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田黄拍卖 明代田黄印章鉴赏收藏

名称:明清田黄拍卖 明代田黄印章鉴赏收藏

供应商:上海誉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5/个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08号3层

手机:18801961170

联系人:张芃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54001145

更新时间:2021-09-05

发布者IP:58.41.34.226

详细说明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浴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就”。

  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区的寿山乡,乡中有一条约1千多米长,宽2百多米的山溪,就是田黄石的出产地。它是脱离石脉而独立成块,长期埋于沙士之中,是“无根而生,元脉可寻”的石材。田黄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组成,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区,这儿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颜色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由于上游的水源好,出产的田黄石犹似玻璃一样的光泽明亮。田黄石的上品称“银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区。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而规范,而且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石中的萝卜纹理清淅,田黄石中的“田黄冻石”、“金裹银”、“桔皮红”、“黄金黄”、“楷杷黄”、“鸡油黄”等极品,大多产于此坂。下坂因处坑头一带,缺乏水冲性,故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较粗。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之意。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

  上海誉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誉宝原名“誉宝斋”,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前人取“以文会友,誉名为宝”之意,设誉宝斋字号,从此以后,“誉名为宝”寓意和包含了这家老店的传统精神。

  1952年,誉宝斋转为国营,并逐渐由一个百年老店转型为集书画经营、木版水印、拍卖、出版、教育等于一体,

  具有相当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综合文化企业。“誉宝斋”三个字已经成为聚集人气、激励精神的民族企业商标,

  驰名中外的着名品牌。“誉名为宝”理念的本质是对品牌的苦心经营和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人气”是誉宝斋的兴达之本,多年来誉宝斋被视为“书画家之家”,往来文化鸿儒、丹青巨擘素与誉宝斋笃诚交往并留下许多艺坛佳话。

  誉宝斋与上海颇有渊源,1931年誉宝斋在香港皇后大道,彼时生意兴隆,名噪一方。

  2010年秋,誉宝(上海)拍卖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上海。这是誉宝斋作为中央直属企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弘扬中华文化,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觉行为,是企业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战略举措。

  入沪以来,誉宝斋(上海)凭借悠久的文化积淀和品牌号召力,得到了广大藏家的大力支持与信任,

  2010年10月首场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便以逾3亿的成交价改写了上海地区单场艺术品拍卖最高成交记录。

  展望未来,誉宝斋(上海)将继续秉承“来源最可靠,自律最严格”的经营原则,奉行“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

  同时吸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精髓,扬长避短,脚踏实地,为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持续繁荣,为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风破浪会有时”,誉宝斋(上海)这艘文化巨轮已然扬帆起航!

  (请注明联系人及电话并及时通知)凡属收藏精品,均可安排国家级权威专家免费鉴定,出具证书,并作重点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