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道,“黄金有价玉无价”。所以,和田玉的价格主要还取决于以下三点:第一就是市场;第二就是产量;第三就是人们的文化生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人形成了崇尚玉器的传统,有一套丰富的传统玉文化体系,这一点对自古以来声名显赫的和田玉,特别是和田玉中的佼佼者——羊脂白玉价值的急剧上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古人认为的玉石之“德”中有“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的说法。意思是普天之下都将其尊为瑰宝,已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温润的玉石也恰是对白玉或羊脂白玉的形容。古人关于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种种论述,更将玉石的人文内涵提高到了一种神圣的地步。
古人将玉石的品质、色彩对应上了人品、文化内涵,如今众多藏家跟风势头也很严重,往往容易头脑发热。比如很多藏友痴迷于羊脂白玉籽料美妙的皮色,如砖瓦红、橘黄皮等。于是对一些新玉进行“做皮”使其具有古玉一般的颜色,也成了市场“坑蒙拐骗”的一大手法。
由于和田玉知识的普及不够,人们对和田玉的了解少之又少,经常有人指着某块和田白玉问专家:“这个是羊脂白玉么?”面对这样的提问,专家会耐心的为他们解释,只有和田白玉里面的精品,才能称之为“羊脂白玉”。
羊脂玉润度,指玉的油性程度要如同羊油一样晶莹细腻,看不到一点的白花和杂质,透光程度是半透明,表面犹如包裹了厚厚的油层,有入火即化的感觉。这两个标准要兼顾并具,否则够不上羊脂白玉。可见从专业角度来说,对羊脂白玉的要求是很高的,在商场的和田玉专柜或者专业的珠宝市场,都很难看到真正的羊脂白玉,即使有也是价格极高,高档羊脂玉多数都被收藏家们收藏起来,轻易不为外人所[6]视。
有些经营和田玉的商家,为了更好的推销自己的玉石,都对客户称自己所卖和田玉为“羊脂白玉”,或者从货品中找出颜色比较白的玉料称为“羊脂白玉”,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模糊和偷换概念的一种方式,所以请大家不要轻易相信。国家正规的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证书对和田玉的定名是按“国标”出具的,和田玉的国标定名一般就是“和田玉”或“软玉”,绝不会出现“羊脂白玉”的定名。客观的说“羊脂白玉”这个名称是对和田玉品级的一种判定,是大家对品相极好的和田玉给予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不是正规定名。[5
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美丽。美丽是各个因素中最主要的,如果不美丽,古往今来,不会有许多的王公贵族、文人墨客对之趋之若鹜。油润细腻的质地,“色如截脂”的净白,“常如肥物所染”的光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含蓄的审美观念,不张扬,不艳丽,不耀眼,用一种“精光内蕴”的美,吸引了中国人几千年。羊脂玉的美丽之中有影响羊脂玉价值的第三个因素是它的稀少性。稀少在决定玉石价格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可以交换商品,产量越少需求量越大,价值也就越高;反之某些玉石品种,产量较大,质量不错,也可以批量供应市场,产地也比较多,需求量长期以来并没有大的增长,价值也就长期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恰如其分的稀少”也是影响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稀少会导致价格高,但有必要注意的是如果它太稀少,以至于人们无法认识到它,甚至慢慢地忘掉了它的美丽,市场的需求自然会减少,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另外,可能没有人会去宣传市场上几乎买不到的产品。
珠宝行业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钻石,毫无疑问是比较稀少的宝石,但它的产量可以保证铺满所有珠宝店的柜台,较大的供货量丝毫没有影响钻石高昂的价值。而另外一种宝石-翠榴石,美丽胜过钻石,但产量极其稀少,几乎就是在矿物学家和矿物收藏者的圈子里流动,吸引不了大量的购买和投资,市场价格并不高。[4]
市场需求量的影响市场需求的波动是影响和田玉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需求过大,会导致抢购和囤积玉石;商家追涨杀跌,加之市场性的玉石热,都会导致玉石价格在某一时期暴涨。价格升高会使得玉石山料的开采量增加很多,因为矿山只要增加设备和投资就可以增加产量。但羊脂玉在各个玉矿中的储量分布稀少,尤其是子玉随洪水冲刷裹挟,分布稀散,产量增加十分有限,这就导致羊脂玉,特别是子玉的价格一路上扬的重要原因。[4]
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和收藏,也是羊脂玉价值高的一个因素。大量的货币价值高度集中在一件小小的玉器上,方便了收藏者可以亲自、随时、秘密地保存和转移大量的资产,又可以长期保值,自古以来金银财宝基本上都带有上述作用。这也是达官贵人,财团巨富们投资于珠宝玉器的重要原因。[
羊脂玉古玉,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优美的造型、瑰丽的色彩闻名于世。其中,羊脂玉则以其非常洁白、质地细腻、光泽滋润、状如凝脂等特点,被称为软玉中的上品,极其珍贵
羊脂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羊脂玉的价格一路飙升。据2011年市场调查,单是籽料的价格就高得惊人,动辄三五十万元一公斤,多则要花上一二百万元。对于广大藏家来讲,一味跟风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多些深入的了解,听听他家直言,做到理智的收藏才是好的。羊脂玉不一定越“白”越好。
中国古玉器研究会秘书长钟林元对玉器收藏中一味追“白”的趋势提出了质疑,“所谓羊脂白玉,就是人们对和田玉中极品的比喻,再加之和田玉每块的颜色温润程度都不完全一样,故所谓的羊脂玉就永远不可能用一个公式化的固定标准来科学地测定”。
业界许多人士就认为羊脂不是纯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黄色,质地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浅灰色调。而现如今人们一味向“白色”看齐的做法,显然是对羊脂玉的误解。
上海贞藏2013迎春拍卖会产品火热征集
具体征集如下:
1、中国书画:历代著名画家及近现代名人绘画精品;
2、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3、翡翠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
4、杂项精品:历代文房用品、奇石、紫砂、印章、牙雕、砚台、古籍善本、金银器等;流程:(欲想出手者请将藏品图片发送到电子邮箱,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区域,我们会在二天之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