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给顾客提供更好的质量、更大的柔性、更多的选择、更高的价值和更低的服务价格。为适应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要不失时机地把推行现代物流作为改造提升农产品传统流通业态的一种有效形式。面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民营物流企业将大有可为。
一、农产品运输不容忽视
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由于农产品本身特质,以及产销地域广阔分散的特点,所以对农产品物流规划、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个物流过程是目前农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关键环节。根据农产品的分类,农产品物流包括: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畜牧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和林业产品物流。
1.我国农产品运输的特点
①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产出的农产品除小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
②农产品物流难度大。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
③农产品物流要求高。一是季节性生产要求物流的及时性;二是为保证安全必须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三是要满足一些农产品的特种物流方式,比如粮食的散装运输,水产品的冷冻运输,分割肉的冷藏运输,牛奶等制品的恒温运输等等。
2.我国农产品运输问题重重,亟待改善
①流通渠道比较单一
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
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
在整个物流链条上,由于农产品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样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还是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目前农产品流通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多渠道的营销体系。
②物流运输技术比较落后
“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蔬菜水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相比之下令人触目惊心。
同时,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品牌数量少、覆盖率低。品牌及包装产品一般是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品,进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基本上仍以散装原产品为主。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初加工、简单包装的品牌产品数量虽有增长,但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间的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
③物流投资不够
一直以来,我国在农业增产上的投入是全力以赴,但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却明显相对投入不足。从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来看,如果能够更多地关注生产、流通、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经营,开发采用保鲜技术使果蔬损耗率减少一半,就意味着增产水果500多万吨,蔬菜3000多万吨。
美国农业目前的生产环节投入比例为30%,产后投入比例为70%;人员也是生产环节的人少,采后加工服务的人多。国外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3.8;我国是1:1.8的水平,原因在于我国的农产品绝大多数是由产地以原始产品(采摘后的初级状态)的形式销售,而农产品附加价值的真正实现是在非产地,所以我国农产品鲜销的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增值。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到10%。中国生鲜冷链薄弱的现状和数量型的农产品生产形成很大的矛盾,问题不解决,高损耗的状况也将难以根本扭转。
④物流运输信息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物流流体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和效益与农业物流的信息体系密切相关,而现在农业物流信息系统所能提供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这是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流体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要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体系。
二. 民营物流企业大有可为
目前,要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就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努力解决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使市场主体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健康地发展,使农产品市场逐渐接近完全竞争,从而使农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农产品流通逐渐实现国际化和现代化。而在此过程中,民营物流企业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1. 民营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
物流企业是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关键,要把农产品物流搞上去就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办法,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界限,尽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物流企业。在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民营物流企业相对于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和外资物流企业,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
原有国有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在观念上,这些国有企业官本位意识很浓,这也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转变起来很困难。至于外资企业,尽管它们过去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大多对中国市场并不适用,特别是面对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复杂性以及市场的不成熟,它们要进入该领域竞争还需一个学习与适应的过程,这就制约了它们的发展。
民营企业虽然弱小但是反应速度非常快捷。民营企业和大企业的竞争,就好像羚羊与狮子赛跑,可能羚羊跑不过狮子,但如果是跨栏赛跑,很可能获胜的是羚羊,而之前所提到的我国农产品物流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就是“跨栏”。
民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一体化导致民营企业重视经营绩效,因此民营企业在成本控制、市场运作、经营管理都采用了经济实惠模式。民营企业经营灵活,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均可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自主决定和调整。他们一般投资规模较小,追求利润动机强,富于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由于管理者的经营与分配成果直接挂钩,所以民营企业的办事效率高,决策效率高,更能灵活适应变化万千的市场,同时也迎合了农产品物流时效性高的要求。此外,企业内部分工明确,权责也明晰,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不会像国有企业一样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概括地说,产权明晰,利益驱动力强,组织层次简洁,内部信息畅通,对市场反应灵敏,与顾客和市场联系直接就是民营企业在农产品物流业中竞争的优势。
2. 民营物流企业市场广阔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要是由大量的农户进行的。这些农户的生产零星分散,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在生产经营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部分农民专业素质较差,市场意识淡薄,市场参与能力也较弱。由于农村中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农民多以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面对国内外强大的竞争对手,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不仅使其在流通中蒙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无法全面收集和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来指导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点以及农产品物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表明现代物流服务对于农产品的流通甚至是农民的生产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满足农民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要通过市场规律来运作,以企业为主体来实现。正惟如此,民营企业就有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它们可以发挥其经营观念新、机制灵活、管理方式适应性强的优势,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的物流增值服务,可包括分类、包装、适度加工、仓储管理、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这样,既可以帮助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好农业生产,避免因盲目生产带来的损失,增强农户在整体上的竞争力,也能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和运作效率,带动整个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从而解决大市场和小生产的矛盾,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规范化、市场化。
此外,由于农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农产品企业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很难满足自身综合化的物流服务,需要将物流业务交给专门的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对未来物流服务的要求见上表。
上述数据说明,生产和流通企业最急需的是综合性服务(包括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这样可减少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配送活动,企业可集中精力和技术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实现效率最大化。不但节省运营成本,还可减少交通拥挤,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对于民营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在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民营物流企业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充分考虑顾客实际需要,能够细分市场,准确定位,采用科学的营销策略和与时俱进的营销理念,它们终将成为物流产业中的生力军。有见识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应积极地投入到这一行业的开发建设中,使民营物流企业真正成为连接产需的桥梁和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