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银锭铭文是指铸造银锭时錾刻或铸造在银锭上的文字,
内容历代不尽相同,
大体包括银锭铸
造的时间、地点、用途、成色、官员或工匠姓名等。錾刻铭文是当时为了保证银锭的质量,
用签字画押的方法,
表示对经手的银锭负责。
正因为这样,
却成了我们今天鉴别真假银锭的
重要依据。
一是历代铭文有其特点,
各个历史时代银锭上的铭文都与当时的货币经济紧密相
联,
与当时政府用银为货币的历史相一致,
如汉代银锭铭文字少;
唐代的银锭字开始多起来
了;宋金银锭铭文较以前有了显著变化,用途也较广泛,很多银锭开始注明用途、地点、成
色、
匠人等铭文;
元代用途进一步扩大,
有了税课银徭役折银税等铭文。
明代的铭文多涉及
税银内容一般包括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工匠、监铸押运官员等;清代和民国时期银锭
铭文变化最大,铭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解、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不
管这些银锭是否官炉所铸
(当时官银有委托银楼、
银炉铸造的情况)
都是官锭。
另一类铭文
为银楼、炉户、公司、银行吉语等银锭,属商银类;第三类是以个人的名义,铸的银锭为私
银类。目前私银锭只发现
“
考试院院长戴传贤
”
一人在西康分金炉铸造的几种不同规格的银
锭。
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铭文的特点,
对于收藏者断代和价格的掌握有很大的益处。
二是银
锭铭文的錾刻或铸造方法。
我们所见的在模上铸造铭文的一般在银锭的底部,
属元代以前的
银锭,
这类银锭铭文目前发现不多,
凡有这类铭文的都十分珍贵。
我们目前见到的大多为錾
刻铭文。
錾刻铭文又分錾刻阴文和阳文。
时间大致以清代雍正时期来划分,
以前的多为阴文,
以后的多为阳文,
若不相符泉友们一定要小心。
阴文铭文是在银锭铸造好后才用錾子錾刻上
去的,字呈凹形,字体上看很不规则,多笔少画的事常有,并有代用字、简笔字的情况,一
般没有名家书写,
这跟工匠的文代水来、
錾刻技术有关,
但却体现了当时时代特征,
如果收
藏都看到的老银锭的阴文不具有这些特征要注意;
具有这样的特征还要用高倍放大镜细看阴
文是否新錾刻的,
新錾刻的字要伤字旁的包浆,
字的包浆也与整个银锭的包浆不符,
如果泉
友们看到的银锭整个皮壳包浆被破坏就要特别小心是后錾刻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