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泸州古称江阳,三国时期便已酿酒,自古享有“江阳尽道多佳酿”之美誉。元代这里即已酿制出大曲酒,至明代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酿酒工艺,进而为发展酿制大曲酒初具规模。
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泸州有一位姓舒的武举,曾在外地为官,因嗜好饮酒,晚年卸职还乡,在泸州市城南云沟首制窑池,并在附近的“龙泉井”水酿制曲成功,作坊牌号为“舒聚源”。后在清乾隆年间,舒聚源糟坊转让给了姓温的人家经营,改名为“温永盛”。此后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光大。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泸州大曲酒已远销云、贵、陕等地。特别是博得了不少名人雅士的赞许,乾隆年间的诗人张问陶曾赋诗赞日:“城下人家水上城,洒旗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可见泸州老窑大曲之闻名。到19世纪20年代,老窑大曲就香溢国界了。20——30年代,泸州大曲先后参加在南洋及上海、南京、昆明、重庆、成都等举行的劝业会、博览会多次获金牌和奖状。并在1915年巴拿巴国际博览会获一等金质奖。从而,蜚声宇内,名扬五州。