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寿州窑黃釉瓷是我国唐代陶瓷百花园中异军突起的一朵奇葩。在我国制瓷工业发展史上,隋代曾一度风行烧造青釉瓷,到了唐代许多瓷窑争相烧造白瓷,寿州窑既没有盲目崇尚去烧白瓷,也没有沿着青瓷烧造的老路走下去,而是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另辟蹊径,烧造出别具一格的黄釉瓷。寿州窑黄釉瓷对当時安徽白土窑、河北曲阳窑、山西浑源窑、河南密县窑、陕西铜川窑以及湖南长沙窑等均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我国瓷噐产业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力强盛的唐代是我国陶瓷工艺蓬勃发展的时期,瓷器制作达到了成熟的境界。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同时还烧出成熟的黑、黄、花瓷。最引人注目的是创烧出中外闻名的唐三彩和釉下彩。《陶录》上说“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一些制瓷中心逐渐形成名窑,如越窑青瓷(秘色瓷)、邢窑白瓷、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等。由于海、陆丝绸之路的进一步畅通,促进了陶瓷大出口,对世界陶瓷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广州隆盛国际面向全球征集国际大型古董、艺术品展览会藏品
18届广州白云国际展览会即将拉开帷幕
藏品进入公司流程:
权威专家鉴定
建立藏品信息档案
网络媒体推广
国际大型艺术网宣传
专家推荐会
大型国际展览会
香港、广州国际拍卖会
后期藏品定向推荐会
藏品征集类别:
瓷器、玉器、杂项、书法和字画等。
有意投资者请速联系
安徽省在治淮和淮北河网化的水利工程中,出土了大量的唐代黄釉瓷器。烧制黄釉瓷器的主要窑址是安徽淮南市的寿州窑和萧县白土窑。由于寿州窑选址于淮河南岸,南北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赋予寿州窑兼备包容的个性。至盛唐,寿州窑一跃成为名窑之一。寿州窑器物的胎体较为厚重,器多平底,底心微凹。胎色白中泛黄,有蜡黄、鳝黄、黄绿等色。坯面施细腻的化妆土,釉面细润开小纹片。以蘸釉法施釉,釉层厚薄不匀,釉色浓淡不一,有一种大气的抽象美。常见的器物有碗、盏、杯、注子、枕、玩具等。萧县白土窑距寿州窑很近,烧造历史晚于寿州窑,工艺特征和寿州窑基本一致。萧窑产品主要是黄釉瓷、白瓷、黑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