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钩拍卖鉴定找赵经理

名称:玉带钩拍卖鉴定找赵经理

供应商:上海保纳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3

地址:普陀区宁夏路301号绿地科创大厦10楼

手机:15221194336

联系人:赵勇强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59051079

更新时间:2013-10-23

发布者IP:111.85.66.148

详细说明

  上海保纳拍卖公司藏品征集:

  玉质带钩始于战国,它是人们用在腰带上起扣拢腰带的作用,故名带钩,带钩有以铜、铁、玉等多种材料制成,带钩古时又名“师比”。它的基本形状一般为扭曲“S”形,一端有钩,多作兽首装饰;背有柱,柱下有顶,带钩除“S”形状外,还有棒形、竹节形、圆形、兽面形、琴面形等。

  古代玉质带钩多系新疆的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碧玉和水晶、玛瑙、翡翠等等。战国两汉直至宋代玉带钩都有制作,且在形制上区别不大,数量亦少,而元明清时期玉带钩风靡于世,现存数量亦较大。它一端的兽首装饰以龙首居多,有的在钩背上再琢一小龙,谓之螭(古有龙九子螭居其一之说),昂首与大龙首相对,毛发毕现,四足凌空,双尾神采奕奕,故谓之双龙钩。

  历史上玉龙钩的流行主要在两个时期:一是战国至汉代;二是元、明、清时期、

  元代玉龙钩的特征龙首小而扁长,龙的双角表现不清。龙首的眉毛上扬,相向弯转呈勾云纹;眉额隆起,有重眉压眼之感;龙首的吻部用阴刻线条表现唇和上下的排牙;龙嘴侧横钻一对穿孔,以示空腔;龙无鬓而有发较粗,发有两撮、三撮之分,且有长有短,长者可披肩。龙钩的钩背上琢的皆系螭,有作伏地状的浮雕,也有螭身腾起其口含灵芝,方首单尾,但尾后部左右卷曲分离。螭身细呈弧形,曲线流畅,偎依贴附在大龙身上,用深雕技法。其龙首与螭之间的间距较大。元代龙钩的形较宽,似琵琶形,钩钮作成长方形环孔或琢成锤形钮,且贴近尾部。

  元青玉螭首带钩

  明早期玉龙钩的特征 龙首昂起,较宋时宽大,龙眼显然已从重眉中游离出来,眼球突起;螭的耳尖由元代下耸式转而向上方耸立;钩的躯体造型已从琵琶形转向螳螂形,钩体变薄,钩钮亦低,有的为花瓣形钩钮。

  清代玉龙钩的特征 以乾隆为代表,选料讲究,玉质纯净,脂感较强,除了继承明代的传统以外,雕刻更细腻和丰满,可谓毫发不爽。唯其刀法生辣,出筋露骨,以手抚之其棱角和运刀的交接处有楞手之感。其一,龙首额部出现块状起凸,龙眼更突起谓之“虾米眼”;龙耳由猫耳形转为棒状形;龙腮上亦出现了表示力度的块状肌肉,鼻翼开阔,鼻尖突起,露出角状鼻孔,龙嘴开口比元明大而深,龙首较短不刻龙发。其二,螭的圆窝状耳向上隆起,额部出须,螭体圆浑,螭首上仰,螭身抬起而与钩背的连接点较多。龙首与螭之间的距离比之明代更窄(恰好搁住一支自来水钢笔)。其三,钩身厚薄均匀,线条形板块,钩钮薄而短。

  清乾隆翡翠雕双螭龙钩

  现代市面上有用白玉和翡翠及独山玉带钩,其工艺不难分辨。大部分也是元、明、清时期的仿品和衍生品。

  上古时代,人们广泛使用各类不尽相同的玉石材料,这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各地区的人群缺乏交流,同时不同地区的原始文化背景对玉材的选择也不同。如同东北的红山文化以岫岩石为主要原料,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通常使用浅绿色带云母状斑点的透闪石为原料,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及其发展而来的龙山文化使用不透明但细腻的长石为原料。各地区材料各异,但对玉材的质地,纹理,色泽等特征都相当重视。在这里上古各地区文化的玉材中,红山文化所使用的岫岩石材质最优,至今岫岩石在玉雕工艺品中仍得到广泛的使用。岫岩石又称岫岩玉,因产于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在矿物学上,岫岩玉中含有蛇纹石成份达85%以上,所以又称蛇纹石。岫岩玉的颜色有白,黄,浅黄,粉红,绿,暗绿,杂色等,通常以青绿色调为主,其颜色在青玉和碧玉之间。岫岩玉的玉质非常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状光泽,硬度变化较大,常在摩氏硬度2。5——5。5之间,因此,在古玩行中常常使用较硬的小刀不试验,如果是“吃刀”的大多是岫岩玉。岫岩玉的比重为2。5-2。8,所以制成的玉件通常手感较轻不够份量,有一种轻浮感。殷商时期使用的玉材主要有岫岩玉,南阳玉和新疆和阗玉。南阳玉因其产地在河南南阳地区而得名,又因其真正的矿区在南阳的独山,故又称为“独山玉”。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光泽好,硬度好,半透明至不透明,上好的绿色南阳玉可同翡翠媲美,因此,德国地质学家曾称南阳玉为“南阳翡翠”。从考古资料上得知,南阳玉的开采大多在殷商中晚期,在殷墟出土的玉器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南阳玉。南阳玉在汉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采。据《汉书》记载,南阳独山又称为“玉山”,现今在独山脚下仍有相传为汉代制玉和售玉的地方“玉街寺”的旧址。南阳玉因其悠久的历史地位,受到许多古玉研究者和收藏者的重视。在古代交通不畅,新疆和阗玉来源不稳定的情况下,南阳玉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新疆和阗玉又称“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讲“玉”仅指新疆和阗玉。和阗玉较其它地区的玉质更细密,硬度更高,色泽更温润,尤其是和阗玉琢制的玉件,经盘玩后所产生的包浆和宝光是其它地区的玉质所不能媲美的。新疆和阗玉的学名是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硬度为6-6。5,因此和阗玉非常的硬,通常不吃刀,可以用它割划玻璃,比重2。96-3。17,所以和阗玉拿在手中有份量,行家称为“够手头”。给人的感受是往下沉,密实有力,在显微镜下看和阗玉为云母状丝样纤维结构,因此和阗玉有一定的韧性,并且会发出柔和的宝光。和阗玉按色泽差别可分为以下几种:白玉:质地较纯,色白,,特级白玉色泽光彩如同凝脂,在新疆地区因特级白玉色泽如同绵羊肥尾上的油脂凝结物而称之为“羊脂白玉”羊脂白玉为和阗玉中的极品,一般白玉稍微带点青色,亦是相当宝贵的。黄玉:颜色由浅黄至深黄不尽相同,在古玉玩家中有鸡油黄,栗子黄,鸡蛋黄,秋葵黄,香黄等数种不同的黄色名称。色泽纯正的黄玉是玉材中最名贵的一种,材料极其难得,宋代到清代之间,通常被皇家所垄断。青玉:由白玉中带有青灰色至深青灰色略带洒黑斑点的都是青玉,青玉包涵的色彩层次极为丰富,因此在玉材中数量最大,从西周到清代有七成左右的古玉器为青玉所制。糖玉:色泽如糖梨之皮,通常为中等咖啡色略带红黄色,大多是白玉或青玉相连的玉外层厚皮,因块都较小,很少见到大件作品,糖玉在清代使用较多。墨玉:通常为黑灰色,真正纯黑如漆的极为罕见,多数墨玉同青玉相近。碧玉:颜色由浅绿色至深绿色,常见色如菠菜,略带透明感,一般碧玉中都带有黑色斑点,色泽浅淡,不正的称之为“菜玉”,为和阗玉中的差者。碧玉色泽鲜绿,均匀,油性大者价亦高,明清时期使用较多。红玉:色泽由浅红至深红色,通常为较厚的白玉玉皮子,因此料极小,只见过片状件品。红玉中鲜红如血且温润者,极为难得。另,红色的除玉外,还有红玛瑙等。

  西汉玉带钩属青玉,部分受沁泛黄。器作长条倒钩形,长把短钩,形体是前圆背平,前挺后弯,钩首作鸭头状,后背弯曲处带一长方形扣钮,整件如一伸脖曲颈的鸭子,造型美观。

  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尚往来之传统沿续几千年,陶冶了华夏古国万千巧夺天工的奇珍异宝。两千年以前,人们以青铜器为礼,上礼天地君主,下礼亲朋好友,青铜文明曾磅礴一时。然而,自陶瓷从泥火中诞生以来,青铜淡出,陶瓷,集天地之灵秀愈见精美,逐渐成为礼器的主流。礼送陶瓷,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习俗,宋五窑,元青花,明佛像等等等等,它们扥所承载的礼品文化也随之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上海保纳艺术品交易有限公司紧跟时代潮流,整合于优化艺术品行业资源与服务,以领先同侪的经营理念、客户为至尊的服务宗旨,为全球的中国艺术收藏爱好者提供专业、优质、便捷的艺术品展览、销售与上拍服务。成功的举办了多次拍卖会,与业内的众多收藏人士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2013大型高端艺术品拍卖会筹备工作正在进行。目前火热征集中,希望各位藏友积极参加征集活动。一方面也让更多人发掘出文物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自己的投资价值。制作图录亦已进入尾声阶段,欲拍的广大藏友请积极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