米蒂奇(Michael Armitage)和阿根廷畫家瓦爾達·卡瓦諾(Varda Caivano)等。多伊格更在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執教授課,是一位充滿熱誠和影響力的名師。他在2013年時稱:「在畫室裡與學生的對話是在別處找不到的,我從中獲益良多,特別是自從我在杜塞爾多夫授課後。我的畫作改變了許多,而觀察別人創作和討論作品的過程亦令我收穫頗豐。」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布洛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英國倫敦強大的經濟、金融、文化的條件下不斷發展,並不斷吸收英國大量的優質人才,目前布洛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已經成長為最有潛力的國際拍賣行之一。

  布洛克從創立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擁有強大的資金財團支持以及大量的買家資源,能夠為每一位收藏愛好者提供最優質的藝術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