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上虞窑:我国古代著名青瓷窑之一。在今浙江上虞。境内窑址密集。今小仙坛及帐子山东汉瓷窑遗址,是我国最早瓷窑之一,烧造青瓷、黑瓷和印纹硬陶。三国吴及两晋所产青瓷极为精致,南京赵士冈吴墓出土赤乌十四年(251)青瓷虎子,镇江晋墓出土的青瓷押均为上虞窑产品。江浙地区墓葬出土这一时期的瓷器也大多属此窑所产。南朝、隋、唐稍有衰退。五代、北宋烧制复盛,为著名越窑的重要产地之一。1984年曾在上虞发现两座商代结构完整、装烧量大、窑温高的烧造印纹硬陶的龙窑。
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河南、甘肃等地东汉墓葬和遗址中,都出土了东汉的青瓷器。
浙江上虞县就发现了四处东汉瓷窑窑址,其中小仙坛窑址瓷片的科学测定表明,
1) 含铁量比原始青瓷少,
2) 胎体呈灰白色,
3) 胎质烧结,吸水最低的一片仅有 0.16%,
4) 烧成温度为 1310℃,
5) 采用龙窑焙烧,
6) 显微镜结构与近代瓷器基本相同,透明度也达到较高水平。
说明东汉时期青瓷烧造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因浙江上虞县一带曾是古越人的故乡,战国时属越国管辖,唐朝时称越州,所以这一带的瓷窑统称越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