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
端砚
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后来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上海誉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誉宝原名“誉宝斋”,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前人取“以文会友,誉名为宝”之意,设誉宝斋字号,从此以后,“誉名为宝”寓意和包含了这家老店的传统精神。
1952年,誉宝斋转为国营,并逐渐由一个百年老店转型为集书画经营、木版水印、拍卖、出版、教育等于一体,
具有相当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综合文化企业。“誉宝斋”三个字已经成为聚集人气、激励精神的民族企业商标,
驰名中外的着名品牌。“誉名为宝”理念的本质是对品牌的苦心经营和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人气”是誉宝斋的兴达之本,多年来誉宝斋被视为“书画家之家”,往来文化鸿儒、丹青巨擘素与誉宝斋笃诚交往并留下许多艺坛佳话。
誉宝斋与上海颇有渊源,1931年誉宝斋在香港皇后大道,彼时生意兴隆,名噪一方。
2010年秋,誉宝(上海)拍卖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上海。这是誉宝斋作为中央直属企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弘扬中华文化,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觉行为,是企业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战略举措。
入沪以来,誉宝斋(上海)凭借悠久的文化积淀和品牌号召力,得到了广大藏家的大力支持与信任,
2010年10月首场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便以逾3亿的成交价改写了上海地区单场艺术品拍卖最高成交记录。
展望未来,誉宝斋(上海)将继续秉承“来源最可靠,自律最严格”的经营原则,奉行“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
同时吸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精髓,扬长避短,脚踏实地,为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持续繁荣,为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风破浪会有时”,誉宝斋(上海)这艘文化巨轮已然扬帆起航!
(请注明联系人及电话并及时通知)凡属收藏精品,均可安排国家级权威专家免费鉴定,出具证书,并作重点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