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梅兰芳的字画市场价格高吗

名称:江苏梅兰芳的字画市场价格高吗

供应商:上海觅水文化收藏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0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西路129号华侨大厦24层

手机:13636597008

联系人:唐永松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60758957

更新时间:2013-12-10

发布者IP:140.207.100.122

详细说明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

  浣华,

  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

  1908年搭喜连成班,

  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

  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上海2014年度春季拍卖会拍品火热征集中……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我国各地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趋红火。古玩又称古董,其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陶瓷、奇石、玉器、铜器、书画、票据、老旧家具、今古钱币、竹木根雕、古旧书籍、日用物品……总而言之,凡今天以前的东西,只要你觉得有意思收而藏之的,似乎都叫古玩,没有一个特别的定义。茶余饭后,闲暇时节,或独自一人,或邀上三两知己好友,细细把玩品评,便可使人恍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遨游于岁月长河中。

  如追溯历史,自有文字记载的商周以来,玩古物一直是帝王、宦官、文人士大夫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直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多年。直到清末民国,几乎在任何一个有学问、有身份、有地位的文人官员府第,墙上多多少少会挂上几幅名人字画,厅堂上多多少少会摆上一圈红木桌椅,案几上多多少少会供上一些陶瓷、玉雕奇石作为摆设。

  古玩收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

  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

  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

  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

  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

  被称为梅派大师。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

  一个月后回国。

  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

  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

  与程砚秋、

  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芝家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

  获得巨大的成功,

  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

  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

  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

  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

  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

  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

  因此人们称他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日伪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点缀太平,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

  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香港。

  他在香港演出《梁红玉》等剧,激励人们的抗战斗志。

  1941年香港沦陷后,他安排两个孩子到大后方读书,自己于1942年返沪。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

  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

  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闹学》等戏的片断。

  1956年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

  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

  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

  著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

  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练画故事: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

  淞沪战事爆发。

  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

  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

  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之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

  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

  为了消磨时光,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

  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米和画外国人的舞蹈。

  这些作品,家人和剧团人员看到后十分高兴,都说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美感和欢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

  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

  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

  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

  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惊诧地说:“梅先生,你怎么留起胡子来了?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

  怎能退出舞台艺术?”梅兰芳回答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

  已经不能再演戏了,

  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啊!”酒井一听,十分不悦,

  气呼呼地走了。

  过了几天,酒井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

  正巧,此时梅兰芳患了严重牙病,半边脸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翌日,梅兰芳感到事态十分严峻,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

  于是他立即坐船返沪,回到阔别三年多的上海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