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杭州谦善拍卖征集于非闇书画作品

时间:2017-11-23 13:44

  杭州谦善拍卖征集于非闇书画作品 

  {杭州谦善}

  免费送拍免费交易

  于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中国画家。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于非闇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并有着重要成就的画家。正是于非闇及其同志者的努力,使传统工笔画的精华得以传承,为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的众多文人墨客所赏识与效仿。代表作有《玉兰黄鹂图》、《红杏山鹧图》、《和平鸽图》、《果实来禽图》等。著《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中国画颜色的研究》、《都门养鸽记》、《都门艺菊记》、 《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于非闇的弟子中,最出名的两位是田世光和俞致贞,田世光和俞致贞作为美院的教授,弟子很多,其中田世光的弟子中,最著名的当属龚文桢、金鸿均等。

  于非闇笔下的牡丹色彩浓烈,借以表现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庙堂气象。《白牡丹》保持着于氏工笔花卉之技法,将春花、夏叶、秋干集于一身的理想造型。画中仅在花蕊处略点青、红,取得了富贵之姿态与淡雅之色调的统一,相得益彰。

  钤印:非闇、再生、老非

  题识:自多买胭脂画牡丹以来,越感到今日牡丹之精神面貌难于捉摹。今作此图既非向古人看齐,更不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不过变其法再作尝试耳。一九五七年作于北京。非闇并记。

  青春永驻。慧生吾弟、伟君夫人双寿。非闇敬祝。

  于非闇出身书香世家,接受了来自祖辈的熏陶,钟情于诗文书画。早在十七、八岁之时,便开始学习工笔花卉和调制颜色,经过数十年的钻研,终于登上了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巅峰。于氏对于所画物象的认识,一方面来自得晤前人名作的学习,特别是来自宋代缂丝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师法造化,钓鱼、养鸽、莳花,称得上是北京人生活的必需品,对于自然的留心观察,成就了画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相较莳花豢鸽、翰墨丹青,看戏对于这一时期的北京人而言,则是更重要的事情。名家云集的京剧舞台上,于非闇最中意者便是荀慧生。荀慧生初涉菊坛,曾以“白牡丹”为艺名,后经朱佩弦、秋吟籁等发起,以“白牡丹”命名的“白社”在北京成立,其成员中不乏如金城、袁克文、樊增祥、胡佩衡等各界名流,于非闇亦在成员之列。“白社”成员不但看戏捧场、撰写戏评、编写新戏,更指导荀慧生吟诗读书、习字作画,成为了荀慧生的坚定后援。诸多画坛文坛俊杰,多以白牡丹为题,作诗、作画相赠。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会拍出之金城所作《国色天香》,即是彼时众星捧月之作。

  中国嘉德2016春拍 成交价:RMB 1,437,500

  画家于非闇在此件品中题“今作此图既非向古人看齐,更不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不过变其法再作尝试耳。”这一时期的荀慧生,亦在为京剧的“变法”做着尝试。建国后,荀慧生先后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响应国家号召,意气风发,进行戏曲革新,对《红娘》、《钗头凤》等剧进行修改。

  为庆荀慧生与夫人张伟君之寿,于非闇特意在这件《白牡丹》之上,以宋徽宗之瘦金体书写“青春永驻”四字为赠,中宫收紧,撇捺开张,法度严谨又不失潇洒。彼时荀慧生已年近花甲,于非闇也已是古稀老人“青春永驻”四字无疑是铁杆戏迷对于名角儿最由衷、最美好的祝愿。

  于非闇笔下的牡丹,大多色彩浓烈,借以表现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庙堂气象。此作《白牡丹》保持着于氏工笔花卉之技法,将春花、夏叶、秋干集于一身的理想造型。全画以水墨立基,叶片以水墨的渲染代替设色,花头则是通过在花瓣上染出淡淡的阴影,以使层次愈加分明。画中仅在花蕊处略点青、红,取得了富贵之姿态与淡雅之色调的统一,相得益彰。

  成交才是王道

  {杭州谦善}

  免费送拍免费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