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杭州谦善拍卖征集贺天健书画作品

时间:2017-11-23 14:24

  {杭州谦善}

  免费送拍免费交易

  贺天健在画坛的起步约在1912年。回想海上画派振兴之初,早期能排得上号的,屈指数来也就二十来人,代表的有四位:任伯年、吴昌硕、虚谷和蒲作英。凭着天才加勤奋,贺天健先后临习清初吴历、石涛、石溪、梅清、渐江等,后取法宋元诸家之长,终得“宋人格律,元人笔意”。1933年,贺天健先后主编《画学月刊》和《国画月刊》两份专业杂志,对中国画论作了深入探讨。他还注重中国绘画史研究和艺术修养的综合提高,常游览名山大川,并将传统笔墨与在自然中发现的山水之美融为—体进行创作。其作品呈现出法度谨严、布局变化多端、笔墨清迈俊逸、意境幽远的特征。至1939年贺天健一跃而起,在海派山水画创作上新意迭出,有所建树并有所突破。

  所谓“画者”指的是对于画理孜孜不倦的求索者,即用脑画画者也。贺天健很早就认识到了学山水画和学画山水之间的区别,为此他提出了山水画与现实之中的真山水有着本质的不同。贺天健认为世界上有三个山水境地:一是人世间的山水实境,二是唐宋历代诗词里的山水意境,三是山水画里的山水形境。

  因着“四王”一派的画家常在画上题写临仿抚拟某家笔意,贺天健因而究溯根源,上溯宋元后才恍然大悟:“宋元人的画所以好,是从真山水里去学来的。”由是他以师法造化来要求自己。某次,贺天健坐牛头车穿梭在重山峻岭里,发现大多数山是土肉重,石头少。从远处望去,山头叠搭扭旋处向四面落下的形象像极了山水画技法中的披麻皴解索皴,或者说披麻皴解索皴就是取法自然,这才恍然大悟。贺天健意识到学山水画不过是从古人的作品中学习技法,而学画山水则是在有了理法上的修养之后将真山真水描绘成一幅具有审美价值的画作。从学山水画到画山水画,再到贺家样山水,贺天健最终自立了门户。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画理思路日渐成熟的贺天健,怀揣一腔对中国绘画艺术的钟爱,将其演变成一项神圣的事业。这个时期贺天健出任多家艺术学校的国画教授,并在上海、北京、无锡和天津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艺术家要用作品讲话,现代海派山水画的基石在夯实,贺天健的影响力始终在盘旋上升。有人评价贺天健的画是豪迈、英爽、秀劲、逸宕、精奇、伟丽,在近代给画史上可以列入大家之林。

  贺天健的《关山图》,画中树林漫山遍野,雾气漫漫与茫茫水面相呼应。画面近处有一院落,几间房舍错落有致,屋内有两人似在闲谈。门口一女子正探头张望,看院外一孩儿玩耍。不远处一人骑驴前行,一人随后。此画题识:“平生最有荆关意,终觉倪黄一派平。不是纵横矜俗眼,老夫笔底若天成。丙子岁暮,饮酒十斗,制此奇境,十日成之。江左贺天健并题。”该画的构图在局部上借鉴了宋画《雪麓早行图》。作为大幅画作,山、水、瀑布、人、动物、树木、桥梁、屋宇、楼阁俱全,可谓繁复。但由于章法结构毫不松弛,是以“S”形的山路为主线贯穿全画,宛如一条飘动于层峦叠嶂之中的玉带,使得境界愈觉邃远而空灵。

  社会给予画艺成熟的贺天健以极大的活动舞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画坛迅速涌现一批主题创作型艺术家。其中既有善传统绘画者,亦有融通中西者,如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石鲁、贺天健等,他们以“为祖国河山树碑立传”的豪情投身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综观这一时期贺天健的绘画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在前期汲古而开今的基础上,于新时代火热的生活气息中寻求灵感,进而以传统之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亦为新时代造像;其二,贺天健以其敏锐地把握时代气息的天性,响应“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之号召,极具激情地投入到主题创作中。他的作品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见证和艺术文献。

  创作于1958年的《九皇山梅山水库》便是贺天健尝试以传统笔墨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取俯瞰式构图,画重叠的山岗、平远的河水,也画新时代的事物——深山中由钢筋水泥筑起的水库,获得咫尺千里的效果。而创作于1960年的《红旗无数上高峰》,一簇簇鲜艳的红旗插上了山顶,与青绿山脉透出的浑厚感形成强烈对比。这一时期,“松下弹琴”、“幽壑谈道”、“宋人诗意”等闲散传统山水题材在贺天健笔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现实生活。革新的不仅是内容,还有风格。

  艺术人生记录了贺天健的辉煌。

  1950年,任中国民族美术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1953年,被中央美术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创作《河清可俟图》。同年,所绘《东风吹到好江山》参加世界美术博览会,获一等奖。同年,贺天健绘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颇获好评。

  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正式成立,贺天健被任命为副院长。同年,继齐白石之后,贺天健成为第二位被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吸纳的中国画家。

  1961年他又应邀为上海豫园点春堂创作了八尺大画《长松大壑图》。

  1962年,贺天健所著《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一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

  贺天健出身贫寒,完全凭手中的笔搏得名画家的社会地位。画院同事邵洛羊对贺天健的描述是:性格豪爽而带点怪僻,急躁而带点神经质,天真而又恃才傲物,称为狂士并不过分。贺天健的朋友谷苇则说:美术圈里的人,特别是一样年纪画中国画的老先生,都说贺天健脾气坏,喜欢骂山门。贺天健早年自称百尺楼头一丈夫,“一枝秃笔走天下”。贺天健也有性格可爱的一面。因他体格魅伟,孔武有力,如旅途间遇恶人惹事,他总会挺身抗击,从不妥协。他也爱戏剧,年轻时常以京剧丑角中的“矮步”取悦于同道。

  贺天健长期居住于上海襄阳南路一所公寓里,名其画室“开天天楼”。开天天楼里来往客人频繁,其中以学生朋友同道者居多。贺天健生性好客,喜品茗清谈,话语深邃风趣至极,一旦触及书画山水儒雅便是滔滔不绝。沈柔坚讲他爱描绘垂柳示教,以柳枝为素材,借以抒怀胸臆。久而久之,他把《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词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贺天健于1977年去世,家属依照遗愿,将其代表作三百多件捐给了上海中国画院。贺天健被称为诗、书、画的丹青高手,他的山水画更是别具一格,其特点在于南北两宗兼取,或者说既学四王吴恽,亦师四僧梅清,后来更上溯宋人,这在当时的山水画坛是极为少见的。尤其难得的是他取法虽然广泛,但是却善于将前人的章法化为自家的法门。

  成交才是王道

  {杭州谦善}

  免费送拍免费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