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杭州谦善现为香港苏富比征集明代崇祯瓷器

时间:2017-11-09 14:54

  谦善,为每一位藏家保驾护航,开辟出手捷径!

  国家一级展会和国家一级拍卖火热征集中……

  明崇祯(公元1628-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年号)朝历时17年,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当时仍有民窑瓷大量出口。制瓷质量明显下降。从明清制瓷史来看,崇祯青花正处于从万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有细器和粗器之分。

  崇祯一朝的17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据考证从万历三十六年至崇祯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已经停止。但成书于崇祯的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 如上品细料器及御器龙凤等,皆以上料画成。”说明崇祯时景德镇仍烧造龙凤图崇祯一朝,社会动荡,战乱、天灾不断,景德镇官窑瓷器生产因朝廷腐败在万历朝已经停烧,以往人们大多认为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瓷业生产注定江河日下,但是大量纪年实物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崇祯年间生产的青花瓷器在工艺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著,对于清初青花艺术影响极大,所以研究此时的青花瓷器,对于全面了解明末清初的青花瓷器面貌以及青花瓷器由明及清的转变过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案的青花官窑器。官窑制作虽非绝对停止,但官窑器是否出自御窑,在传世的崇祯瓷器,哪些是为宫廷生活烧造的官窑器,我们无从考证。但有史料记载,崇祯皇帝自己所用的器物大多都是木器、铁器,他宠爱的田妃墓葬里陪葬的“金银器”都是铜铁器,崇祯将宫里的人参和器具都变卖了凑军饷,也从侧面反映了此时官窑瓷器生产的状况。

  崇祯镇民窑青花辨伪四招

  一辨胎釉

  崇祯民窑青花,根据胎质和纹饰,可分为粗细两类。粗的一类器物与万历时期相同,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间有孔隙,釉色泛青。胎土淘炼较细,釉面光洁,釉色泛灰青。细的一类器物胎体坚致细白,胎体厚重,釉面多白中泛青,釉层较薄,釉面坚硬平整。从成书于崇祯十年的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找到证据:“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柔软。两土合用,瓷器方成。”文中所载“婺源高梁山出粳米土”即是高岭土,而“祁门开化山出糯米土”即是瓷石,所载“二土相合”的瓷胎配料,其实就是瓷石与高岭土组成的二元配方。据考证,使用瓷石与高岭土组成的二元配方,是在明代万历到崇祯十年这一阶段形成的。

  二辨纹饰

  粗的一类基本是万历青花瓷风格的延续,“万字纹”字锦地开光、龟背锦地开光、纹饰特点具有明显的万历青花瓷器遗风。纹饰构图趋于繁密,多数用笔草率,瓷器青花用料使用浙料,青花发色蓝中泛灰;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题材主要有花卉、婴戏、山水、动物等。另外此时常见一些以文字为装饰纹饰的瓷器,其器内底书科举考试用相关文字,如“乙卯科置”、“庚午科置”、“丙子科置”、“壬午科置”、“应天癸酉科置”等;另一部分则在整体风格上较前有较大变化。细的一类,从造型、胎釉到青花发色、纹饰特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应是明崇祯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所描述的当时烧造过的一种“上品细料器”。由于此类器物已具备了清代瓷器特点,尤其是其胎体坚致细密、青花发色鲜艳青翠等特点与清代康熙瓷器特征接近,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大多数人都把其误定为康熙之物。崇祯时期精细一类瓷器时代特征较为明显:1.萱草和合欢树:器物的画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画有萱草和合欢树。嵇康所著《养生论》一书中日:“合欢蠲(免除)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所绘萱草为鱼鳞状,合欢树的叶很小很密,由细小的叶子左右对称组成一小枝,再由若干小枝以放射状组成圆形;2.括号云:器身绘以左右飘荡的括号状云,采用单线平涂的手法;3.梅花衣: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的衣饰上大多绘有“*”形花纹,这种“*”的衣饰,明代绘画、版画等其他艺术领域纹饰也有此特征。4.蕉叶纹:筒瓶、莲子罐类器物的口沿一周多装饰倒垂的蕉叶纹或倒垂的花枝,也有的为倒垂的城垛纹。花觚类器物则多于中腹以下绘一周倒垂的蕉叶纹。倒垂的蕉纹最早见于万历年间,万历的倒垂蕉叶纹比较写实,见于筒瓶的口部。崇祯的倒垂蕉叶比较简洁,多为大小相间的形式,大蕉叶中间留白为崇祯辅助纹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手法;人物故事的背景都绘有太阳或月亮,画面中的主人往往手指太阳,意寓指日高升。画面中常以竹石芭蕉、洞石花卉作衬景,也有的以麒麟芭蕉、花鸟、博石花卉作为主题图案。传说麒麟有角不用,故被人视为仁兽并以之象征祥瑞。崇祯、顺治之际,社会动荡,百姓苦于战乱天灾,故此时瓷器常以麒麟为装饰,籍此企求吉祥平安。有的则于一件器物上同时描绘麒麟和大象(大象寓意吉祥),借以表达祈求吉祥平安的愿望,在笔筒、莲子罐、筒瓶等琢器的近口沿或肩部一周和近足际一周装饰釉下暗刻花纹,暗刻不十分规整。

  三辨工艺

  粗的一类器物修胎不够规整,常有变形现象;碗类器物依然见万历时期民窑内底突起的现象;由于窑户之间商业竞争激烈,需要降低瓷器生产成本,有的盘碗类器物器壁很薄,胎釉厚度不足两毫米;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圈足较浅,器物底足修胎不十分规整,并常见粘砂和放射状跳刀痕现象,足跟做成尖峰状,此为鉴定这一时期瓷器较为重要的一点,应仔细体会;此时有一种浅碟,底足为浅玉璧底,玉璧底上可见明显的旋纹;琢器类器物在当时由于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明显接胎痕。细的一类,器物修胎规整,器物内底,可见积釉现象;琢器类器物可见接胎痕,但不十分明显;足际露胎较多,旋削整齐,多见旋削痕。

  四辨款识

  崇祯时期,尚无发现确凿官窑瓷器年款,发现有少数器物书“大明崇祯年制”款,但字迹潦草,当为民窑瓷、“大明崇祯元年”、“大明崇祯八年”等,写年月款的有“崇祯年冬日置茂卿置用”、“皇明崇祯十一年腊月初八吉日时”款,吉语款有“福”、“美”、“雅”、“正”等,堂名款“古斋”、“仿古斋”、“以得堂”,另见有书于器物内底的“白玉斋”、“雨香斋”、“博古斋”等;琢器往往于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个别还题写诗句,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先河。如上海博物馆藏崇祯十六年青花罗汉图笔筒画面空白处青花隶书题写“飞鸟遗址,蝉退亡壳,垂露成帷,张宵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至心能变,违士拔俗。癸未夏日述古律,书为尔济词文轻政”,并于款识末端摹绘圆形“竹”字、方形“景”

  谦善,为每一位藏家保驾护航,开辟出手捷径!

  天价都是浮云,成交才是王道!!

  国家一级展会和国家一级拍卖火热征集中……

  {杭州谦善}

  罗总    免费鉴定  免费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