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 灵芝纹太师椅 价格电议

名称:大城 灵芝纹太师椅 价格电议

供应商:大城县嘉和红木家具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0/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冯庄

手机:18632639222

联系人:李盼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58525727

更新时间:2013-12-05

发布者IP:60.10.181.132

详细说明

  大城县嘉和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生产经营明清古典硬木家具的综合型企业。公司位于河北省大城县南赵扶镇,交通十分便捷。

  嘉和家具采用传统工艺,榫卯结合,每道生产工序都做到一丝不苟,精雕细凿,在漆饰上采用中国历史悠久的天然名贵生漆,上光打蜡,保证产品天然环保,无毒害,生产的每件产品风格高雅大方,公司严格按照“京作”的要求进行选料加工,运用纯粹的榫卯结构精雕细琢,件件家具都是珍品。

  公司选用的主要材料为乌木、印度紫檀、红酸枝、等名贵木材,具有真正的保值和升值空间。公司以诚信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信赖,竭诚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来厂选购。

  诚信立业,精益求精

  用我们的精湛,打造您的尊贵

  用料纯正,设计精巧

  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艺文化精髓

  家具保养:

  一年四季红木家具保养方法

  春天:春季是红木家具保养最适宜的季节,特别是在北方,是家具“上浆”(包浆)最好的季节。春天可以使用蜂蜡烫蜡,进行一次充分的保养。或使用核桃油保养红木家具。经常使用和抚摸擦拭。擦拭时使用清洁的纯棉软布,必须在掸掉家具表面灰尘后轻轻地擦拭。

  夏天:在北方,夏天比较湿润潮湿,容易发霉,防潮很重要,切勿用湿布擦家具和防止家具表面沾水。同时,摆放使用一定要方正。家具腿足的受力方向与重力保持一致,勿倾斜,可使用脚垫来进行调整。家具的门子和抽屉应避免遭受衣物等挤压而产生变形。还要避免使用玻璃板覆盖桌面。

  秋天:北方的秋季天高气爽,又是红木家具保养的一个最好季节,保养的方法与春季基本相同,烫蜡一次和经常使用“软磨硬”的方法擦拭家具。

  冬天:北方的冬季最干燥,可以说是红木家具的“鬼门关”。因此,这个季节新买的家具不适合烫蜡。不可使用核桃油保养家具。可简单地擦蜡(用溶剂溶解蜂蜡,或适度加热融化),尤其是家具的背面。注意要量少、次数少,只擦家具背面、底面,不擦正面,对家具的水分进行适度封闭。

  在居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经常用湿墩布擦地,增加湿度,也可以使用加湿器加湿。可用塑料布包住家具腿足的4个脚,在塑料布内放一块吸水的海绵或泡沫给家具补水,此法优于在家具旁放鱼缸或水盆的措施。同时,一定要远离热源(暖气或热风口)。

  红木家具虽然经久耐用,但也要合理使用,妥善保养,才能延长使用寿命。

  首先,红木家具与一般家具有所不同,它宜阴湿,忌干燥,故红木家具特别不宜受到暴晒,切忌空调对着家具吹。

  其次,红木家具须藏物适度,橱内存放物件,不要超过门框,如果经常硬挤硬塞,会造成橱门变形。

  第三,红木家具的红木板面一般是脆的,如桌面、椅面。要经常注意防止碰伤碰裂,如果在使用或搬动时,发现着力处出现脱榫,一定要重新胶合密封后再使用。

  第四,红木家具一般使用年代较长,所以平时要经常保护好家具表面涂料,最好每隔三个月,用少许蜡擦一次,不仅增加家具美观,而且保护木质。

  第五,防止酒精、香蕉水等溶剂倒翻。否则会使家具表面长“伤疤”。遇到家具表面染上污垢时,要用轻度的肥皂水洗净,干燥后,再上蜡一次,以恢复原貌,但切忌用汽油、煤油、松节油等溶剂性液体擦,否则会擦掉表面的涂料和漆的光泽。

  第六,用于保养家具的核桃油只适用于没上漆、用打蜡方式处理的家具。使用频率不宜过高,一般情况下2~3个月使用一次即可,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可以适当缩短保养间隔时间,一个月左右保养一次。

  还要特别提醒的是:虽然核桃油可以“晾干”,但是平常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量。油都有吸尘的特性,用量太大会让尘土附着,产生油腻腻的感觉。

  温馨提示

  购买核桃油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核桃油一般为散装,屡有掺假现象,若看油质比较浑浊或杂质较多,最好不要购买。另外,天冷时纯的核桃油是不会冻成块的,而掺了其他成分的往往就要差一些。

  如果暂时没有核桃油,可以效仿古人用布(最好不要用化纤布料)包着核桃仁碾碎进行擦拭,效果也很好。核桃油对人有保健作用,但是由于加工工艺和加工条件的影响,用于擦拭家具的核桃油千万不可食用。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

  据考证,太师椅起源于南宋,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明清时,在制作时常以大狮与小狮为图样,寓意太师、少师,故称太师椅。现在我们所谓的太师椅是指清中期出现的、由明代宝座演变而来的扶手椅、屏背椅等,其式样很多,民间常用,存世量大。

  关于太师椅名称的由来,相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太师椅的命名与宋朝奸相秦桧相联系。古代这种椅子专供官居相位即太师的人坐用,故名“太师椅”。据岳珂《程史》记载,南宋奸相,一日宴请宾客,席间有个参军走到秦桧面前,吹捧这位相爷的“功德”,秦桧十分高兴,即命一伶人送交椅赐座。参军受宠若惊,在拱揖就坐座时,因举止失措,忽坠其幞头,露出了巾环。伶人即问参军这是什么巾环,参军回答,“二圣环”。伶人一听,便一语双关地对参军说:“你只顾自己坐太师椅,却把二圣环丢在脑后,讲得过去吗?”伶人此言,表面上是批评参军的失礼行为,实际上是暗讽秦桧只顾自己做太师,却把宋徽宗、宋钦宗的回归忘得一干二净。伶人所说的“二圣”即徽宗、钦宗,这时已被金人俘虏扣押,“环”谐音“还”,指回到宋朝朝廷。后人叹服伶人的说话技巧,从此就把交椅称为“太师椅”。对于这种说法,日本人诸桥辙次著的《大汉和词典》中对“太师椅”做了这样的解释:“宋朝太师秦桧坐过的椅子。背高呈圆形,现称大圈椅为太师椅。”

  还有一种说法是由“文太史椅”演化而来。“文太史”指明代才子文征明,“文太史椅”是他日常用的一把交椅。他死后此椅归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所有。文震孟明末曾入内阁为相,系崇祯朝的太师。因“太史”与“太师”谐音,加上文震孟又官居太师,所以就把这种椅子叫做“太师椅”了。

  有关宋代交椅的形式,陈增弼先生在《太师椅考》一文中进行了高度概括,并将其分成四种形式:直形搭脑、横向靠背式,如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的药铺柜前有这种交椅;直形搭脑、竖向靠背式,见宋萧照《中兴祯应图》,后元明清一直沿用;圆形搭脑、竖向靠背式,又称“栲栳圈”,宋画《蕉荫击球图》中有这种交椅,为我国古代木匠的一大创造;圆形搭脑、竖向靠背式,附加荷叶形托首。

  到了清代,太师椅的造型与宋史所载相差甚远,体形硕大、做工繁复、设于厅堂的扶手椅、屏背椅等都称太师椅,以乾隆时期的作品为最精,一般都采用紫檀、花梨与红木等高级木材打制,还有镶瓷、镶石、镶珐琅等工艺。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椅背基本上是屏风式,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于尊严。

  太师椅原为官家之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放在皇宫、衙门内便带有官品职位的含义,放在家庭中,也显示出主人的地位。清中期后,广东家具生产蓬勃发展,原为官家之椅的太师椅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椅背与扶手常被雕刻得精彩异常,成为一种充满富贵之气的精美坐椅,风靡一时,后来又发展到用榉木等木材制造,成为一种家常坐具。处于重要位置的客厅里,一对太师椅与八仙桌配套,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足可以说明主人的品位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