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那么,是不是由于这个“财富时代”的到来,收入不高、没有积累起很大财富的收藏爱好者就无法进入高端藏品的收藏圈了?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收藏不是富人的专利,钱多未必能收藏到真品和珍品,关键的还是学问,以及学问之下的眼力。有了兴趣和眼力,工薪阶层仍然可以大有作为。
拿元明清瓷器来说,目前市场价与10年前相比,普遍上涨了10倍至100倍,可谓牛气冲天。不过需要注意,现在市场上真正的上品、名品太少。笔者见过不少收藏“大家”,满屋子假古董,有的花上近百万或数百万竞拍来的“明清珍品”,却是当下景德镇造假高手的一些杰作。因而,“学问才是真本事”任何时候都不是一句空话。
机会时时在
两年收进26件藏品
今年6月,《收藏》杂志记者采访时问:“50万元可买些什么古董瓷器?”碰巧笔者两年内花45万元添了26件陶瓷,便回答:“50万元,可买一些包括官窑在内的藏品。”
现在,从地摊上捡漏,已没有什么可能。古董行情飞涨,但机会与陷阱依然共存。人们大可到古玩城,大大小小的拍卖网站上去拾漏,还可以在大拍卖行(保利、嘉德、翰海、匡时、西泠)的四季小拍和各省市的拍卖会上去觅宝,稍有条件的还可以到海外一些诚信度较好拍卖行觅宝,甚至可以拾漏。“漏”,年年有,时时有,处处有,甚至永远有。拾到漏就是捡到了财富。
两年内笔者收进的此26件器物,有的价格低廉、品相完好,堪称现代版“捡漏”,他们有的来自北京、上海中小型拍卖公司,有的来自洛阳、上海和美国店铺,各占一件。本人不是富人,为将收藏事业进行到底,只能把有限资金放大用,以便可尽多地获取那些被低估了的珍品。
来自上海拍场的清(乾隆)胭脂红瓶(图1)、清(当为康熙)青花番莲纹葫芦瓶(图2)、明末(明初)龙泉窑菱花口花卉盘(图3)、清雍正斗彩鸳鸯莲池图盘(图4)和来自美国古董店的清乾隆青花饕餮纹出戟四方尊,这五件器物的平均价格,在万元以下。而此番买入价,即便放在十年前,亦属便宜。
宋耀州窑及唐三彩的高仿品,近年颇多。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起标本,较宜作“眼学”教材的当数价廉物美的宋耀州窑刻花碗(图9)。2010年购于嘉德四季拍卖,其底部之姜黄釉,色泽经典。瑕疵是碗的边口,有两处修理。但修补水平超群,连釉内气泡都复原得非常逼真(似乎亦可当教材)。想必这得来全不费工夫的3500元起拍价,很可能只稍稍高于此碗当初的修复费。耀州窑碗市面上多见,五万、八万,甚至十多万者比比皆是,到不到宋代则难说。什么叫“半刀泥”?姜黄釉的特征在哪里?真赝品如何识别?如今无须多费口舌,尽在此碗中;唐三彩印花小钵(图10)于今年5月中旬在洛阳逛古玩店时遇见,店主听说我欲作教材,半卖半送,不足1500元。此器小巧玲珑,彩绘细腻,通体滿工。器口虽然有多处明显修补,仍不失其在唐三彩应有的地位。最令人心醉的是斑驳的银釉(返铅现象)以及不可伪造的蝉翼纹,极能启人心智。
唐代白釉执壶(图11)在沪上一藏友家待了十余年,今年正月,以2万元转让给笔者,此壶形制为短流、小把、饼形底,造型非唐莫属,当系早期定窑不可多得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