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历代官窑多是按地名来取名的,比如汝州的叫汝窑,钧州的叫钧窑,邢窑、定窑、耀州窑、龙泉窑、建窑等都是这样来的,但"修内司"和"郊坛下"这两个窑口却是例外,被后代直接称为"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直至后来被直接叫成了官窑。其实,这修内司只是当时朝廷的一个部门名,郊坛下是杭州的一个地名。现在一般说宋代有六大名窑汝官哥定钧耀,这里讲的"官"就是狭义特指这两个窑口;也有专家撰文说,这里的"官"只是特指郊坛下这个窑口,这里先按下不表;但要从广义讲,汝哥钧都曾是宋室官窑。”
要说这官窑的历史变迁,千年沧桑,岂是侃大山就说得清的?这官窑烧造史上的悬案多了去,比如这秦代兵马俑是在哪里烧的?传说中的后周柴窑到底有木有?大型唐三彩是哪里烧的?故宫那些传世的所谓北宋官钧会否真的只是清三代仿烧的?南宋官窑之一的哥窑窑址到底在哪,会否就是修内司窑?明初大墓里出的那些元青花梅瓶会不会只是洪武产品?这一连串的学术悬案,就不晓得要让多少专家愁白了头呢!”
陶瓷收藏别只看官窑器,民窑瓷器升值有前景。近几年来,在艺术品拍卖会和古玩市场中,官窑瓷器因量稀物美而广受追捧,价格屡创新高。民窑瓷器因多为民间使用的瓶罐、酒具、碗碟等,质量自然比官窑瓷器逊色不少,于是就有人认为民窑瓷器没有多大收藏价值。这种观点虽说有些道理,但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工薪层收藏爱好者,还是以投资收藏民窑陶瓷精品更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