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这套明龙凤纹浅浮雕白玉带板,昆仑山玉,玉料青白,略有土黄沁,明代宫廷服饰品。最大构件长12.9、宽5、厚0.9厘米。
该玉带板1套20块。其中圭状铊尾2块其一角稍残,长方形玉12块,桃形玉6块。其背面每块均凿有二至四对数量不等的隧孔,以便与革连缀起来,构成完整的玉带。其正面琢龙凤纹单层浮雕,有三种类型:铊尾及较大的方形玉琢龙凤纹,六块桃形玉琢龙纹,四块竖条状玉琢风纹。龙凤有合有分,以龙为主,泾渭分明。飞龙侧身行走貌,龙爪车轮状,具备明代玉雕龙纹风韵。
1984年4月,该套玉带板于安徽东至县平原乡莲花村二房队建房时出土,当即为乡文化站洪同宽同志征集并上交馆藏。二房队原系明末三朝元老、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孔贞运的诰命夫人姚氏的娘家,因而该玉带板应为孔氏夫妇遗物。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9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