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首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自2001年以来,首都有12所高职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物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时间尚短,仍处于摸索阶段,物流管理专业在发展中存在以下不足:
1.物流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是各个高职院校培养物流人才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的关键和基础,也是不同院校培养物流人才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但是首都不同高职院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方面并没有显著的特色,缺乏结合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培养优势,而进行的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培养。
2,课程设置实践性不强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是以“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强调的是“零距离上岗”,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的学生是一到岗位就能马上工作的员工,而不是一个什么都懂一点,但没有某一方面专长的学生。但是,首都许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由于资金、师资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教室讲授的理论性的课程偏多,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践性课程的较少。
3.“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健全
目前首都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是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学校进行工作的。教师本身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没有到物流企业亲自看过、亲自操作过,对物流企业的运行情况,对许多物流设备还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教师队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显得非常薄弱。既懂物流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物流行业实际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没有完全建立。
(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趋势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精神,新时期的首都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特征:
1.专业建设要符合首都物流发展需求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首都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要针对目前首都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突出各自学校的特点。另外,针对高职学院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特点,在培养过程中,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将来就业领域的先进技术,了解企业现状,而不能让学生把时间完全用于理论探索等领域。同时,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还包括对学生自学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教学设计要以培养物流职业能力为宗旨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操作型劳动者,传统的物流管理教育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显得较为薄弱。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要大力增加实践课程,在校内物流实习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的实际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
3.教师队伍朝“双师型”方向发展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构建具有高职物流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适应高职物流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针对当前首都高职物流师资的现状,应当采取派出去和招进来的两种做法解决问题。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锻炼,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到相关物流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从而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校企联合共同培养物流人才
校企联合能为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解决校内实训岗位不足、实训设备和资源不足、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不足等许多实际问题,能使高职院校比较深人地了解社会的需求,有利于培养“零距离”上岗的物流人才;能使学校真正树立起“大职业教育观”,开展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从而赢得广阔的教育市场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