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战国蜻蜓眼琉璃大珠
直径:5.9cm
孔径:1.2cm
收藏:河南文物商店
该玻璃珠整体呈椭圆形,直径为5.9厘米。珠面上有一直径为1.2厘米的穿孔,孔内无玻璃并可见明显的旋痕。珠面以牙白色衬底,饰以规则对称的八组套色圈点纹,分别以蓝、黄和酱紫色玻璃点染,套圈纹中心呈现凸起状态,形似蜻蜓眼。蜻蜓眼式玻璃珠始见于春秋末、战国初,是玻璃器物上流行纹饰的开端。
这件作品与一般的玻璃珠不同:它的尺寸更大,湖北省曾侯乙墓出土的玻璃珠串中最大的一颗直径为2.5厘米,该作品直径是它的两倍多;纹饰更繁冗,套色圈点纹大眼套小眼,并以小联珠串加以间隔,但繁而不乱;工艺更多样,结合了贴塑、贴彩及刻书三重装饰手法,突显其立体感;色彩更丰富,显得绚丽而华贵。
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玻璃器高超而纯熟的制作工艺。经专家考证确认该作品为战国时期的随葬品,是我国现存玻璃珠中尺寸最大,分量最重,保存最完整的一件。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古琉璃之探古琉璃鉴定三法三不要,琉璃能上拍卖会吗?找琉璃拍卖公司古雅国际拍卖
"琉璃"一词作为外来语,源自西域的巴利文Veluriyam,又译"流離、壁流離、瑠璃"。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世说新语》中所记的琉璃屏、琉璃器、琉璃碗以及《晋书崔洪传》中所说琉璃钟也已在安徽屯溪的西周墓以及湖南韶山春秋战国墓。
古琉璃鉴定三法三不要
琉璃收藏近年来大热,原来不值钱的琉璃藏品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抛开通胀因素不谈,中国古代琉璃仿玉,很多玉器都有琉璃替代品,因此也承载了相似的文化内涵;国外的琉璃制作和使用则是由来已久,精品也层出不穷;因此琉璃收藏热绝非是炒作,而是真正的对这一世界性的人工制品的历史价值的重新认识。
本人玩琉璃时间不长,幸得多位名师指导,少走了很多弯路,在这里想总结一些关于琉璃鉴定断代的经验,以供其它玩家参考。
所谓三法,既是琉璃鉴定的三个准则:色、形、味。
所谓三不要,就是三种不要碰的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