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上海古雅大型拍卖会展览会征集火热进行中
一、征集范围:
历代瓷器、各朝名家字画、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当代艺术品等
精品陶瓷:历代窑口及各代官窑器,历代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瓷器等
翡翠玉器: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高古玉、明清玉、新玉(以和田玉为主,玉质润、透、白,雕工要好)
名家字画:历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杂项古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石、鸡血石、古钱币,金银器,青铜器、印章、 木器等精品
明清家具: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和海南黄花梨为最好
以及各类十字绣等绣品。
民国九年版
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领版和大耳版两种;前者为普通版,铸量较多,收藏级精品九年袁大头精发版。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领全封领,此版别含银量较高。
民国十年版
十年版中的普通版铸量较大,版别有T点年版、缺口造版、十年八年版等。
解惑
“袁大头”版别的大小与错配
银币铸造的年份、铸造厂家、防伪暗记等的不同,都会形成版别。人们在收藏袁像壹圆银币时,都会遇到由版别而生的疑惑,例如有“大、小版”之分、版别错配、暗记设计等。不同版别的“袁大头”收藏价值也大不同,注意区分版别成为银币收藏的必修课。
1“大版”价值普遍高于“小版”
本来袁像银币在铸造中没有大、小之分,只有版别的异同。但藏友们在鉴赏中发现,有的版别明显而突出,有的细微而隐含,故习惯把明显而突出的称为“大版”,把细微而隐含的称为“小版”。研究表明,袁像银币中年号的变更,图案或字数的增减,字体笔画的明显变动,正、背面图案和边齿的明显变化都应归结到“大版”范畴;而正、背面团中的细微变化,字体笔画的细微变动,如暗记的设置、嘉禾芒细的小部位变动,都应视为“小版”范畴。从目前藏市上看,“大版”比“小版”的经济价值更高一些,但也不是金科玉律,存世量差别也是市价的决定性因素。
2别把独特版别看成“错配”
袁像“壹圆”的版别错配问题,如三年面错配八年空心叶背、三年面错配开口贝、十年面错配八年顶五珠背、十年面错配九年肩章。研究认为机制币的铸造都是非常严格的,错配的几率很低,上述举例真的是错配吗?例如,把三年面配八年空心叶背说成是错配,那就有点牵强。因为民国3年(1914年)银币铸造的时候,民国8年(1919年)银币还没有设计制模,哪来的八年背模呢?因此,这些在版别鉴赏中常见的例子并非错配,而是一种版别。
3暗记设计体现版别价值
有趣的暗记设计,也是“袁大头”市价的增长点。如三年普通版正面胸前边道少一细短道,八年普通版正面胸前边道有一细短道,九年普通版本面9点处边道分为有、无一细短道两种,十年普通版正面胸前边道分有、无一细短道两种等。版别银币还有更多的暗记标识,如,甘肃普通版正面头像胸前边道有一细短道,加字版正面下端设有暗长城标记等。这些暗记主要起着防伪作用,也体现了设计师个人风格和特点,更是袁像“壹圆”版别的价值所在。
鉴别
“望闻验称”辨银币
看外形: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一般来说假银元的直径比真银元稍小些,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即可辨出真伪。
听声音: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用一个指尖向上轻轻顶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这枚银元的边缘部位,发出的声音轻脆,柔和,是真银元。如声音发尖而高,带有铜声,是含铜很多的低成分假银元。如声音低而嘶哑,周边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补的假银元。
验边齿:真银元是机制版,其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假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
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8克、成色低于84%的,不是洗版、锉边、包皮、挖补银元,就是假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