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就已经开始涉足中国艺术品并在各个领域有合作,如画廊,及私人收藏家。并对中国的瓷器、玉器、书画、进行了专项投入,成为全美从事中国艺术品知名企业,2017年经过多放市场调研及中国对外的文物政策的调整正式进入亚洲市场。美国在亚洲主要城市均设立了办事处,每年组织各种活动超过五十余次,其中涉及中国艺术品的拍卖超过12场,每年在洛杉矶、纽约、旧金山、西雅图、迈阿密、西雅图等城市举办中国艺术品相关活动。
为拓展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务,伯克希亚拍卖与中国艺术开展合作,在国内合作举办艺术品论坛、拍品展览、高端艺术鉴赏会等活动,利用美国伯克希亚在美国的影响力将更多的中国艺术品推向国际市场、为国际买家提供更加高端艺术品。
2017年10月,伯克希亚国际拍卖公司将在香港举办首次中国艺术品拍卖会,这是伯克希亚国际拍卖公司首次将拍卖会移至大中华地区,并积极拓展与中国伙伴的业务合作。美国伯克希亚拍卖中国业务部将以打造全美最顶级中国艺术品拍卖机构为目标,利用国际化的拍卖平台、全球化的买家资源,将为中国艺术品藏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此次香港大型拍卖,美国伯克希亚将预展两天,征集藏品类型众多,同时邀请各界藏友前来参观和购买,感谢新老朋友对美国伯克希亚的支持。
据英国广播公司5月19日报道,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有些事情是不可否认的:气候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地缘政治的变化。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变化,变好变坏都有可能,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艺术家们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还有艺术在当下和未来的意义又是什么。
报道指出,未来的艺术家们将会与“后人类世”的各种可能性作斗争——人工智能、人类在外太空的殖民地以及潜在的厄运。
艺术将变得越来越多元,可能不像我们所理解的那么像艺术。
一旦未来我们厌倦了被所有人看见这种毫无隐私的状态,可能就会更希望匿名而不是出名。我们将渴望真实性和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联系,而不是成千上万的点赞和粉丝。反过来,艺术可以变得更具有集体感和经验性,而非个人感。
一个更包容的艺术世界
“我认为20年后的艺术将会比现在有更多流体的艺术。”策展人海斯说,“媒体和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之间的界限在坍塌。我还认为,艺术将更能代表我们不断增长和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因此会有更多有色人种艺术家,更多女性视角的作品,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
海斯的展览“AfriCOBRA:Nation Time”最近被选为2019年5月开幕的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该展览将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南部的一组名不见经传的黑人艺术家的作品带到国际舞台。
“我希望在20年后,随着艺术的变化和艺术家们的引导,机构将开始变得不仅仅是有意的,而是更加深思熟虑地展现艺术的不同方式。这需要更多的包容性。”她说道。
塞内加尔艺术家兼策展人迪恩说:“今天,非裔艺术家的作品主题已经超越了种族和殖民主义。”他的作品被美国国务院永久收藏。
绘画仍是主导
还有20年,就到了德拉罗什惊呼“绘画已死”200周年了。德拉罗什最初的想法一直被人不断重复,新媒介也一次次已经进入聚光灯又离开,绘画却似乎始终在原地踏步。
绘画销售仍然是拍卖行、艺术博览会和画廊的主要驱动力,所有破纪录的艺术品销售几乎都来自画作。
与现在相比,20年后的市场可能变化并不大——仍然以现代绘画为主导——但流行的可能是20世纪下半叶的作品,包括更多的女性和少数族裔艺术家的作品。
多未来主义
芝加哥艺术学院建筑与设计策展人博尔哈巴德表示,我们应该“为即将发生、无法预测的事情做好准备。”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期望预测未来,而是应该为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做好准备。
博物馆不仅仅是存放物件的地方,而且是一个可以听到不同声音的平台。据博尔哈巴德说,策展人就是调解人。例如,通过委托,博物馆不仅是展示艺术的地方,也是创作新作品的“思想孵化器”。
“文化机构和收藏品具有高度政治性,并且延续和巩固了对历史的极度教条式的解读,”她继续说道,“这就是为什么像艺术学院这样的收藏是帮助我们重写多元历史的完美材料。”
到2040年,艺术可能看起来不像艺术(除非它是一幅画),但会更像其他一切事物,反映着时代精神和像艺术家本身一样的多样性。
世界上仍将会有激进艺术家关注政治议题,也将有实验艺术家探索新的媒介和空间(甚至是外太空);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都将出现强大的市场。因此,至少在文化领域,西方世界可能需要迎头赶上。
【延伸阅读】因为这个数据增速放缓 艺术品交易平台格局将改变
参考消息网4月8日报道外媒称,2018年全球艺术品在线销售市场再次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并且走向稳定。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4月2日报道,2018年期间,全球艺术品在线销售总额约为46.36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71元——本网注),比2018年增长9.8%。然而从2016年到2017年,市场增长率分别为12.5%和15%,从2013年到2014年,更是出现了24%和74%的增长。
据悉,4月2日公布的《希思科艺术品在线交易报告》2018年度报告中摘取的这些数据表明市场出现了轻微的减速。
根据英国希思科保险公司处理的数据,在线销售平台对2020年的交易预测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
“艺术品在线销售市场不断增长,但游戏规则在2018年并没有真正改变。我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市场的合并增强,因为市场的饱和是无可否认的”,希思科美术艺术部门总监罗伯特·里德解释说,他同时承认,虽然大部分公司筹划实现更强劲的增长,但现实与愿想大相径庭。
希思科专家认为,现有数据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未来几个月的趋势。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公司中,有63%的企业预计未来市场将进入公司兼并阶段,大型艺术品交易平台将继续兼并更小的平台,扩大自己在地域和艺术领域的影响力范围。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去几个月表现出的趋势将在2019年继续,例如艺术、古董和珍品的第一搜索服务平台Barnebys收购《收藏家周刊》以及一些拍卖网站和估值网站。
报道认为,市场中大平台的交易数额将继续扩大。例如2018年苏富比拍卖行的在线销售额达到2亿欧元(1欧元约合7.5元人民币——本网注)左右,比2017年增长20%。佳士得拍卖行的在线销售额达到2.5亿欧元,比2017年增长35%。
根据希思科公司收集的数据,艺术品在线销售市场中41%的平台将以各种方式归并到该行业的大公司中。
【延伸阅读】艺术家要“丢饭碗”了吗?外媒:人工智能可模仿画家作品
参考消息网4月3日报道外媒称,人工智能(AI)程序可以临摹19世纪的著名肖像画,可以改变原画的风格,可以模仿已去世的大师的作品达到乱真的地步。
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3月31日报道,看到这些,我们不禁要想,模仿人类大脑的新技术(人工智能)的作用是否仅限于造假或者鉴定真品?它的创作是艺术吗?
对此,市场已经作出了一半判决,因为收藏家们已经开始购买和收藏AI作品了,另一半的判决则由20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作出,他说过:“只要包含了你自己的创作,即是艺术”。事实是,人工智能为我们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
报道称,由一位艺术家、一位信息专家和一位经济学家组成的AI绘画小组创作了一幅模仿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作品的模糊的肖像画,虽然清晰度没有达到画家本人的高水平,但小组信息专家乌戈·卡塞列斯-杜普雷表示,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工艺,他说,“使用和应用AI算法需要大量的工艺,因为它们非常不稳定且不可预测。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很好地运作,所以要得到有趣的结果要付出很多努力。你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调整它们才能达到效果”。
造型艺术家在不久的将来需要担心他们的工作吗?实际上前方出现的是一个联盟,而不是竞争对手。这就是著名法国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的感受,他已经将AI应用于自己的作品、电影和装置中。马里奥·克林格曼则成为第一位依靠AI创作出的最终作品获得“流明数码艺术大奖”的艺术家。伦敦成为AI与艺术家之间这种友谊关系的展示中心,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及不少画廊已经开始进入这一领域。
报道称,英国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将从5月16日开始举办一场AI展览,探索人类与AI之间的关系,克林格曼等艺术家、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专家以及英国乐队“大举进攻”(Massive Attack)将会出席这次展览,该乐队从20年前就开始寻找能够帮助他们创作的永不会厌倦的新缪斯。
何塞·路易斯·德比森特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他擅长分析技术、社会创新、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具有丰富的布展经验。在他看来,“使用AI绘画是新近才兴起的潮流”,但德比森特强调,“这只是自动系统在概念艺术、音乐等领域得到应用后的进一步拓展”,他指出,所有这些帮助创作的系统以及人工神经元电路的应用“不会取代艺术家。我们也不应该认为,只有艺术家才有创造精神”。在他看来,实验越颠覆,艺术效果越有趣。
【延伸阅读】艺术让他们做回了人 ——隐藏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绘画
参考消息网10月20日报道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0月15日刊登题为《隐藏在历史上最大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里的艺术》的文章,作者为吉列尔莫·阿尔塔雷斯。以下是文章摘要:
德国哲学家特奥多尔·阿多尔诺曾写道,诗歌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已经消亡。但艺术在这里并没有消亡。被关押在这个纳粹设在波兰的死亡集中营里的囚犯创作了至少2000件艺术品,其中有些是用从看守那里偷来的材料创作的炭笔画,反映他们恐怖的日常生活,另一些则是应负责维护集中营里的博物馆的党卫军要求而创作。距离奥斯威辛集中营大约70公里的波兰城市克拉科夫最近举办了《面对面,奥斯威辛集中营里的艺术》展览,首次展出了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死亡工厂里的囚徒创作的各种绘画。
举办此次展览的目的是为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转变为博物馆70周年,展出的作品包括作为大屠杀重要文献之一即奥斯威辛写生本的原稿。这是一位无名囚犯收藏的22小页的铅笔画,在1947年被一名负责看守博物馆的警卫发现。作者在画中描绘了运载犹太人列车的到来、家人分离和囚犯走向毒气室等各种场景。
“囚犯们偷偷创作的绘画是非常重要的,”奥斯威辛博物馆策展人阿格涅什卡·谢拉兹卡解释说,“他们一无所有,只有制服、木头鞋子、帽子、勺子和汤碗。是艺术让他们做回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